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导语:面条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主食之一,是由面粉所加工制成的,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烟酸、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面条中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对于中枢神经、免疫系统也是十分有益的。

俗话说“南米饭,北面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南北方主食的差异越来越模糊,不管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有对面条独爱的朋友,甚至到了“无面不欢”的地步,每天要吃一顿面条才感到满足。

那么,针对爱吃面条的这类朋友来说,从健康角度来看,每天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若是短期内天天吃面条,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若是长期保持天天吃面条的习惯,可能会出现一些健康缺陷:

1、造成肥胖:由于面条里面所含成分是面粉加工制作而成,碳水是较多的,可以给身体补充热量。

但是若热量摄入过多的话,则会导致身体出现肥胖的情况,而且很多人在吃面条的时候不单只吃面条, 还会搭配很多调味料,这里面所含的热量也是很可能超标的,所以经常吃也会导致身体出现发胖的情况。

2、降低脾胃功能:有些人的肠胃不好,所以消化功能会有障碍,认为面条是比较容易好消化的,吃完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但是经常容易吃这些易消化的食物,反而会让我们的脾胃越来越懒,消化功能就会越来越低。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3、增加慢性病的风险:经常或者过量吃面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其中一个高危因素,若经常吃面造成肥胖,就会增加患这些疾病的风险。

4、损伤食道黏膜:若经常吃比较热的面条时,则很可能因为食物过烫而损伤食道黏膜,建议吃面时等面稍凉后再吃。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所以,经常吃面条终归是不太好的,喜欢吃面条的人可以每周吃2~3次,在吃面条时也要牢记下面这4点,对身体健康来说才有好处。

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① 吃面时喝汤

有不少人在吃面条的时候不喜欢喝汤,其实面条的汤汁是很有营养的,很多清汤面都是经过高汤长时间烹煮制作而成。

面的鲜味全部都在汤里面,把它喝掉之后,可以提升面条的味道,还能起到养胃的效果,因此,在吃面的时候,最好把汤也喝掉。

② 注意搭配肉蛋蔬菜

面条搭配肉、蛋、蔬菜,能够增加蛋白质、纤维素的摄入,有利于血糖维持在稳定的水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餐蛋白质占比要在1/4,而蔬菜则要占1/2,也就是说吃面食要加入50-85克的肉、蛋、奶或豆制品,和150克的绿叶蔬菜,这样才算是营养合格。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③ 不要吃太烫的面

不同做法做出来的面条温度是不同的,在吃面条的时候,要等到面条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温度,再进行食用。

若吃面的时候吃很烫的面,就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④注意煮面的水温

虽然面条非常好吃,但是你有没有煮对呢,很多人在煮面条的时候,看到水在沸腾,就会直接将面条扔下去开始煮,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在沸水中,面条会快速滚动,这不仅会使汤浑浊,还会造成表面营养物质的流失。建议在煮面条的时候,最好是在水的温度是80度左右将面条放入锅中。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有两种面建议少吃

热干面

热干面可谓是武汉人的最爱,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喜欢吃上一碗,尤其是很多人愿意将其作为早餐食用。

不过热干面正如其名,其中所含的热量是非常高的,而且所含的水分也是特别少的,这两点对于我们的胃都是变相的摧残,再加上小吃店里的热干面往往含有添加剂,更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炒面

像炒面在炒的过程中,虽然看似有肉有菜营养价值高,但其实不仅油脂含量相对较高,其中的添加剂含量也是不少的,也会损伤肝脏健康诱发肝脏病变的问题。

所以,建议平时尽量少碰,这样才有利于呵护肝脏健康,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经常吃面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吃面条时,建议注意这几点

结语:上面这些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看完觉得对您有帮助的话,别忘了把我们的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也可以用你们发财的小手给我们点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面条   身体   建议   肝脏   肥胖   热量   蛋白质   损伤   蔬菜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