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当下,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四周都是钢筋混泥土;工作上节奏快压力大,疲于奔命。如果逢节假日,觅一安静处,拥抱自然,放飞心灵,发发呆,捋捋思路……该多么惬意幸福。

李家坑古村正是很适合发呆的优美去处,该村坐落于山谷中,前后是巍峨秀丽的山,一条宽阔的溪坑穿村蜿蜒而过,依溪而建的是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古村落。在这里,风光旖旎也就算了,还有悠远的历史、浓浓的人文气息,随便找一个溪边岩石、桥上木凳或村道石阶上一坐,听溪水潺潺,眺山上风景,品古村韵味,让你留恋忘返,发呆一天嫌不够。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李家坑门头

李家坑古村,属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西接壤余姚市大俞古村,北邻余姚市大岚镇,东距丹山赤水旅游区约一公里。一条约50米宽的大溪坑呈弧形环绕村庄而过,村前村后是巍峨青翠的连绵山脉,幽静的自然风貌与层次分明的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有“溪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之清雅风韵。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半山腰上看村庄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村庄近景

大溪坑水流清澈,溪水从榧树潭水库奔腾而下,自西向东流经李家坑古村、丹山赤水、茅镬古村、周公宅水库……沿途怪石嶙峋,溪潭相间,鸭鹅戏水,俨然是一幅原始自然的山水画廊。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村前大溪坑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溪水潺潺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鸭鹅戏水

大溪流经李家坑时,村中建有一座廊桥,称之为“四明廊桥”,该桥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王澎设计,廊顶呈略倒弯的奇特形状,桥上长廊中常有村民聚会聊天,也有向游客展销当地土特产的展台,从桥上向两边望去,美景尽收眼底。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四明廊桥

该村自建村至今至少有400多年历史,现为唐太宗李世民后裔聚居地,村民多为李姓,民居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保存完好,规模较大,为四明山之最。据传由始祖李龚荐(李世民后裔)自清初于永康长恬村迁入此地,因见李家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就披荆斩棘,开垦荒地,繁衍生息。李家坑村常驻人口不到400人,令人惊讶的是,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而此地风光旖旎,高山巍峨,古树参天,溪水清澈,空气清新,同时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加上健康绿色的饮食,以及平和安闲的性情,造就了这里老人的长寿。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村前溪瀑

走进古村内,一座座用块石垒成墙基的两层楼四合院遍布村落,屋与屋之间是高耸的马头墙,台门上镶嵌的砖雕门匾,满满的历史沧桑感。村内明清建筑众多,除李氏家庙、务本堂、善教初学堂等遗迹旧址之外,还有“村景三绝”,分别是一棵长达500年高龄的香榧古树、一汪村民饮水之源的井泉“龙眼井”、一块镇宅保平安的太平石“龙心石”。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李氏家庙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李氏书塾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500年的古香榧树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龙心石

李家坑古村:依溪而建的古村落,风光旖旎,发呆一天嫌不够

龙眼井

近年来,李家坑村一直在进行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难能可贵的是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纯朴乡村味道,商业氛围并不浓厚,实属不易。该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宁波市首批长寿村等多项殊荣。

旅游小贴士:

1、门票:目前景区免费观赏;

2、交通:自驾导航可达,如路过丹山赤水景区,需告知景区保安,说是去李家坑,可免收丹山赤水门票;也可从大俞村过来。

3、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季山花烂漫茶香四溢,夏季翠竹摇曳满目皆绿,秋季层林尽染硕果满枝,冬季白雪皑皑雾凇争奇。

4、附近景点或游玩点:大俞古村、四窗岩景区、李家坑漂流(号称浙东第一漂,目前暂停)、茅镬古村、丹山赤水等。


2022年5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风光旖旎   赤水   余姚市   香榧   长寿   村内   景区   溪水   村庄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