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W”选配婴幼儿助听器

四个“W”选配婴幼儿助听器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们就已经能通过听觉,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变化,然而,作为阻碍宝宝接触美妙世界的先天性缺陷之一,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约1‰-3‰,有一小部分宝宝在出生后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不可逆听力损失。为了让这部分宝宝能更好地接触、感知这个世界,听觉辅助装置的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通过四个“W”为大家阐述婴幼儿助听器的选配。

什么时候选配(WHEN)

一般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宝宝出生后48小时内完成,复筛在42天内完成,听力诊断在3月龄内完成。如果宝宝初筛和复筛都没有通过,在3月龄内,家长带宝宝前往具备小月龄婴幼儿听力检测条件和资质的听力中心进行听力诊断,当检测结果显示异常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宝宝在6月龄内尽早干预。

其实,如果条件允许,超小月龄的宝宝也可以得到尽早干预(3月龄以前都可以验配,我们听力中心最小验配天龄为56天),特别是在有明确耳聋致病基因诊断的情况下。

3岁之前是宝宝言语发育的最好时期,从出生到6个月龄是听觉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也称为神经编码形成阶段。有研究表明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在6个月前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日后的言语发育效果。

去哪里选配(WHERE)

去有医学背景的专业验配助听器机构验配。一般通过六个维度对一家验配机构进行评价。

一、环境

一个良好的验配环境,会让人心情愉悦,听力师与患者在其中能更好地交流,描述自己的使用情况。助听器验配、调试,并非一项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与宝爸宝妈进行深入的交流,更能挖掘出助听器日常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个较为温馨的验配环境同时还能降低宝宝的陌生紧张感,更容易拉近听力师与宝宝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各项测试。

二、硬件设备

听力学检测种类繁多,相对也需要更多的测试仪器来完成对应的检查。比如一台听性脑干反应仪以完成客观测试(ABR、TB-ABR、ASSR等);一个标准声场,让宝宝能在其中完成多项主观测试(行为测试,言语测试等);助听器保养维护,耳模制作设备也很重要,这些设备保证了宝宝的助听器的正常使用,每次随访能让机器处于一个更好的工作状态;真耳分析仪同样重要,在合理的使用下,能够使宝宝处于一个更好的聆听状态。

三、听力师团队

同样的使用者,同样的机器,在不同的听力师手中的调试结果可能千差万别。助听器只是一台机器,而一个优秀的听力师则是赋予它灵魂的人,优秀精准的调试能让宝宝听到更多,更真实,更好的声音,而不当的调试轻则无法发挥一台助听器的最大的价值,更甚者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耽误宝宝。同时听力师还承担着对于助听效果评估的重要职责,能否测得准确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调机是否能够准确地进行。另外家长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优秀的听力师能够通过家长对孩子日常表现的描述,以及测试结果,给出指导性的使用、康复建议,使宝宝进步更快。时代变迁,双模干预、人工耳蜗干预越来越多,一个优秀的听力师团队,能够面面俱到,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调试都能解决,让宝宝的双侧聆听效果更好。

四、配套售后服务

众所周知,验配助听器并不是一个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助听器是电子产品,日常的保养维护,后续的维修,十分重要,好的维护能使机器处于高性能工作状态,更能使其使用寿命更长久,反之,则会出现故障,影响日常使用。对宝宝而言,更换耳模不可避免,能否精准取好婴幼儿耳印,制作舒适、不啸叫的耳模,非常重要。一个与助听器厂家对接良好的听力中心,能更快,更好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五、病案管理

助听器使用周期长,完善的病案管理机制可以完整的保留下宝宝使用助听器,包括各项听力随访、评估结果、家长的反馈情况,助听器产生的问题记录等。这更能帮助听力师了解宝宝的助听器使用轨迹,及时地发现问题,同时在家长需要调取某些评估结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

六、长效评估、多种干预手段

评估的手段多种多样,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有不同的评估方式,从行为观察测试,视觉强化测试,游戏测听,到各种不同的量表,只为通过更多的方法验证,以确保宝宝拥有一个较好的聆听能力。同时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如: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引起听力下降),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治疗,如果听力出现波动,无法恢复,原有的干预手段无法满足正常的聆听需求时,能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干预手段(如植入人工耳蜗)。

以上评价指标均可从验配机构硬件设施以及与听力师沟通的过程中获得。家长们可自行评分选择心仪的机构进行验配。

选配什么类型的助听器(WHICH)

市面上常见的助听器类型主要有传统耳背式助听器、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等。对于婴幼儿,不建议验配耳内式助听器,对于注重外观,听力损失较轻的患儿,一般建议等到8岁左右,有自我保管能力后再进行耳内机的验配,这样会获得比较好的验配效果。传统耳背式助听器与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各有优劣,家长需要结合宝宝的听力损失情况以及特点,参考听力师的建议进行选择,切不可盲目。

选配后随访要做些什么(WHAT)

选配后每次随访切不可流于形式。一般我们选择的时间节点是验配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续每半年至一年随访一次。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患者可适当缩短随访周期,增加随访次数。

随访对佩戴者、家长、助听器以及参数调整等四个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一)佩戴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及量表填写了解宝宝目前的佩戴情况、对助听器的接受程度、听觉言语发育的进展等基本信息;检查外耳道、鼓膜,确定耳模佩戴的舒适度、有无耵聍栓塞、有无中耳炎;通过听力复查及家长的观察了解听力现状和稳定程度;通过助听后评估测试了解目前助听器的效果。

(二)助听器:确定耳模的合适程度、有无啸叫;耳模出声口或耵聍挡板有无耵聍堵塞;耳钩线长度是否合适、有无折损;检测机器的基本性能是否正常;做基本的抽湿养护;了解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平时养护的方法是否得当。

(三)家长:佩戴助听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对宝宝裸耳及助听后听觉能力的观察记录是否到位;是否具备助听器常见故障的排查和解决能力;现阶段家庭康复的内容和进展。

(四)参数调整:根据以上工作的结果,确定是否调整助听器增益等参数,当然每次调整后需要再次确认耳模有无啸叫及宝宝的接受度。

售后随访项目环环相扣,紧密关联,比如,有时候助听器产生啸叫了,其实仅仅是因为耵聍把整个耳道堵死了,并不是耳模不合适,可免去一遍遍重做耳模的繁琐。具备完善的售后体系,宝宝及家庭就不会走弯路。整个售后随访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具备完整医学支持、强大专业体系的听力机构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全、做精准,最终帮助宝宝感知美好的世界。

李海峰 任燕 黄治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听力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助听器   婴幼儿   耵聍   月龄   听觉   听力   有无   家长   宝宝   测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