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千年湘粤古道:桥头江古石墩桥

(文/曹小藩)

千年湘粤古盐道"资兴北路"原七里镇(今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桃源村境内有一个千年古驿站,即桥头江。桥头江,非江河之名,而是一个自然古村。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 古代湖南省地图)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 民国资兴县地图上标明有"桥头江")

一条宽阔湍急而婉转回旋的桃源河就像一条巨龙从回龙山脚下自东向西奔腾而下,将桥头江与桃源关分隔开来。秦汉以来,因每年骤雨涨水,古人搭建的木桩木板桥及简易石板桥均屡遭山洪冲毁,而复又修建,如此反反复复,既消耗物力财力,又影响往来之出行。直至民国十年(即1921年),桥头江人曹君茂成、桃源关段君由福、凤凰山谢君竹原及方家方君带书等乡绅倡导,聚会商议自筹资金并兼以募捐的形式,建造一座永固的石墩木板桥。因此,一座神奇、独特的古石墩桥蕴藉而生,名为桥头江桥。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 湖南省文史专家谢经武先生带队考察桥头江桥)

为揭开桥头江古石墩木板桥神密的面纱,作为桥头江土生土长的文史爱好者曹小藩携胞兄介藩,于2021年11月30日有幸邀请到了郴州市文史专家刘专可处长及其助手尹老师、资兴市文旅局欧艳文主任及文化专干摄影师陈雄鹰、资兴市文史专家戴忠诚等来到桥头江考察、拓印桥头江桥建桥碑刻。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 湖南省交通图)

桥头江石山下,原来建有一座护桥庙,庙宇为单间砖墙瓦片平房,庙内安放着两樽石刻佛像及两通近正方体青石建桥碑,每通碑顶盖一个遮雨的石帽。该庙宇于文革中被拆毁,两樽佛像被从颈部捶断,所幸两通石碑免于人祸,历经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安然矗立。现在见到的是护桥庙遗址。

是日清晨,笔者虔诚地在石碑边敬了一柱香并向土地公及护桥仙祷告之后,便和胞兄小心冀冀地挖开、清理碑脚的泥土,并用塑料刷刷洗碑刻,再用抹布擦干,工整的宋体楷书碑刻展现于眼前,不过因百年雨、霜、雪之侵蚀,朝西、北之碑面,稍被风化,有些碑文变得模糊了,很难辨认,有几处竟然出现了裂纹,影响拓印。

郴州市文史专家刘专可处长,也是著名的考古专家。在刘处长的指挥下,笔者再用清水将碑面清洗一次,然后拓粉,漂亮的阳刻文头与阴刻碑文吸引着众人敬仰的目光。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 郴州市文史专家刘专可处长带队在桥头江考古)

两通古碑大小高矮略有差异,其垂直之四面均是碑文。

碑文展现着桥头江建石墩木板桥的时间、发起人、建桥原因、建桥经过、建造师、乐捐者、《建桥记》、《序》及桥头江的历史地位等信息:

(一)建桥时间,民国十一年,即公元1922年;

(二)发起人:曹君茂成、谢君竹原、袁君宗周、段君由福、戴君石珍、方君书带、曹君保成、段君载吾、段君国才、段君珍儒、段君海卿、戴君仲元、廖君光龙、廖君求恩、曹君祺春、洞君延寿;

(三)建桥原因:每年骤雨陡涨,原木墩木板桥或简易石板桥均为洪水冲毁,行人得绕远道;

(四)建桥经过:募捐筹备~设计~开山凿石 滚木运石 拦河挖墩基 磊石墩 伐木制桥板 架桥 做栏杆 择吉日通行;

