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真的会被存起来或者引发通胀吗?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如果受到客观因素比如疫情的严重影响,居民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企业经营活动受到限制,收入与盈利水平下降,那么整个社会出现收入预期下降,消费欲望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货币宽松的刺激措施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货币宽松的措施具体实施起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要增加政府的债务,政府再通过财政工具,将借来的钱直接发给居民和部分困难企业,让居民增加收入直接消费,让企业增加资金缓解经营困难;另一种模式是,货币当局采取降息降准的方式,刺激企业和居民的借贷欲望,让企业和居民增加债务来用于消费和生产经营。

2020年之后,各国应对疫情危机,也都分别选择了这两种方法来予以应对。我们选择了货币宽松、刺激居民、企业增加债务的手段;港澳台地区、日韩澳新欧美加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则基本上采取了货币宽松、政府直接发钱为主的手段。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一轮货币宽松、直接发钱的手段导致了消费高涨、经济过热。所以开始陆续转换货币政策,通过加息等货币收缩措施来控制消费预期,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而我们,因为消费持续低迷,央行从12月份开始了两轮降准降息的逆周期的独立货币政策。但市场反应与经济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市场希望继续降息降准,但因为两种反向的货币政策导致中外利差迅速缩小并倒挂,外资流出、汇率下降,币值面临严峻冲击,央行在维持币值稳定与继续货币宽松之间难以抉择。

因此,我在《当前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出路》、《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一季度金融数据:货币宽松,并非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良药》、《2年来6次降准,央妈为什么不降息?》等多篇经济分析文章中,建议央行,给全体居民直接发钱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对我的建议,多数读者非常支持,但也有少数读者存在以下疑虑:直接发钱的经济政策有无权威出处?有多少人赞成政府直接发钱?反对直接发钱的人在反对什么?直接发钱会引发多大的通货膨胀?直接发钱会被大家存起来不消费吗?给居民直接发钱能缩减贫富差距吗?给居民每人发一万,政府有这么大的加杠杆空间吗?

一、直接发钱的经济政策有无权威出处?

尽管很多地方在疫情期间都发钱了,但当我认真地在我的经济分析文章中提出给居民发钱刺激消费这个建议时,还是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我这是异想天开,胡说八道。

实际上,直接发钱,也就是“直升机撒钱”,这个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来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发表于1969年的论文。他指出,在严重的危机中,特别是因消费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中,中央银行可以印制钞票,然后用直升飞机把钱扔给感激的民众。

二、有多少人赞成政府直接发钱?

我认为,通过增发14.1万亿元国债的方式来筹措资金,给每个人发1万元的消费补贴,肯定会比通过银行给市场主体增加14.1万亿贷款,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完美地避开了降息引发的种种矛盾。

3月24-25日,我在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发起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人中,赞成“财政给每人发1万元经济补助”的多达87.5%,认为“银行继续向居民企业发放贷款好”的只占4.8%。由此看,直接发放消费补助,是一个既得民心、又能直接刺激消费、引导经济复苏的、值得一试的财政政策。

三、反对直接发钱的人在反对什么?

从我的上述文章发出之后的读者留言看,少数读者不理解直接发钱的作用,担忧发了钱起不到效果,因而持反对态度。反对直接发钱的人,归纳起来有这三种理由:

一是认为直接发钱虽然可以刺激消费,但同时会造成通货膨胀;

二是认为直接发钱有养懒汉的社会福利倾向,与我们勤劳致富的一贯政策相悖;

三是认为中国人喜欢存钱,一旦直接发钱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了,达不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四、直接发钱会引发多大的通货膨胀?

毫无疑问,直接发钱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和经济复苏,也一定会伴随通货膨胀。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存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理论上的不多讲,讲一讲实实在在的,那就是发钱引发了多大的通货膨胀?发钱引发的通胀与带来的实际好处哪一个更大?

发钱引发通胀最多的是美国,2021年3月美国同比CPI上涨2.6%, 2022年3月份同比上涨8.5%。也就是说把通胀的责任都算到政府发钱的因素上,两年来也只造成了累计11.32%的通胀,年均5.5%。

如果中国人均发一万,CPI按照美国最高数据8.5%计算,一年给消费者增加了多少消费负担(损失)?2021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2.41万元,物价上涨造成的支出负担是2048.5元,居民人均可以得到7951.5元的实际利益。

这笔账就是,国家给居民发一万,其中居民最后到手的好处7951.5元,国家和企业通过价格上涨分得了2048.5元的好处。

我们知道,任何政策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政策好不好,要看哪个方面的效果大。从全社会看,直接发钱没有任何损失,只有收益。从居民个体看,直接发钱,正面效果是79.5%,负面效果是20.5%。正面效果远大于负面效果。

五、直接发钱会被大家存起来不消费吗?

