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圣贤书、经典书也是“养生”

先 来 弄 明白 什么是 “养生”?

中国古代的“养”字,写得非常有意思,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赶着四只羊,在放牧。其实,“养”也是爱护和放牧的意思。因此,养生意味着爱护自己的生命,然后我们还要牧养它。所谓的“牧养”就是让生命自由自在地生长,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多读圣贤书、经典书也是“养生”

“养生”首先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把生命交付给他人,所以养生的前提是先要明生命之理。其次,养生不是单纯地指不生病,而是使生命品质获得提高。

“养生”不是吃补品,精是不能补的,所谓“亡羊补牢”,补的是篱笆,不是补羊,篱笆没补好,再买几只羊回来,羊还是要损失的。把自身的毛病解决掉,把心性调好,就是坚固了篱笆。

不要以为只有《黄帝内经》在讲养生,其实,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养生,儒释道都在讲养生,因为做人,就得考虑长远。考虑长远,就是养生。养生,就是明人生,立规矩;而不是懂几条经脉,会开几个药方。

其实,养生就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用正确的方式来爱护和牧 养 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而要牧养好自己的心灵,就需要好的书籍来帮忙。

人一定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圣贤书、经典书,比如《黄帝内经》《道德经》《论语》等。读了这些书,人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医药并不能解决人的全部问题,因为除了身体的选择以外,人还有灵魂的选择。如果多读书,人就能够对世事看得通透一些。多读史书,就会使人明鉴,会看透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多读经书,就能明白世间的规律到底是什么。

读了医书,人们最起码会知道,应该规避什么,应该怎么去做。比如生病的问题,通过读书,大家会知道:所谓医学的要点就是“因天之序”,即人一定要按照规律去生活。古人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如果出现天灾,人不会都死掉,比如碰到地震,总有人能活下来。但如果人自己不珍惜自己,那就没办法了。圣人已经告诉人们很多规避灾难的方法,但有人偏偏背道而驰,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没日没夜上网熬夜,这就没有人能救得了。很多现代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经典的好书,我们才能懂得正确地养生,才能牧养好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黄帝内经   道德经   论语   篱笆   自由自在   长远   规律   不好   身体   生命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