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脉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病”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高、阳气最旺时,运用针灸或内服药物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适合“冬病夏治”

痹症是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机体导致的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有渐进性与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较长,冬季高发,属于“冬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尪痹”范畴,夏天阳气旺盛,毛孔张开,全身的气血容易冲达,利于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夏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较好的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可温补阳气,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改善体质,祛除风、寒、湿邪,可减少发病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合“冬病夏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要兼顾并发症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很多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伴随出现骨质疏松症的几率高,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会导致破骨细胞活跃而成骨细胞被抑制,从而并发骨质疏松症。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而激素类药物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两者往往相伴发生,需要同时进行药物干预。

35岁以后,人体骨量开始流失,继而出现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通过日常膳食补充、合理运动、充足日晒等方式,可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对于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治疗血瘀气滞证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物

骨质疏松症可归属于中医学“骨痿”的范畴,“肾虚髓枯”是“骨痿”“骨枯”等疾病最重要的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过劳,肾精亏损,肾火亢盛等因素,使骨枯而髓减所致。常伴腰背酸软,难于直立,下肢痿弱无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合“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药“肾主骨”“脾主肌肉”及“气血不通则痛”的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中成药骨疏康胶囊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对于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神疲、目眩等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与效果。

谢雁鸣,宇文亚,董福慧,孙树椿,王和鸣,刘庆思,华中健,马良宵,廖星,徐桂琴,支英杰,牛潞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摘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86-189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痹证   素问   类风湿性关节炎   阳气   范畴   药物   患者   中医   适合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