中国人爱储蓄不假。不仅中国人爱储蓄,日本人也爱储蓄。但爱存钱不等于人们不消费,只不过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比其他地区高一些而已。从理论上来讲,人们手头上的钱突然多了,肯定不会全部、马上消费掉,肯定会有一部分转为储蓄,为今后的大件消费和意外储备资金。

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真的会被存起来或者引发通胀吗?

我们来看看,香港、日本、美国疫情后两年和疫情前一年储蓄率有多大变化。香港2020年总和储蓄率增加了0.1个百分点,2021年增加了5.9个百分点,疫情期间2年平均增加3个百分点。日本和美国都是2020年发放了疫情补贴。2020年,日本和美国储蓄率平均分别增加了3.8和5.4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美国对居民的疫情补助总预算是2万亿美元,人均6000美金, 2020年美国人均收入为3.86万美元,5.4%的储蓄率相当于居民多存了2084美元,占补贴金额的34.7%。香港2020年补助1万,2021年补助5千,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万港元,两年算下来,多存了6870港元,占到2年补贴额的45.8%。

从疫情期间看,政府发钱,的确推高了储蓄率,有一部分补贴当年转化为了储蓄。消费的部分美国为65.3%,香港2年平均为54.2%。

香港继续在疫情之中不好判断。但从日本和美国看,他们2021年停止补贴之后,储蓄率又分别下降了1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特别是美国,补贴一停,储蓄率降得比2019年还低,这说明疫情补贴在第二年还是用于消费了。

我们2021年的居民储蓄率为20%,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万元,即使按照补贴期间储蓄率增加最多的美国的5.4计算,平均也只会有1897元转化为储蓄,仅占建议发放金额1万元的19%。第二年停止发放,这19%还是会转化为消费。

六、给居民直接发钱能缩减贫富差距吗?

我一直说直接发钱不仅能刺激消费,还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从直接的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上看,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给年收入百万以上的胡锡进们发一万,他的年收入只会增加微不足道的1%;给月薪5千的广大工薪阶层发一万,他的年收入就增加了17%;给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6亿社会底层居民每人发一万,他的年收入就增加了83%。

从直接发钱刺激消费之后影响通货膨胀的角度看,因为收入越高的人支出也越高,所以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金额也越大。假设发钱后CPI达到美国的8.5%,当你的年支出超过11.76万元时,因通货膨胀,你会有超过1万元的支出损失,对应的,政府和企业通过通胀从你这多拿走了1万元;对于月工资5000元的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他们的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大约为2.4万元,加上政府发的1万,也只有3.4万元,通货膨胀仅影响他们多支出2890元,仅占到其补助的28.9%;对于6亿人均收入少于1000元的社会底层来讲,加上政府发的1万,年支出也只有2万,通货膨胀仅影响他们多支出1700元,仅占其补助的17%。

也就是说,通胀对支出越大的人影响越多。通胀,实际上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手段。因为蛋糕还是那个蛋糕,只不过政府和企业通过通胀,多切一部分蛋糕而已,而原来在蛋糕中占比越大的人,被通胀切走的也越多。

因此,从收入角度看,平均发钱对收入越低的人越有利,收入越高利益越小;平均发钱刺激消费之后引起的通胀,对收入越高的人影响越大。所以,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在政府给大家发钱的这一年里,是不是绝对地缩小了?那些胡说都发钱等于不发钱的,看到这个简单的算术题,一定会闭嘴。当然,这也是高收入阶层大多反对发钱的重要原因。

七、给居民每人发一万,政府有这么大的加杠杆空间吗?

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为273%,其中企业部门为153.7%,居民部门为72.2%,政府部门为46.6%。政府部门杠杆率最低。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加杠杆发展经济,信贷负担主要加在企业和居民的身上。

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真的会被存起来或者引发通胀吗?

国际比较,我国政府目前的杠杆率大大低于发达经济体112.7%的政府平均杠杆率,也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的63.3%的政府平均杠杆率。与国际公认的政府杠杆率阙值90%对比,还有43.3%的杠杆率可以安全增加。

按照每人发1万元的标准,政府只需要增加14.1万亿元的债务,按2021年的GDP计算,政府杠杆率也只是从46.6%增加到58.9%。政府杠杆率虽然增加了12.3%,但离政府杠杆率安全线,还有31.1个百分点,与新兴经济体的政府杠杆率均值对比,也还低4.4个百分点。

由此看,不论是和国内的企业与居民杠杆率对比,还是与其他国家政府杠杆率对比,或是与政府杠杆率安全阙值对比,我国政府都有足够的空间增加政府债务给全国居民发钱刺激消费。理论上,在我们政府杠杆率突破安全阙值标准内,政府有能力增加负债49.6万亿元,可以给14.1亿人每人发3.5万元。按照我的建议发1万元,仅使用了其中28.5%的安全空间。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通胀   通货膨胀   杠杆   美国   疫情   百分点   宽松   居民   收入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