(五)设计师、工匠:王君秀宏等

(六)乐捐鸿名:桥头江人曹茂成及其他发起人、官人与仁人善士、过往商人、周边邻里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七)《桥头江乐捐桥墩序》:文昌帝君《阴骘文》有云: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此岂非功德无量之盛事哉。来人往往多忽之,俾行道人徒生踯躅之伤,夫岂无好善君子欲超人于苦海奔波而登之彼岸者,乃又有有志未逮,遂苟且以偷安,斯不得不有待于時,至事起舉,尤赖夫众擎也。敝处桥头江,山溪之险道也,上通两粤,下驶两湖,行人如织。每逢陡涨,徒望洋以兴嗟,同里谢君竹原、段君由福、方君書带、戴君石珍等恻然者久之,乃商于余,思同募缘,以为建石墩架木桥之計,转而商之曹君茂成、保成、廖光龙、求恩等,询谋会同,遂广为劝化。幸远近官绅士,人均克仗义疏财,集成巨款,乃鸠工庀石,越数月而石墩木板次第告成,徒兹水庆安澜,川占利涉,路亦履险如夷,而口碑喧闻载道焉,桥之为义大矣哉,用書始末於石,以冀往来之好善者随时修葺,永垂巩固于千秋,则幸甚云。是为序。 民国十一年岁在壬戍五月中浣旦穀 清增生袁开榜宗周氏敬撰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八)《修造石墩桥记》:桥头江者,桃源溪水所迳出之处也,其地为湘粤往来之要冲,其水则发源回龙,自珊康垅而下,支流汇聚,悉出于其中,故每逢骤雨辄倒峡横奔,本桥恒为之冲折。行道之人往往绕道上游,由網形岭历婆婆岩,跨石桥,始克抵通衢焉,然而巉岩峭壁,山路崎岖,负重而履险,几何不驚魂马戒汗者!吾友黄晓渠见之,恻然尝谓予曰:桥头江非修造石墩不可。岁己末,手拟劝募石墩,竭诚邀二三同志,广结善缘,壘石为梁,以便行旅。奈频年水旱相仍,殷实之家又苦于军队征需,无由啟口,以致有志未遂,抱歉以终。予病无能,勉成其志,辛酉之春,商诸其师袁宗周先生,乃先生慨然担荷,又得戴君石珍、段君由福、曹君茂成、廖君光龙、方君书带等,匡其不逮,于是分头劝募,随即凿石兴工,自夏徂冬,才数月而石墩告竣。是役也,以万姓疲困之秋而作此工程浩繁之事,膜外人鲜不嗤为不知时务者。而予以倡之故,朝夕不遑,虽诸君子罄力任劳,诚恐所募之金不敌所费之数,则弥缝无术,缺陷奚填?斯真贻當世羞矣。所幸仁人淑士從善如流,闻风响应,输将恐后,慷慨争先,仗义疏财,巨款偏出,于寒素谈因说果,信心或感自明神,積二千有余之金,成万古不朽之跡,盖天从人愿,洵有意料所不及者。今也,木板平铺,欄杆围绕,临流免望洋之叹,攸往获利涉之占,行见过此桥者,初睹之必愕然驚,继凭之,则怡然喜滋。且彷徘其上,俯瞰其下,點首而称善,曰:此真广行方便者也。予闻之,亦快意惬心,未始非人生之一乐云。会翀居士竹原谢树燉撰。

千年湘粤古道之古驿站——桥头江石墩桥探秘

(九)乐捐人名单:千余人(略)

(十)历史地位:上通两粤,下驶两湖。

桥头江桥桥墩基本结构与传奇故事:

桃源河河面宽,计有六个桥墩,五孔桥面,每孔桥面长均为6米。六个桥墩,由南至北平行排列,但不呈直线,而是呈弧形排列。桥墩设计科学、工艺精湛。桥墩两端是棱角,桥墩长8米、宽4米、高6米(另藏地下之基脚约2米),基脚最底层是直径约30厘米的松树筒子。桥墩所用之石村为碳酸钙石头,每个桥墩同一部位的石块长宽高都一样,每块墩石约二百多斤,由石匠精心凿成,糊石缝用的材料为桐油石灰。

桥墩上还置有凿着两孔用于穿杉树杆作为护栏的栏墩,也是碳酸钙石头,长约50厘米、宽约15厘米、高约100厘米,孔径约15厘米。相传,建桥通行以来只安装过一次护栏,因装上护栏后,桥东边约500米远的枇斗把村接二连三离奇地死了几个壮年人,桥头江人便把护栏拆除了。桥的护栏拆除后,枇斗把村离奇死人的现象突止,此为该桥传奇之一。

