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大脑、增强回路、杏仁核劫持

当你个人或者你的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一味地顺其自然,也不是陷入自以为是的恶性循环。探索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是我们改善现状的起点,

一、人类三重大脑

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过这样的焦虑心理:孩子太懒,没有学习的动力;孩子太笨了,根本学不会;他总沉迷手机游戏,不能专注在学习上。如果再对比下“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焦虑感更强烈。

其实,你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在孩子身上,也不必过于焦虑。既然这是普遍的问题,那是不是有原因和规律可循?找到规律,需要先从认识人类大脑开始。

人类的大脑由三重大脑组成:爬行脑(本能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和大脑皮层(理性脑)。

约3.6亿年前,爬行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体温随外界变化),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

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情绪,帮助哺乳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

直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7万~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为一个脑区,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们称它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

三重大脑、增强回路、杏仁核劫持

本能脑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不受意志控制,不带感情,也不能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比如:碰到热水壶,我们的手会不经大脑而直接缩回。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而理智脑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如果不需要准确的数字,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它们分别在2岁、12岁、22岁左右发育成熟,算起来各阶段时间相差约10年,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我们总是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

三重大脑、增强回路、杏仁核劫持

我们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我们越是吼孩子,骂孩子,孩子的脑子就越是迟钝。这就是因为本能脑的作用。

当孩子感觉到紧张,忐忑时,孩子的本能脑就会处于封闭的、不安全的状态,就像被僵住一样。所以,安抚孩子的本能脑,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的本能脑处于一种安全地,打开的状态,孩子的学习才有效率。

情绪脑跟本能脑的反应不同,有了自己的思维,也有了情绪和情感。孩子会清楚地知道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干什么。同时,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脾气、苦恼、反抗……但是它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控制冲动,理想判断是理性脑的主要作用。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孩子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学习就各种作妖,很可能是孩子大脑本能的应激反应。

对于成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人类天性太过强大。认识规律,只是你改变自己的开始。成长,你就必须要克服天性,这个过程要靠你自己。

人,生来就有惰性。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时我们的理智脑太过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而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谁在这方面主动,谁就能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普通人只能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能不能踏上主动觉醒和科学成长的道路全看运气,而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做到以下几点: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因为单纯地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本能脑、情绪脑、理性脑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孩子的本能脑一直处于不安全,封闭的状态,孩子的本能脑和理性脑也会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性格也会受到影响。

在孩子的理性脑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妄想通过孩子建立自制力或父母施压的方法,让孩子培养好习惯,而是顺应他的发育特点,以孩子感觉安全、信任、快乐的方式,进行教育。

二、增强回路

对于教育孩子,家长还有一种困惑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你越吼他,越管他,他越不爱学习?

孩子写错了,父母警告提示;孩子作业整体看起来不够整洁,父母撕了孩子的作业,要求孩子重写;孩子做错一道数学题,父母惩罚他再多做十道。结果,孩子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越吼越慢、越吼越笨,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父母也很是苦恼,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还是教不好孩子。

上述情形也可以用人类大脑来解释。发现更深层的原因,有节奏地对症下药,而不是焦虑无奈,把情绪发泄到孩子、爱人身上,这样反而是伤害了亲人。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最厉害的工具。汶川地震以后,曾有人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汶川地震后的25天,将受灾户送到核磁共振里面去扫描他的大脑,结果发现杏仁核、海马体、基底核等与情绪回路有关的地方通通发生改变了。受害者均产生了焦虑、忧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

三重大脑、增强回路、杏仁核劫持

由此可见:情绪,可以改变人类的大脑。其实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之间可以产生回路。我们的认知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消极的认知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进而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认知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导致积极的行为。

增强回路,就是当原因增强以后,结果也会随之增强;而结果的增强,又会再次影响原因增强,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或者说是回路。

它的特点是,要么让事态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要么让事态向着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因此,就会产生两种可能,要么是指数型增长,要么是加速崩溃。它有着自我强化的本领。

那么,什么是加速崩溃呢?你的自信心越低,你在做工作时就越容易出错;而你的工作做得越是错误百出,你的自信心就会越低。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斥责孩子,打孩子,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越恐惧越不敢学习。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就会去骂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改变。但是反而会出现越是骂,孩子行为出现的频率越高,这就是因为孩子形成了增强回路。在接收到母亲的批评(消极的)后,孩子产生“我不好”的认知(特别是8岁以下的孩子),他的情绪开始紧张,希望让自己表现好一些,反而会因为紧张而再次出错,最后导致消极增强回路的产生。

人的本能是,喜欢就会去做,感到恐惧就会逃避。当孩子不断地感知到被排斥、被否定、被攻击时,孩子的大脑就会特别擅长紧张、恐惧和逃避。只有当孩子不断地感知到温暖、认同和爱时,孩子的大脑才会特别擅长合作和探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越吼越笨,越管越不爱学习的原因。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孩子缺乏的不是学习的能力,也不是学习的兴趣,而是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

所以,想让孩子改变,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孩子产生情绪障碍。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发生,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在潜意识里运用。 那么,只要你看懂并能够熟练掌握增强回路的原理,然后从认知开始突破,增强回路就可能变得积极,使恶性循环有所改善。

三、杏仁核劫持

曾有一个男孩因为母亲管教太严,长期压抑下,让他产生离开家的想法,还哭着给110打电话:

妈妈必须督促我每天写作业,必须每天无时无刻的写,

哪怕我已经写完了妈妈布置的作业,

她也逼着我看书,她回来看见我玩一下就要打我,

我想永远离开我妈妈......

