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吃进肚子里的脂肪,去了哪里?

#头号周刊#

上回讲到,我饮食结构不合理,碳水化合物过多,蛋白质偏少,脂类过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导致我高血脂。体检后还发现有胆固醇高,尿酸高。前面的文章讲解过碳水化合物消化后的去处,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先去看那篇文章,《我为什么会高血脂?我吃了什么?分享我的真实经历》。文中讲解了,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也是会发胖的哦。

这回讲解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中脂肪是如何消化吸收,和去处。不废话,上图。

用思维导图来表示,做得比较粗糙,如果有误地方欢迎指正。实际在人体内脂肪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比图中所示的要复杂很多,会有很多中间产物。这样是为了方便快速理解。看下图。

一张图看懂,吃进肚子里的脂肪,去了哪里?

我们吃饭,有各种食物,鸡蛋、动物内脏、猪肉牛肉等里面含有脂肪(严格地说是脂类,大部分是脂肪,少量胆固醇和磷脂)。胃是个储存器,也能消化部分食物,没有消化脂肪的酶,脂肪进入十二指肠,遇到胆汁,变成脂肪小颗粒,胆汁能帮助促进脂肪酶分解脂肪。又碰见胰脂肪酶(胰腺分泌的),把脂肪小颗粒分解成为甘油三酯、脂肪酸,还有少量磷脂和胆固醇,是食物脂肪中含有的。

我们知道,油和水是不相容的,在一杯水中倒入油,油和水是分离的,油还会粘在杯壁上。吃进去的脂肪也是油,是不溶于血液的,还会粘在血管壁上。那怎么办呢?我们的身体非常聪明,有一种叫做载脂蛋白的东西,与脂肪结合,载脂蛋白把脂肪包起来,成为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转运。打个比方,网购的东西要快递,必须要包装好才能运送。脂蛋白要在血液中流动,表面必须具有亲水性才行,因此它外表面必须是蛋白质,里面的是脂类。

一张图看懂,吃进肚子里的脂肪,去了哪里?

脂蛋白的图示,来自网络

脂蛋白经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此时应该叫做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在血液中转运,一部分来到各种组织细胞提供脂肪酸,细胞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一部分来到肝脏,肝脏代谢成各种物质,也可以分解释放能量;如果肝脏细胞堆积太多脂肪,就会出现脂肪肝。此时,还有剩余的,就会存储起来,成为皮下脂肪;有个名字叫脂肪细胞的家伙,就存有大量的甘油三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代谢不掉的也会存在脂肪细胞里。

一张图看懂,吃进肚子里的脂肪,去了哪里?

图片来自网络

乳糜微粒在血液中只是一段时间存在,把吃进去的脂肪运送到目的地,就能完成工作了。一般我们经过8-12小时的空腹,再去抽血检查,就没有乳糜微粒了。个别情况例外,夜宵吃得晚,没消化完就去验血了;或者连续几天大鱼大肉;或者身体出现异常,空腹验血还是有乳糜微粒。以前见到过这样的报道,一个人身体不适,到医院治疗,抽不出血,抽出来的是黄色的血浆,就是乳糜血了。这个实在是夸张。

一张图看懂,吃进肚子里的脂肪,去了哪里?

我们吃进去的脂肪,都到了各自的去处。那么我们体检报告中的甘油三酯是哪里来的呢?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加关注,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后续会有更多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知识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碳水化合物   脂肪   乳糜   脂蛋白   微粒   甘油   胆固醇   肝脏   细胞   血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