桥头江桥是自建桥通行至今一百来年,经常有人不慎从桥上掉下去,都安然无恙,无论是小孩、壮年人还是老人,无伤无残无亡,此为传奇之二。桥头江桥是自建桥通行至今一百来年,经常有人不慎从桥上掉下去,都安然无恙,无论是小孩、壮年人还是老人,无伤无残无亡,此为传奇之三。1915年夏至节少年曹里怀与堂兄曹觉民在桥头江桥上玩耍时,曹里怀不慎滑倒掉到桥下,桥下水深两米多,曹觉民见状立马跳下江中游泳将曹里怀拉上岸。因曹里怀是跌落在桥的下边(西),其母遂遵循古人"讨百家米,转行好运"的传统,亲自走村串户挨家挨户走了一百户人家,乡亲们都晓得讨百家米的风俗,家家户户都给了一点米,一把、一杯、一小碗,多少无忌。曹里怀吃了他娘为之讨来的百家米煮的饭,身体比以前更加健壮了。桥头江八旬老人曹留生生前告诉村里晚辈说,这得益于当年建桥竣工时建桥石匠主事人杀龙鸡时立了乾坤之言:桥头江人人心善良,过往之人均平安无事。

桥头江桥传奇之三,文化大革命中砸碎了桥头江桥桥墩上阿弥陀佛石像及毁坏了桥头江护桥庙的那些"红卫兵"当晚都突然离奇地疯了。这正好应证了人无敬畏必成灾的古训。

桥头江桥桥面,原先笔直粗壮的杉树编成成,每孔桥都是8根杉树。夏天,江风拂面,清清凉凉,是桥头江人包括老劝童叟晚饭后休息乘凉的好地方,老人、妇人、姑娘在桥上乘凉到晚上十点多钟就会回家睡;男学生及未结婚的的男青年会在杉树桥面上铺张草席、盖场单被过夜。那些候农村没有电风扇,既没有蚊子叮咬,又很凉爽,是原生态的乘凉方式。退役返乡隐功藏名的抗战英雄曹觉民(家名曹才源)将军经常在桥上乘凉时给乡亲们讲述他曾在娘子关、太行山、中条山抗日及1945年9月18日在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汉口接受日军投降的故事。

桥墩端头是棱角,棱角为30度,抗洪水冲击性能非常强。河水直冲桥墩,桥墩棱角将河水冲击力劈开,河水顺着棱角两边分流,形成倒"Ⅴ"字激流,最大限度减小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如果不是洪水把桥墩基脚冲空,既便是满桥面洪水,也冲不垮桥墩,是为传奇之四。

桥头江桥,百年沧桑。在其上游建半垅水库之前,无论哪年发端午大水,都没被冲垮,因河水洪峰冲涮,只是发生过四次改道,河水主流最初是从靠桥头江村的第一孔桥下经过,当时这孔桥水深近两米。1980年桃源河发端午大水,河水距桥面尚有三块墩石的样子,桃源河发生第一次改道,主流从第一孔桥变到第二孔桥,此次洪水冲毁了祖父以前在桥头江挑水涧边的开荒开成的一串田。

第二次河流改道是1986年前后,这次端午洪水更大,洪峰距桥面两块墩石,我们桥头江人都担心洪水把桥墩冲垮。几天后洪水退了,发现洪水把第二个桥墩冲得露出了桥基,打底用的松树筒子都露出来了。

第三次河流改道是1989年秋,河水把第三个桥墩冲边上的沙石冲走了。第三孔桥下先来是陆地,这次洪水把第三孔桥的陆面沙石冲走,致第三孔桥下也过水了。

资兴市桃源河上游建了个半垅水库,该水库于1986动工兴建,1992年6月关闸蓄水并发电。每年端午前后降暴雨时,水库蓄满水了,就猛然开闸往桃源河泄洪,使桃源河改道数次,桃源、柏树两村在河边的水稻田悉数冲毁。桥头江桥靠段家的三个桥墩就是在半垅水库泄洪,汹涌的河水把河床冲毁,桥墩整体倾倒并被激流冲走,桥面亦倒踏,过往之人得打赤脚过江,冬天天寒地冻,村民、学生出行都极不方便。当时在市政府当秘书的桥头江人曹仲藩同志根据家乡受灾实情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灾情报告,并会同桃源村委及七里镇党委政府商讨修复桥头江桥事宜。在袁生权市长的大力支持下,救灾修桥工作全面落实,把冲毁的桥墩改成混泥土结构桥墩,桥面也用了钢筋混泥土,桥上还可以过牛及摩托车了。