看完这个视频,鼻子都酸了,很同情这个小宝贝,本应该生活在温暖与爱里,但在他的倾诉里,只看到他恐惧与无助,这种消极的情绪与极端的行为,真的很可怕。

苦恼、愤怒、冲动、恐惧等情绪,其实跟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系。杏仁核,又名杏仁体,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而且研究发现,幼儿自闭症似乎也与扩大的杏仁核有关。

杏仁核是大脑中的“坏领导”。杏仁核对威胁极度敏感,而大脑的功能是保全性命,因此大脑的构造决定了杏仁核享有特权。杏仁核就会把一些过去累积的负向情绪一起唤醒,并且按照我们曾经在面对类似情绪时,所习惯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当下的情况,就会在瞬间控制大脑其他区域,形成“杏仁核劫持”现象。杏仁核在产生反应时,还有储存记忆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当负面的情绪一直反复地发生,在杏仁核的功能里面就会一直复写这个记忆跟情绪。

一旦“杏仁核劫持”了大脑,人们就会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工作,杞人忧天,记忆力减退,靠惯性学习,没有创造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因为孩子的精神倦怠,是内心焦虑的慢性累积。宝妈的愤怒情绪根源也是一样的,对孩子发泄情绪时,就会产生杏仁核挟持大脑暴走的行为,杏仁核“暴走”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抑制思考,令人失去理智......

同样,如果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过大,情绪持续紧张,就会出现不同强度的慢性杏仁核劫持反应,严重可导致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额皮层是实现自我调节的主要神经区域,被比喻为大脑的“好领导”,引向情绪的最佳状态。前额皮层与杏仁核进行交互,它们之间的神经回路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成为自我管理的基础。但受杏仁核劫持后,前额皮层就无法施展作用。

怎样把杏仁核劫持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成年人来说,首先要有自我觉知的能力,如果你能在杏仁核劫持反应开始时有所觉知,比如志忑不安或提醒你情绪即将失控的其他信号,在杏仁核劫持反应开始的越早阶段,对其进行控制越容易,说服自己脱离控制。

首先要认识大脑,才能更懂孩子。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产生的厌学情绪,反抗情绪。这是孩子大脑的自我保护。要降低孩子的这样反抗情绪,避免孩子陷入消极的增强回路。

良好的体验,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用与孩子年龄相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有良好的体验,让孩子爱上学习,孩子才能卸下防备,以开放的,愉悦的状态不断学习进步。

四、正面塑造大脑

有句话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给孩子克服的力量。

硬碰硬的纠正孩子,逼迫孩子,上面已经讲到了,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根据孩子大脑发展的规律,正确的引导孩子,激活孩子的理智脑,让孩子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孩子自然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试试下面三种方法:

1,用欣赏的眼光建设大脑的正向循环

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孩子,贬低孩子,斥责孩子,孩子的大脑会产生“我是个笨蛋”、”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观念,于是孩子会越来越做不好,越来越笨。

但如果父母经常肯定孩子,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孩子的内心充满愉悦感、胜任感,孩子会自主地想要变好。

所以,想要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为孩子的大脑建立一个正向循环。

2,给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

记得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没有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那些自由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的内心可以有松弛和释放的机会,孩子才能劳逸结合,互相补益。

3,运动会让孩子更聪明

科学研究证明:人在运动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

在医学界,多巴胺可以让人感到快乐,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血清张素可以释放压力,提高记忆力。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注意力,上课更专注。这三种东西,都可以从运动中获得。

并且有实验证明:一直运动的海马体比没有运动的海马体大15%,其重量多了9%。所以,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运动给孩子的身体带来的刺激,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更好的去运作,去学习。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总是看上去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的原因。

4,阅读,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因为,随着课业难度,复杂度的提高,孩子需要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而这恰恰是阅读带给孩子的好处。阅读是孩子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孩子一生学习能力的垫脚石。

结语

爱与慈悲,是智慧的基础。

你要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源于爱的力量。只要你是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只要你深爱着你的家人,你都会产生改变现状的强大动力,进而获得改变现状的智慧。

之前我也曾因为家庭与工作,长期限于焦虑与恐惧当中。但我一直深信自己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我的家人也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所以为了解救自己,我找了很多方法,比如,向修道大师寻求智慧,看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听这方面的课程,每天运动......

所以上面的很多思想大部分源于书籍与文章,对此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回路   杏仁   大脑   消极   焦虑   本能   恐惧   情绪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