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积:登顶雷公山

登顶雷公山


作者 | 陈学积


在勉县县城西北五公里的群山翠岭中,仰望则见一座形如椅背的山峰被诸峰拥簇,散发着如虹气势,直指苍穹。在这里,雾起云复,常为晴岚映照,时至冬季,皑皑白雪闪烁着银白的光芒,这就是雷公山。

惊蛰这天一大早,我驾车离开县城向雷公山出发,沿着村村通公路来到山底后,有一条简易公路可通达山顶。在一个拐弯处,一条崎岖的山路呈现在眼前,我毅然决定弃车攀爬而上。顺着这条险峻狭窄的绵长小道步步攀升,一路森木蓊郁,百鸟嘤鸣,山野的油菜花已开始吐露春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油然而生一份融入自然的情感。来到山顶,眼前豁然出现一块平坦舒展的坝子,三栋新建的殿宇品字型排列,殿堂宏伟,庄重典雅。这时候,有热心的人士端来山泉热水和瓜果,还指指点点地给我介绍雷公山的岁月故事。

雷公山又被称之为雷峰山、清凉山,雷公山主峰三叠,东西绵延八千米。民间有“(山)上有元岳观,时闻雷声殷殷出其间”之说,因主峰状若鸡冠,讹传雷神有鸡头,故用作山名。

陈学积:登顶雷公山

清光绪《沔县新志》中这样记述了雷公山当年的场景:“六月初旬,邑仕女争赴拜,兼避炎暑,至十九日止,辄有滂沱大雨,谓之洗山雨。”从古籍残碑中也还可以看出,早在清代乾隆年间,雷公山就已经闻名遐尔,人们纷至沓来,登高揽胜,流连忘返。

一个小小的坝子,竟然有着古老神奇的历史记忆,令我不知不觉的思索起关于天和地、过去和未来的种种话题。从这里仰望,一座孤峰傲然矗立,山体巍峨雄奇,一座座亭阁隐约于枝繁叶茂之中,充盈着安静和神奇的力量。我怀着虔诚与敬畏,继续从峭壁怪石间的小道七拐八弯向上走去,便来到了海拔1277米顶峰,岳元观所在。环顾四周,这里背倚危崖,面临深谷,奇绝而诡秘。极端的环境,造就极端的生命之美,也造就这方钟灵神秀的秘境,啸傲山林。四围有茂林修竹,亭亭松柏,它们立根破岩,卓立峰外,独近高天,虽历经烈风疾雨,却张扬着生命的持久和坚毅,怡然高望。这里的每一片山石,都如此神圣,这里的每一缕空气,都如此纯净,这里的每一棵树木,都如此灵性。

初春的雷公山,寒风里夹着丝丝细雨。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北麓秦岭山色无际,浩茫浑涵,南麓则是一副骤然压缩的河谷盛景。无数条山脊从脚下向平川延展,蕴含着驱山下海的磅礴气质;幽蓝的山气在沟壑间回溯涌荡,氤氲着万物化生不可阻挡的伟力;容光煌煌的汉江蜿蜒东流,展现出开天辟地的弘大气势;城市乡村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笼罩在朦胧的春色里,幻出一片婉约与妩媚。昔日再熟悉的景象,已然变了一副模样,汇集了天地的灵气与恩宠,竟是如此的娴静、博大、壮美,恍若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带给我未有伦比的视觉震撼,不禁安然享受起险峰风光无限好的美妙。

我静静地在这危崖高岗上伫立,沉浸在这立于天地之间的极致感受中,与天对话,与心对话,与自己对话,一任风雨柔柔地掠过脸颊。在这毫无尘染的高旷澄明之地,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和融,颐养着宽敞明媚的心灵,那是斤斤技法者所不能够获得的。

陈学积:登顶雷公山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寄托着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景。而就在上世纪文革时期,随着岳元观被焚毁,曾经人流熙攘、一派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雷公山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隐匿于城郊的角落,神秘而与世隔绝。

无论这些历史真相怎样,然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始终会让人无法停下跋涉的脚步。直到今天,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你见或不见,雷公山依然在这里,不悲不喜。不过,眼前的城镇却已变成如都市般的繁华。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这里,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揽采风物,书写情性,更有民间人士修复清末风格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因籍,使这处自然人文遗迹得以呈现给后人。

世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着一座巅峰,一种风景,只是有的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END—


【本文作者】陈学积,在报刊及网络发表有散文作品及电视摄影作品等,现居陕西省勉县。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雷公   茂林修竹   澄明   化生   伟力   危崖   勉县   坝子   主峰   小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