桥头江桥之桥墩,因此而半古半今,既有历史韵味,又具时代特征。

桥头江桥亦被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将军称之为"将军桥"。原因是在民国时期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北伐有功、抗日有功、起义有功的革命军人、隐居将军曹觉民(家名:才仁、财源)。

桥头江,是"上通两粤、下驶两湖"之千年湘粤古道的一个一驿站。笔者之曾祖父曹茂成于清光绪年间携家眷从柏树新屋曹家迁居至桥头江开伙铺。曹觉民及其堂弟曹里怀在方家蛟锋学校(俗名方家书坊)启蒙学习,少年曹里怀经常住在曹觉民家,他们从小一起玩、一起读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兄弟之情、朋友之谊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1949年12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长曹里怀将军携夫人梁明、警卫员回乡探亲。曹觉民接获公函后,于次日天刚亮便起床洗漱后即步行赶往洴泥村迎接曹里怀一行。从资兴县城兴宁至桥头江,每隔五华里设一岗,安保禁严,曹里怀要求警卫部队:曹觉民每过一岗,沿线卫兵必须向曹觉民敬礼。曹觉民从家里桥头江出发,沿"北路"方家坳上,经凤凰山、草铺,到洴泥村㘭上,一路卫兵恭恭敬敬地向曹觉民行军礼,曹觉民是归隐将军,礼行下士,每过一岗接受卫兵军礼后也会停步回敬个军礼再往前走。卫兵们不知道这位来迎接曹里怀军长的人是什么身份、什么人物,但见这位回礼者步伐雄健、气宇不凡、手礼非常端庄,个个必恭必敬。曹觉民站在洴泥㘭上接到了曹里怀及其夫人梁明。曹里怀骑着马在很远就看见老同学曹觉民站在㘭上等候,一边大声喊"觉民兄、觉民兄",一边下马快步走向曹觉民并与之久久握手。握手后,曹里怀对曹觉民说:"觉民兄你很久没骑马了,上马吧"。曹里怀把自己的白马让给曹觉民骑,而自己却骑副官的马,就这样两人骑着马不断地交谈,不知不觉就到了方家㘭上,曹觉民问曹里怀:"树邦老弟你是不是走方家去曹家?"曹里怀回答道"我不走方家,我要走桥头江,我要去你家看一下啊!"。从方家㘭上到桥头江只三里路,到了桥头江亭子里,曹里怀跃身下马,曹觉民也跃身下马,曹里怀快步走到曹觉民家门口停下来,到曹觉民家向曹觉民的老母亲及夫人问候了一声,然后邀请曹觉民携夫人一起去曹里怀家里。曹觉民把曹里怀一行送到曹里怀家里,曹家新屋、前湾和后湾的乡亲们早早在各村路口迎接。曹里怀将军到了家里,只与三个人握了手,一个是同族同学曹觉民,一个是后湾本村同族同学曹信和,另一个是方家蛟峰小学启蒙老师方鸿才先生。当天曹里怀家乡七里柏树后湾村曹氏族亲大办酒席,为曹里怀阔别家乡二十一周年接风。散席后,曹里怀把自己的白马让给曹觉民骑,而他自己却骑其夫人的棕马,这对革命兄弟骑着马绕桃源下洞曹家一圈,共同回忆当年在资兴一中读书时参加革命运动、1928年在江西赣州及1935年在甘肃天水受朱毛派遣秘密相见、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两人在西安相互通信及八年抗战合作抗日的情景。曹里怀离开家乡返回部队后,朱总司令特向曹里怀打听了曹觉民起义返乡务农后的生活情况,朱总司令想关照一下昔日的战友曹觉民,希望曹觉民重返军营或让曹觉民上京工作参加新中国建设,要曹里怀出面做思想工作。

1983年元月,曹里怀将军第二次回家探亲,得知老同学、老朋友曹觉民在文革中的冤屈及其1980年3月病逝的消息时,立正面朝曹觉民的故居桥头江久久默哀,并对随行警卫及地方官员说:桥头江,将军桥;回龙山,英雄山;曹觉民,既爱国,又爱民,高风亮节,永垂不朽!

桥头江桥,历史悠久,匠心建造,年年神韵沁人!

将军故里,抗战遗址,红色之桥,满满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石墩   资兴市   资兴   方家   桥头   木板桥   桃源   桥墩   桥面   古道   洪水   驿站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