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在辽宁,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堪称遗世独立的净土,完全不受金钱侵蚀。寺庙里戒规森严,但在这里的比丘尼,却十分虔诚,愿意在这样苦行僧一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真正看到这些清规戒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怀疑,她们真的能坚持做到吗?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这座寺庙叫道源寺,是一座全寺都是女性的寺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信奉佛家又出家的女性,不就是尼姑吗?其实,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佛教中,我们看到的和尚,其实应该叫比丘,从梵语翻译过来,是“乞士”;意思是,年满20,并且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那么女性出家人就被称为比丘尼,俗称尼姑,同样也需要年满20,并且受过具足戒。未满20岁的出家人,称作沙弥和沙弥尼。

在我国,从古到今著名的寺庙都是以男性为主。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道场是徐州竹林寺,因我国第一位受了戒的比丘尼净检法师而闻名。净检法师出生在西晋末年,她是徐州人,24岁出家,70岁圆寂,期间一直在徐州市东郊狮子山上的青园寺修行,后来这里被晋穆帝敕改为竹林寺,目前是国家3A级景区,从2009年起,就对外开放了。有意思的是,全国至少有12座竹林寺,而且,历史上第一座供女性修行的寺庙,是河南竹林寺。

在佛教中,修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出家和在家都行,但要能被称为比丘尼,可不是只靠口号就行,必须要能承受住非常严格的考验才行。具足戒,就是比丘和比丘尼必须遵守的戒律,相比于沙弥和沙弥尼的十戒,比丘和比丘尼需要遵守得更全面、更严格,所以叫做“具足”。先不说内容,就看数量,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比丘的具足戒足足有250条,比丘尼则更多,有348条。这些戒条又可以分为八大类,其中把贪心和求财的内容归为“舍堕”。普通人会因为天性而收集无用的身外之物,这是佛教中堕落的途径,所以,修行之人应该要舍弃财物、贪心、罪业,是为舍堕。

如今各大寺庙都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需要人维护,那就不得不用到钱,因此,寺庙里总是很轻易就能看到红彤彤的功德箱。供一心向佛或有心赎罪的人通过捐款来赎罪。还有的寺庙,解签、祈愿、开光、卖幸运符、买香烛钱纸之类的,都需要钱,并且和尚还会暗示你,钱多钱少,就代表你对菩萨的诚意多不多。完全把信仰经营成了生意。

但在道源寺,却完全是不一样的场景。它不像是一个处处都想让你掏钱的商业化景点,也没有供人赎罪买个心安的功德箱。在这里,如果你想要忏悔,或者想要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只有跪拜和诵经可以。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道源寺藏身在辽宁的一个农村,2001年才刚建寺,最初只有两位比丘尼师父和10多位带发修行的居士。他们是想要追求修行之道的真谛,所以就给这座寺取名道源寺。比丘尼欢迎对佛教有兴趣的修行人,但从不轻易为人剃度。 师父严格地为寺里的僧人制定寺规,除了没有任何功德箱以外,还有四条必须要遵守的:

僧人必须每天虔诚诵经;

每天只有一餐,午饭后,连茶水都不能喝;

除了诵经,每年还要外出布道,用脚丈量世间之苦;

每次布道,必须携带衣钵。

其中,不布置功德箱这一点,就能看出道源寺的纯粹。在寺规的约束下,比丘尼和居士们,都不能接受僧礼,任何游客给出的值钱不值钱的馈赠都不能要。这也是为了杜绝任何钻空子的可能,从源头上做到“空”。

这一点不止针对普通修行者,连师父们也不能接受外来挂单的僧人的礼物;如果实在不能推脱,也必须交给常驻,由她们代为保管;同时客堂执事会准备回礼,以表平等。僧人们身无长物,就算是想回礼,也拿不出来。不过,没有外物,就不会去计较考量礼物轻重,是否妥当等问题。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活得轻松洒脱很多。

师傅们收到的供养也是要交给寺里,由常驻统一保管、统一分配的。总之,在道源寺里,物质条件上,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最初和比丘尼一起修行的居士,大多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在底层生活的女性,可能是母亲,妻子,但生活的苦痛和琐碎磨平了她们的热情和激情,只有佛教可以让她们从苦痛和不甘中摆脱出来,让她们不至于做出轻生、报复等行为。也有一些原本是职场精英的女性,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弥补不了内心的空洞,修行就是为了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

