“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陕西省榆林市的毛乌素沙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沙漫天,灰蒙蒙的一片,看不到纯净的天空。30多年过去了,这里大变样,抬眼望去,生机勃勃,绿色成了主色调。而这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个人有关——“治沙女王”殷玉珍。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坐在马背上,随着父亲到了这不毛之地。一走进这片沙漠,殷玉珍便觉得眼睛都睁不开,热的浑身难受。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两人这次进沙漠,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出嫁。

殷玉珍的父亲殷风军,最是重情重义,他曾经酒后答应好友,要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白万祥,即使现在好友离世了,他也要实现这个诺言。

殷玉珍是个传统的女人,虽然她心灵手巧,容貌出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追求者众多,却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出嫁那天,她满怀期待,有着无限遐想。可随着父亲深入沙漠后,她的所有幻想都破灭了,眉头越皱越深。见到丈夫白万祥的家后,她更是心如死灰,在她眼里,白万祥的家就是个“猪圈”,又脏又破又烂,睡觉的地窖里连个像样的被褥都没有,只有一些枯枝树叶盖在上面。

以殷玉珍的条件,她完全可以找个有钱丈夫,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嫁个这个满脸黢黑,毫无家底的丈夫,实在是委屈。

殷风军也深知自己一时嘴快害了女儿,可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不能反悔,所以再愧疚,他也带着女儿来了。

将女儿交给女婿白万祥后,殷风军不敢看女儿的眼睛,转身离开。举足无措的殷玉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随着风沙的呼啸肆意宣泄自己的委屈。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憨厚老实的白万祥,嘴笨,说不出哄人的话,默默守在殷玉珍身边,用无声的陪伴安慰着这个新妻子。

一连七天,殷玉珍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在被风沙包围的新家,冲着娘家方向默默流泪。

殷风军有6个孩子,殷玉珍排行第4,与家中兄弟姐妹们都很亲近,在得知她的遭遇后,兄弟姐妹们都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算帮着殷玉珍夫妇盖起两间土胚房,让他们不用再蜗居在地窖里。

生活水平提升后,殷玉珍也不再自怨自艾,开始考虑起未来的生活。

就在这时,她听说住在靖边东坑镇的一位名叫牛玉琴的妇女,因为吃苦耐劳,勤劳肯干,在周边种上一大片树木,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这让她很是触动,她发誓也要在周围种出一片绿洲。

殷玉珍的想法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天马行空,支持她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些人觉得她是疯了。可是她的丈夫白万祥却毫无怨言地陪着她“瞎折腾”,陪着她“发疯”。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白万祥话虽然不多,却踏实肯干,是个可靠的老实人,越是了解白万祥,殷玉珍越是能感受到他的好,对两人未来的生活越发期盼。

丈夫的全力支持,让殷玉珍信心百倍,她孤注一掷,将父亲送来的羊全部卖了,换回600株树苗。用她的话说:“宁可种树累死,也不叫黄沙欺负死。”

夏季的沙漠热得可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可达六七十度,在这样的温度下人都受不了,更别说幼苗。为了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也为了尽快将这些树苗种下去,两口子决定趁着凌晨温度不高的时候起来种树。

就这样,他们起早贪黑,脚都磨起泡了,手都磨破皮了,600棵树总算是种下去了,可收获却令人沮丧。

600棵树,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十几颗,如此低的存活率,实在太打击人。如果是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挫折,信心怕是早就没了,但是殷玉珍却不是常人,在这堪称失败的结局中,她看到了“希望”。

有树苗存活下来,证明在沙漠种树的做法是有用的,树苗存活率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改进。

打定主意,说干就干,只有小学文凭的殷玉珍这时却化身成大科学家,拿出钻研精神,一边跟着丈夫外出打工挣钱买树苗,一边记录树苗的点滴变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种树之法。到后来,殷玉珍只需要看一眼地形,就能知道这里该种什么样树,该如何来种这些树才能提高存活率。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沙打旺、紫穗槐、柠条、杨柴等植物破土而出,虽然还没有真正长得茂盛,却已有雏形,未来可期。

沙漠种树,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实现的梦想,树苗对于这些人来说,一文不值。可是殷玉珍却将树苗当成最宝贵的财富,一棵都舍不得丢。

1986年,上面发了5万株树苗到尔林川村,可没人来领,村支书为此愁得不行。白万祥得知消息后,马不停蹄赶到该村,找到村支书,提出想领树苗的想法。村支书毫不犹豫地表示:“只要你背得走,这些都是你的。”当天,白万祥就背走300棵树苗。

