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在中医学里面属于“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认为外邪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失职,感受外邪,外邪既可以是风寒之邪,也可是风热之邪,也可风寒之邪化热,侵犯肺脏,使肺失宣肃;或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因年老体弱,脾肺气虚,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停蓄于肺;或肺有宿疾,复感外邪;或久病之后,由脾肺损及肾,导致肾气不足,纳气无权等。#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起病前往往有流感、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多在寒冷季节,症状以咳嗽、咯痰为主,初期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咳嗽剧烈时还可发生气憋气喘。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一、咳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咳嗽的严重程度视病情而定,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嗽长期不愈,秋冬加剧。

二、痰

开始时咳嗽不重,呈刺激性痰少,几天后咳嗽加剧,痰由粘液转为粘液脓性。痰液呈白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粘液分泌物在较大支气管时可有粗的干性罗音,咳嗽后消失;水样分泌物积留在小支气管时则在肺部听到湿性罗音。

三、喘

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有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喘发作,造成呼吸困难。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急。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长期失治导致肺脾损伤及肾脏损伤,故病情严重者,常伴有喘息不能平卧,动则加重等肾不纳气等证候。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中:“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就明确地指出了,肺寒导致了肺咳。肺对寒邪的易感性,决定了寒邪致咳的多发性。寒邪是外感咳喘最重要的状态要素,寒邪也是外邪之首,所以古代中医有一种说法“谓邪而为寒,盖古义也。”明代的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气不足则为寒。”无独有偶,当代著名中医学者和中医临床家何绍奇也提出“无热便是寒”的观点。通过这些中医理论,就有了“治咳不远温”的治疗原则。

痰为阴邪,易伤阳气,遇寒则聚,得温则行。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治痰饮的总原则,就是说治痰,要用温药去调和治疗,振奋阳气,气行痰自消。哮喘常以寒痰、风痰存在。当然正邪交争而相兼,也常出现寒热转化,或寒热错杂,或表里同病。对于寒热错杂当温凉并用以防偏性为害,切不可过用寒凉。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将支气管炎分为7类

风寒袭肺

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身楚、畏寒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分析: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为风寒所束,壅遏而不得宣通,肺气上逆而见咳嗽;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咯痰色白稀薄;风寒外束肌腠,故伴头痛身楚、发热畏寒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风热犯肺

咳嗽气粗,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发热微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肺热伤津,则见口干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不爽,稠黏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发热恶风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在表之征。

燥热伤肺

干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刺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青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分析: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口干;风燥外客,卫气不和,则见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

以上三型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釉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分析: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咯痰黏稠;痰湿中阻,则胸闷脘痞;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故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儒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痰热郁肺

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咯痰不爽,便秘。舌苔黄或腻,脉滑数。

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肃降无权,而致咳嗽气急,痰黏色黄;痰热郁蒸,故伴有口干便秘等症;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郁之征。

气阴两虚

咳嗽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咯痰稀薄或痰少,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淡或舌红苔剥,脉细数。

分析:肺虚气失所主,肺气不足,故见咳嗽气短,咳声低弱;气不化津,故咯痰稀薄;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则见咳嗽少痰、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细数为气阴两虚之征。

脾肾阳虚

咳嗽而喘,咯痰稀薄,胸闷气短,甚至喉中疾呜,动则心悸,畏寒肢冷足肿,食少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脾阳不足,脾阳虚则中焦运化失常,水湿内聚,上渍于肺,阻塞气道,肺失宣降,肾阳虚坝u见气失摄纳,故见咳嗽、咯痰、气喘等症;脾肾阳虚,失于温煦,运化无权,见畏寒肢冷足肿,食少腰酸;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以上四型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原则:宣肺平喘,祛风除寒,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温阳补虚。

一、痰热壅肺型

若高热战汗,咳嗽剧烈,咳痰稠厚且色偏黄。

二、痰湿蕴肺型

以宣肺散寒、燥湿化痰之法,症为咳嗽痰多,白色黏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咯出,舌苔白腻。

三、寒热错杂型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外感风寒、痰饮内伏的病机,主症为咳逆倚息,甚则不得平卧,痰稀白,夜间咳甚,畏寒肢冷。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认为,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其标在肺,基要在肾。就是说,看起来咳嗽是肺部疾病,但本质是肾虚.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宣发,肾主纳气。病情急骤时,以宣肺清热、平喘、豁痰为治,病情缓解时以补肾、纳气、益精、养气为治。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更重要的是食疗,食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中药方-肺燥感寒药方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甘草,苏子,炙紫苑,蒸百部,炙白前,炙款冬,海哈壳,炙枇杷叶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支气管炎中药方-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白茅根

【方药】前胡,薄荷,桔梗,杏仁泥,紫苑,生川军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壅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的饮食原则

1.宜常吃萝卜、刀豆、蘑菇、冬瓜、丝瓜、豆腐皮、水梨、枇杷、荸荠、莲藕…等。

2.宜常喝茶,因茶叶中含有大量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以改善喘息、咳嗽。

3.多补充水份,可促进痰液稀释,以利痰液排出。

1.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韭菜、五香粉、麻辣火锅等。

2.忌吃生冷食物,如:冰冻食品、饮料、冰淇淋等。

3.忌烟、酒;除了自己抽烟,也拒绝吸二手烟。

4.避免吸入引起支气管发作的物品,如:棉花纤维、粉尘、尘螨、氯、氮、硫的氧化物,这类物品容易引起支气管水肿、充血和痉挛。

5.忌煎、炸、熏、烤食物。

综上所述:喜欢记得点赞,关注我,支气管炎不容忽视,反复反复更是危害健康,大家平时应做好预防的措施,以免遭受病害的折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支气管炎   咳喘   宣肺   咳痰   紫苑   舌苔   寒热   黏稠   风寒   稀薄   支气管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