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药治健忘

小编导读

健忘,又名好忘、善忘、多忘,是指记忆力减退,容易忘事,患者常表现为丢三落四,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随着病情的加重,时间久远的事情也会遗忘。对付健忘,这些实用的方药要了解——


气血不足

主要表现:体虚而健忘,头部空虚无记忆,心悸而失眠;兼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㿠白无华,纳呆便溏。

治疗:补益心脾、补养气血、益智养神,方以人参养荣汤为主加减;药宜炙黄芪、潞党参、白术、益智仁、酸枣仁、五味子、薤白、炙远志、枳壳、桂圆肉、丹参、大枣、熟地黄、怀山药、炙甘草等。

和调要点:该证为脏腑、气血失和,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髓海心神失养而健忘;治宜补益心脾、补养气血、益智养神;药宜补脾、养心、补气、养血、益智、养神等药对合用。

痰浊阻窍

主要表现:健忘而嗜卧,头晕而昏蒙,胸闷呕恶,痰涎壅盛而气阻,或咳吐痰涎,纳呆不食。

治疗:化痰降浊、宁心开窍,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为主;药宜明天麻、法半夏、白术、苍术、石菖蒲、陈皮、佩兰、薏苡仁、茯苓、厚朴、金钱草、郁金等。

和调要点:该证为脏腑、气机失和,痰浊中阻,升降失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窍被蒙而健忘;治宜化痰降浊、宁心开窍;药宜化痰、理气、降浊、宁心、开窍等药对合用。

巧用中药治健忘

肾精亏虚

主要表现:健忘而头晕耳鸣,形衰神疲,腰膝酸软,目睛干涩,视物不清,健忘多梦;或兼男子遗精,女子经行量少或愆期;或潮热、五心烦热。

治疗:补养肝肾、填精补髓,方以河车大造丸为主;药宜紫河车、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炒知母、龟甲、鳖甲、鹿角胶、杜仲、枸杞、当归、白芍、五味子、天冬等。

和调要点:该证为脏腑、阴阳失和,肝肾不足,真精亏虚,髓海失养而健忘;治宜补养肝肾、填精补髓;药宜补肝肾、养气血、填精、补髓诸药对合用。

瘀阻清窍

主要表现:头刺痛而善忘,思维迟缓;言语不畅甚或言謇语涩,心悸胸闷,面色瘀滞晦暗或紫暗,唇绀而紫。

治疗: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宜通窍活血汤加减;药宜蒲黄、红花、丹参、麝香、生黄芪、桔梗、枳壳、石菖蒲、益智仁等。

和调要点:该证为脏腑、气血失和,瘀血停滞,脑络瘀阻,清窍不利而健忘、刺痛;治宜祛瘀生新、活血通窍;药宜祛瘀、生新、活血、行气、通窍、益智等药对合用。

临证好书

从和调入手,解决临床棘手问题——

巧用中药治健忘

《中医和调思想与疑难病诊治》

本书以作者诊治中医疑难病证的效验及感悟为基础,研习经典,溯源畅流,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及文化的“和”思想,以中医“和”思想与“和法”为核心,提出并探讨“和调”思想,用其指导诊治“不和”“失和”的中医疑难病证。全书分为三篇,上篇阐述“和调”概要及其源流,中篇探讨“和调”的基本应用,下篇分析“和调”诊治疑难病概览及举隅。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和调思想与疑难病诊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庆生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健忘   石菖蒲   熟地黄   白术   脏腑   气血   要点   中药   中医   思想   疑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