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健康饮水,按时饮水


教你如何健康饮水,按时饮水

地球表面70%都是水,人的体重70%左右也是水。前者说的是面积,后者说的是质量,两者本不相干,但一般人常举例用来晓之以理,说明天、地、人相感相应的道理。确切地说,占人体体重七成以上的并不是水,而是体液。你刚喝了一瓶水停留在胃里,或者你憋了一泡尿存在膀胱里,这就不能算是体液。前者有待人身转化、吸收变成体液,而后者则是体液代谢以后排出的废水,有待排出或被吸收再利用。水需要被温暖、消化、过滤、吸收以后才能变成体液。首先,水不是体液的最显著区别就是温度,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你喝冷水、冰水,或者直接嚼冰都需要用肠胃把它融化、加热到与体温相同的温度才能被吸收利用。


教你如何健康饮水,按时饮水

这需要消耗人体内部的热量,碰上肠胃温度低的人或一时喝进大量冷饮的情况,冷水暂时不能被加热,反而会冷却、降低周围组织的温度,造成组织液的凝滞,阻止腺体的分泌。最终的结果就是,喝冷水不仅不能补充体液,反而阻碍了体液的循环,出现越喝越渴的情况。或者出现胃里“咣咣”有存水,而口腔却极度干燥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水气病,日本汉方医生直接称之为水毒。中国人历来主张喝开水、喝温水,除了卫生、消毒、灭菌的因素外,喝热水能方便人体消化吸收,快速促进津液生成。

喝水并不直接解渴,生津才能止渴。

只要能生津,不喝水也能解渴,想想望梅止渴的故事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相较喝冰水,喝热水不仅不会消耗肠胃能量,反而能补充热量,一方面补充水分,另一方面促进体液代谢循环,“津津有味”“津津乐道”就是体液得到补充的表现。

早年间没有冰箱的年代,北京人在三九天凿冰、切块存放在房山的溶洞里,到了夏天拉到城里去卖。赶马车运输冰块的人一路辛苦颠簸,燥热焦渴难耐,进了城往往都要敲开街坊或茶铺的门向主人或店家讨口热水、热茶喝,喝完了作为回报,敲下几块冰给恩主。拉车的人自己车上有冰,为什么不去吃冰解渴呢?搁现在,谁都不理解,夏天大家不都是买冰棍儿、冰激凌吃吗?

其实没啥不好理解的,吃冰棍儿解决的是心理问题,吃冰棍儿不解渴,甚至越吃越渴的感觉估计谁都有过。

天热时喝杯热茶,回甘的感觉就是有了唾液分泌,再喝,头面、体表轻发汗,发散燥热。继续喝,腋下生风的感觉就是腋窝出汗了。

腋窝是手少阴心经第一个穴位极泉穴的所在,这里出汗或分泌出狐臭黏液,扰心的热毒就有了发泄出口,内心的燥热烦闷就会消散,达到“心静自然凉”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夏天闷热潮湿的时候你可以图一时痛快冲个凉水澡,洗过之后会感到长时间的燥热;而同样状态下洗个热水澡,换来的却是长时间的清凉。

现在又有个别人叫嚣指责说,中国人喝温水和开水是陋习,是当初卫生、灭菌、消毒不严格的产物,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就要学外国人喝冰水、喝凉水,甚至提出来月经和产后喝凉水、喝冰水也没事。

这种无视人种、种族差异,骤然改变几千年来形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做法,只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事实上,中国人到北美留学或工作生活,一般不到两年都会罹患花粉症,这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关系。

在美国,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都是冷水,有些学生为了喝热水带保温杯上学都不被允许,因为学校担心热水会造成烫伤。

再加上冷饮,尤其是碳酸冷饮和冰牛奶的摄入,使得中国人温暖的肠胃逐渐冷却,胃肠道腺体分泌功能衰退,肠道各种消化酶遇冷失去活性,这就造成了很多营养物质未被充分分解、消化就被吸收,成为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变态反应,出现各种过敏症状。在现代医学对抗性的诊疗思路指导下,医生不让患者反思自身饮食习惯的问题,而是去查找过敏原,找出一个个的敌人,然后就建议患者尽量不去接触、呼吸或摄入相关物质。很多所谓的抗过敏药都有严重的副作用,造成人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北美也出现了很多驾驶员因服用抗过敏药而打瞌睡诱发的车祸事故。


教你如何健康饮水,按时饮水

事实上,很多过敏患者在回国以后过敏的症状逐渐减弱,甚至不治而愈。原因不是过敏原消失了,而是因为饮食生冷的习惯得以纠正。

不渴亦喝,喝必热饮,饮则三口,是为有品。

不是穷讲究,而是这么喝水才能快速转化为津液。与喝冰水的人不同,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习惯喝滚烫的水。现代医学发现,这种人的口腔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发病率远远高出普通人。这一论断也吓坏了很多人,他们因此不敢再去喝开水。其实这一论断是典型的颠倒因果,不是习惯喝开水的人容易得癌症,而是容易得食道癌、胃癌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水。

中医诊疗超越了物质层面,进入到了能量和信息的高度,因此虚、实、寒、热的概念贯穿始终。

人的体质不同,对寒、热、温、凉的感觉体会也不同,有的人皮糙肉厚,有的人弱不禁风。

临床上看到很多阴寒内盛的患者,自述无论多热的饭菜、汤水喝到嘴里就能变凉。这些人经过治疗,吐出很多冰凉的黏痰浊涎以后,这种阴寒的状态和感觉才会消失。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为滋生肿瘤提供合适的条件。

津液不同于饮进去的水的第二个特点是,水饮必须经过胃肠黏膜过滤以后才能初步变成人的体液,这也是人体主动消化和吸收的一个过程。

胃肠黏膜本身就是一道防线,如同国门的边防检查和海关的功能一样,过滤、吸收自己需要的,排斥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同时这道防线也管控着体内的津液,禁止或有限度地分泌或渗出津液。

可想而知,如果这道防线失灵,相当于没有边防、国门洞开、精英流失、外邪乱入,相当于国家的身体就危在旦夕了。

人身六腑中的三个腑,胃、小肠和大肠承担了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黄帝内经》说,胃是“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能够“泌别清浊”,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大肠是“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水饮入口后,口腔和咽喉乃至食道黏膜都会被滋润,会少量吸收水分。水饮入胃,被胃温暖柔化,送到小肠吸收。胃主要是分泌黏液和胃酸,付出多、吸收少。胃壁偏厚,并不直接吸收水分。很多人饮水过多或单位时间喝水太多,会将大量水液存储在胃中,稍微一动,就能听见肚子里的“咣咣”水响。

这样做会把胃壁平滑肌拉长,时间长了会造成胃壁弛缓或胃下垂。有些人被诊断为瀑布型胃,大多是饮食不节造成的。

所以,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要少量、勤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冰棍儿   胃壁   过敏原   津液   小肠   体液   燥热   解渴   冰水   肠胃   饮水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