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旅游 - 母校,曾经设在朱家角课植园里

1961年9月我升入朱家角中学学习,它设在镇上的一所庄园里,庄园本名叫“课植园”,但大家都叫它“马家花园”。带着好奇与新鲜感,我想一探“马家花园”到底有多美。

七夕会旅游 | 母校,曾经设在朱家角课植园里

一进门,就是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大院子。教室地面上铺着色彩斑斓的地砖,第一次看见如此光滑漂亮的地砖,顿觉大开眼界。教室后面有个景色迷人、绿树环抱的池塘,柳影倒映在湖水中。湖中有个开满鲜花的小岛,对着小岛,有个钓鱼台,穹顶覆盖其上。环湖亭台楼阁相连,绿树穿插其中,小桥阑珊,玲珑怪石,点缀湖畔。放眼远望,可看到一座四角五层楼房,顶上还有小亭,名曰“望月楼”。

寻迹来到楼下,见到长长的走廊白墙上,镶嵌着几十块名家书法的碑刻。假山分布在沿河曲折的岸边,几座亭子点缀在假山脚边。遥对假山背靠围廊矗立着一个古戏台,戏台对面还有水榭楼阁,都成了教师宿舍。

书城最有特色,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三上三下的古典建筑,地面用西班牙地砖铺就,屋前配有拱形岸桥作为楼梯,楼梯下是一环形洞门,为进出底楼之用。洞门之上镶嵌着“书城”二字,桥栏用国外进口的翠绿琉璃筒瓦砌成,楼桥前两棵夹竹桃树争相斗艳,彩蝶纷飞、蜜蜂嘤嘤。据说这楼是藏书的地方,也称为“藏书楼”。

穿过“书城”是大、小两个操场,大操场上还有一座红房子,我的教室也曾在里面,旁边是大礼堂,兼学生食堂。大操场也是迷人的地方,它有一圈400米水泥跑道,跑道旁边长着树皮光溜溜的紫薇树。操场西面是一片树林,西南角上有荷花池,上面还有九曲桥,是我们背英语单词经常去的地方。在这所花园学校里,我待了八年。

21世纪初,朱家角中学择地新造。“马家花园”成为了朱家角的一个旅游景点,恢复了本名“课植园”,出于对母校故地的怀念与对新景点的好奇,我重游了“马家花园”。

作为旅游点的“课植园”,在会客厅中央挂着一副对联“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上联中“课”意为学习讲授儒家经典,可以举一反三;下联“植”是种植稻麦获丰收,吃剩有余。

重新开放的“课植园”,划分为“课”与“植”二大块,进门是以“课”为核心的建筑群,“课植园”的对联是其精神核心。书城与花厅是课园的核心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显示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吸收了西方的艺术因素后的美感,“书城”与在校时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桥梯前面的两棵夹竹桃树不见了踪影,藏书楼里展览着美术作品。

来到池塘边,修缮后风景更美了,新添了假山,加盖了亭子,我拾级而上,登高望远,望月楼的倒影在湖水中摇曳,如银蛇舞动,湖里锦鲤密集、鱼跃争宠。

继续前行到达“植”园,大操场已被分割成好几块。其中一块成为了稻田,稻田边有一水牛雕塑,孩童们兴奋地围着水牛玩耍,有的爬上牛背,有的拉着牛尾巴,唱的跳的,不亦乐乎。旁边有一农舍,陈列着过时的农具,操场西面的树林面积缩小了许多,荷花池与九曲桥还在。望月楼下,抬头仰望,天蓝得眩晕,据说在楼上能欣赏朱家角全景,饱览淀山湖、大淀湖、漕港河水上通衢。

回望课植园,我不禁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当年的年轻学子,现在都已是古稀老人。(冯正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夹竹桃   戏台   中西合璧   水牛   亭子   假山   地砖   绿树   母校   操场   花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