这并不是个例。最能被人们记住的明星,就有不少出家修行的。曾经饰演过林平之的演员何宝生,被观众认为是最经典的林平之。他本来出生豪门,又早早成名,什么样的花花世界都见识过了,常人想不到的刺激他可以说是唾手可得,30岁那年,何宝生突然不再参演任何影视剧,转而开始攻读佛书,几年后,他散尽亿万家财,从大豪宅住进了木板屋。对于众人对他出家的猜疑,他没有解释太多,只说:佛法让他学会放下。

女演员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家人就是87版《红楼梦》的陈晓旭。她饰演的林黛玉也被认为是无法复制的经典,甚至有人觉得林黛玉清冷的气质,都已经附着到了陈晓旭身上。她当过演员之后,又做了公司老板,是一位有些特立独行又很成功的商人。在经历了人生的所有之后,毅然选择出家,追求心灵上的宁静。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道源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接受女性修行者,整个寺里,都是同一个性别。从这一点说,它真的非常努力地做一个可以容纳各种境遇的求助者,所谓佛度有缘人,不论你在进入佛寺之前,是什么身份,还有什么牵挂,到了这里,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必须学会归零,摒弃外物的侵染,从此一心向佛。

2002年7月,这个建寺还不到一年的新寺庙,迎来了第一批剃度的女居士,在庄严的剃度仪式后,从此这个庙里多了17位比丘尼。她们褪去了不同的身份,和身边人的关系就是最简单的同门姐妹的关系。每天早上,她们的生活从晨诵开始,清幽的环境下,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叫醒飞鸟和鸣虫,首先就被一阵阵不急不缓的诵经的声音唤醒,佛教教义随着晨风,吹到每一个有缘听到的人耳朵里,即使听不懂,也能感受到一股涤荡心灵的力量。周围的山村,就在这样的宁静中醒过来。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道源寺的比丘尼和居士都非常自律,每天只吃一顿正餐不说,整个寺里都见不到任何的小零食,连水果都不会有。从师父到弟子,甚至居士,都吃的是一样的食物。当所有人都一样的时候,也许就会少一些攀比和渴望。只不过,道源寺把饮食也当做是一场修行,毕竟,口腹之欲也是欲,既然是欲,就该舍弃。长期的严格饮食,让比丘尼们都身体清瘦,但精神很好,整个人的状态看着就淡然、超然物外。

道源寺是辽宁海城大悲寺的下院,除了诵经和饮食,行脚布道和乞食,也是道源寺日常的修行任务。每年秋天,道源寺都要举行一场二时头陀活动,参加的僧人在整个的徒步游行中,沿途随缘教化大众。

在佛教中,佛法的住世离不开头陀行。头陀,是梵语的音译,翻译过来就是抖擞的意思,如果修行的人能够在行走的过程中,摆脱尘世凡俗带来的苦恼,那么就能增长五分法身。因此,苦行僧被称为头陀,行脚就是头陀要远离家乡,用脚走遍世间,在这个过程中,向所遇之人传递佛法,增长佛性。二时头陀就是遵照《梵网经菩萨戒》的规定而设定的存在。头陀行是佛教住世的一个标识,取“头陀行住世者,我法亦久住于世”之义。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每一个参与行脚的僧人,都不会提前被通知,这也有不让僧人们提前做准备的意思,和人们向往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有点像。随缘出行,随缘布道,随缘经过一些地方。

在外行脚的僧人,一般都只能乞食。不过对于乞食,道源寺也有严格规定。那就是凡道源寺的僧人,只能带着钵,只能和平常百姓乞食,只能是食物。众僧人得到的东西,也不是独享,而是要先汇总到一起,然后再平均分成若干份,不会有厚此薄彼、分配不均的情况。

从17人到140人,全是女和尚的寺庙,一天只有一餐,拒不接受捐款


平时,众比丘尼都在寺庙里潜心修行,每半个月会完成一次诵戒,这时候会组织一次外出,去大悲寺做一次教诫,相当于一次和优秀学生的探讨学习。因为道源寺全部是比丘尼,所以它也有一些特色活动。比如,每年都有的结夏安居活动,从每年4月16到7月15,所有人都要参加,比丘尼们根据安排,同吃同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讨论,收获更多的佛法感悟。7月15日,活动结束,这之后被称为“解夏自恣”,徒步去大悲寺请见闻疑三事。

为了进一步静心养性,摒除恶习,道源寺每一位比丘尼,每天都只能休息四个小时。这大概是最为严苛的一条了,目的就是让比丘尼把一天中的时间,尽可能都集中在研习佛教经典上。但即便是如此严苛的条件,短短20年,寺内已经有140多位比丘尼修行了。也许觉得寺规过于苛刻的我们,只是因为有太多的放不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寺庙   竹林   比丘尼   头陀   佛教   沙弥   比丘   僧人   居士   和尚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