回家后,殷玉珍看着丈夫背回的树苗,听完丈夫讲述前因后果,心里一片火热,这一刻她与丈夫想的一样:背,就算后背背烂了,也要把这些树苗都背回来。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为了尽快将这些树背回来,夫妻两找村里人借了三头牛,早上4点就出门背树,11点回家,吃午饭后也不休息,处理树苗,沙漠种树。一连忙四十多天,总算将所有树苗都背回家,而这时,两口子肩膀已经乌青一片,甚至出现坏死的紫黑色烂肉。

这次背树的经历让夫妻两尽尽苦头,殷玉珍深刻认识到机械化运树的重要性,她开始思考起修路的可能性。

沙漠修路,这又是一个新挑战,可不过这一关,将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就难以实现。

受经济条件限制,殷玉珍自己雇了推土机,在陕北的交界处修了一条路,随后又在路的两旁种上树,防止道路风化。

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殷玉珍便这样一条一条修下去,直到1993年,她已经在靖边东坑镇与井背塘之间修起了一条路。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路一修好,殷玉珍的机会也就跟着来了。许多投资者慕名找到殷玉珍,考察项目,打算投资。

殷玉珍每天都满怀期待的接待这些人,用亲自采摘的果蔬招待他们,并详细向他们讲述自己未来的规划。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殷玉珍一样对她描述的未来满怀期待。投资者们在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她所处的位置太过于偏僻,居住环境小,卫生条件跟不上,道路设施差,很难商业化,实在不是投资的好地方,于是又纷纷告辞,绝口不再提投资之事。

殷玉珍失望却不绝望,她送走各位客人以后,便和丈夫去外面搬砖,建起三间砖瓦房,五间偏房以及十几个牛圈、羊圈,改善生活环境,为以后招商引资提供谈判资本。

除了建房,她还准备修一条沙路,这次她东拼西凑借了5万元,这在1999年算是一笔巨款。

这条沙路除了耗钱,还耗精力,殷玉珍没日没夜地陪着工人一同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她晚上都不回家,随便挖个沙窝子对付一夜。

忙忙碌碌大半个月,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谁知一场沙丘运动,所有努力便灰飞烟灭,这条好不容易建起的沙路就此消失。

看着眼前漫天飞舞的黄沙,殷玉珍很累、很委屈,可她没有哭,更没有绝望,调整好心情,总结经验后,她又开始建路。这一次她铺设上沙障,在两旁种上灌丛,虽然这么做更费时费力,可效果却是显著的,成功预防风沙,建起一条9公里的沙路。

又一个15年过去了,殷玉珍总算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将沙漠变成绿洲,创造奇迹。这些年她与丈夫一起,种下30多万棵树,治理流动沙丘面积约达4万亩。凭着这些成就,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称号以及中华环境奖,被众人亲切地称为“治沙女王”。

殷玉珍的名气越来越大后,迎来的不仅有鲜花和掌声,还有无数成功的机遇。

在一次座谈会上,殷玉珍意外结识天士力集团创始人吴乃峰,两人越聊越投机,自然而然成了好朋友。在得知殷玉珍的事迹后,吴乃峰万分感慨,心生佩服,打算送殷玉珍一辆车,帮助她拉货运物。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谁知殷玉珍却笑着拒绝了,表示自己那里道路差,只有自家修的几条沙路,根本无法实现道路运输。

吴乃峰的好意被拒绝,却不生气,还把殷玉珍的话记在心里,下来便派人实地考察,随后捐出80万,帮殷玉珍修起一条长达12公里的公路,这条公路后来被称为“天力士爱心绿色大道”。

时至今日,殷玉珍今非昔比,再也不用委屈自己挤在充满黄沙的地窖里,他们一家搬进大房子,建立“玉珍生态园”,带着周围的人发家致富。但环境在变,殷玉珍的初心却始终如一,她依然奋斗在治沙的第一线,顶着烈日炎炎,狂风怒吼,种下一颗又一颗小树苗。用她的话来说,林子里的每一棵树都像是她的孩子,要用心呵护。

“治沙女王”殷玉珍,哭着嫁进沙漠,30年后却因沙漠成了传奇

一个故事,三言两语就能道尽,但一种精神却不是听了就忘的,我们要向殷玉珍学习,将她作为榜样,将她身上的不屈精神传递、发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靖边   沙漠   存活率   地窖   树苗   风沙   黄沙   女王   年后   丈夫   女儿   未来   传奇   殷玉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