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说到让人“又爱又恨”的食物,高油脂食物绝对算一个。


比如,滋滋香的烤五花肉、肥而不腻的大猪蹄子、酥脆可口的油条等,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然而,经常吃这些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油吃多了,对身体危害特别大!



油吃多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长胖。


而肥胖又被称为“百病之源”,会导致很多疾病:




此外,长期摄入过量油脂,过量的脂肪会在肝脏细胞内堆积,肝会变“肥”,也就是脂肪肝。


如果不加以控制,肝细胞生物膜会进一步受损破裂时,就可能导致肝细胞死亡,还可能进一步引发肝纤维化,也就是肝硬化。


说到减少油脂摄入,很多人都会想到少吃油腻的食物,如上面提到的肥肉。其实,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荤菜,还要警惕一些素菜,看着很不油,但含油量可不小!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最“肥”的几道素菜

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


腐竹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腐竹看着单薄,吃着也清淡,但实际上它“肥”得很。要知道,每100g腐竹含有热量459大卡,而同等重量的猪肉只有143大卡,吃腐竹比吃红烧肉还可怕


虽说腐竹所含的主要是利于血脂的调节的不饱和脂肪,但过量的不饱和脂肪也容易导致能量超过机体需求。长此以往,就会诱发机体形成肥胖和高血脂。


而且,为了延长腐竹的保质期和增加其口感,商家常用油炸的方式处理腐竹。这就让腐竹在油炸的过程中“吸满”了油,大大增加了腐竹的脂肪含量。


红烧茄子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茄子中富含的维生素P,有助于帮助降血脂,红烧茄子这道菜,首先经过高温油炸,经过油炸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几乎完全损失了健康益处。其次会用大量的食用油烹饪。茄子是很吸油的食物,所以每块茄子含油量高得可怕!


干煸豆角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豆角虽然是一道素菜,热量很低,还有丰富的植物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的蠕动。本来是很健康的食品,但是干煸豆角坏在干煸上,因为用油过度油炸豆角,导致豆角营养被破坏而且油脂会附着在豆角上,导致热量变得非常高,让豆角从健康食品变成我们的健康大敌。


西红柿炒鸡蛋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多数家庭在做番茄炒蛋时会放两次油:炒鸡蛋放一次;然后捞出鸡蛋,炒番茄时再放一次油。要想让鸡蛋达到略显蓬松的效果,来吸足番茄汁,最少也需25克油。要明显膨大,则需30克~40克油。炒番茄的油,通常也不可能少于10克。这样,炒个番茄炒蛋,加入40克油简直是家常便饭。


当然,大家也不要视油为“蛇蝎”,健康吃油反而对身体有好处。怎么吃才健康呢?往下看!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健康吃油,注意4点!


1.少吃含油量高的食物


含油量高的食物大致有两种,一是“油”得很明显的食物,如肥猪肉、葱饼、油条等,二是上边提到的素菜。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建议大家偶尔尝尝鲜就好了,不要吃太多。


2.食用油要适量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用油的量不超过30克,这个量大概就是汤勺2~3勺的分量。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3.少吃动物油,多选植物油


动物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多,常温下呈固态,如猪、牛、羊油等,少数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油等中也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较多的胆固醇,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植物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常温下呈液态,如大豆油。人体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对改善血液循环、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有一定作用。


当然,如果植物油吃得过多,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同样不能过量摄入植物油。


长肉最猛的3种素菜,比肥肉还肥!越吃肝越硬、三高上门,很多人却奉为“养生菜”...


4.各种油换着吃


每类油所含的脂肪酸类型不同,若独宠一种,会对健康不利。


所以,家里可以常备以下三类油,经常换着吃,如今天吃大豆油,明天吃橄榄油,后天吃亚麻籽油。


具体来说,可以这么选——


①油酸类

如橄榄油、山茶油。特点是耐热性较好,可用于炒菜,但初榨橄榄油最好用于凉拌。

②亚油酸类

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特点是怕热,最好低温烹煮,要避免冒油烟。

③亚麻酸类

如亚麻籽油、紫苏油。特点是最不耐热,尽量用于凉拌、做馅料、煲汤和蒸煮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素菜   不饱和   含油量   腐竹   豆角   脂肪酸   肥肉   茄子   油脂   脂肪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