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医说基础:简谈八会穴

脏会章门

章门是足厥阴肝经腧穴、胆经交会穴、又是脾之募穴。脾之募穴可以调节脾的功能。足太阴脾经上注于心、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又为后天之本,故章门与心脾关系甚为密切。章门位于横膈之下、上临于肺,下居肝肾,故上可治肺之痰饮,下可医肾之水肿、肝之郁结。

脾胃为升降之枢纽,肝胆主升,肺主降,升降适宜、气血调达,五脏之疾可愈。诸如肝之郁结引起的胸胁胀满、脾胃虚弱所致的腹胀、泄泻、水肿,肾虚导致的腰背痛、水肿、泄泻,以及心脾两虚和肺之痰饮等,均可取章门穴冶疗,故称之为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中脘是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说明中脘与胃、小肠、三焦有密切关系。中脘为胃之募穴、又正当胃的部位,所以称中脘为腑之会穴。此外、中脘位于躯体之正中,正当胃脘部,有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六腑以通降为顺,针刺中脘可升清降浊,使六腑得以通降,保持六腑的正常功能。

气会膻中

膻中称为气海,可从四个方面理解。其一,膻中属任脉、位于胸部正中,居肺之范围。肺主一身之气,故凡咳嗽喘逆、胸闷、胸痛等肺气不宣或肺气不降之证、均可取膻中治疗。其肺主气而朝百脉、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可调气以活血,益气以通脉,所以可治心痛。其三,三焦与心包相表里,三焦行一身之气化、故凡肺气上逆之咳喘,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呃逆,水气凌心之心悸、胸闷均可取膻中治疗。其四,足厥阴肝经布于胸,灵枢言: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又说: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故凡肝气郁结引起的胸痛、胸闷均可取膻中治疗。总之,膻中调理肺气、心气,肝气,胃气,并有调气活血、益气通脉的作用,故称之为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膈俞位于膈部,上有心肺,下有肝脾.心居上焦而主血。肺位胸中而朝百脉,脾胃位于中焦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统血,肝藏血、故从位置可知隔俞与心、肺、脾、肝关系密切。此其一。另外,膈俞可用于血证疾病的治疗,诸如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肌衄等病证,以及瘀血痹阻经络和内脏病证的治疗,此其二也。所以称膈俞为血之会穴

筋会阳陵泉

阳陵泉之所以称为筋会,一是因为阳陵泉是胆经腧穴,又为胆腑的下合穴,主治腑病,而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故阳陵泉与筋有密切关系。二是阳陵泉位于膝部,是足三阳经筋和足三阴经筋结聚之处。三是阳陵泉主治筋病,诸如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痛,筋脉拘紧,抽搐,腓肠肌痉孪等,均可取阳陵泉治疗。

脉会太渊

太渊之所以称为脉会,一是因为太渊是手太阴肺经腧穴,肺朝百脉而主治节、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经原气输注的部位,能反映肺之状态和调节肺之功能;二是太渊主治血脉病证,如血脉痹阻引起的无脉症,臂内廉痛,血脉失于固摄引起的咳血、呕血等;三是太渊位于寸口动脉处。难经言: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骨会大杼

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而杼骨为人体之支柱。大杼可用于骨病的治疗,诸如上肢瘫痪,颈项强,腰脊痛,膝痛,不可屈伸等。

髓会绝骨

绝骨是足少阳胆经穴,少阳经“主骨所生病”、骨与髓同源,骨赖髓以滋养。另外,绝骨可用于骨髓病的治疗。诸如髓海空虚引起的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耳聋耳鸣以及半身不遂,下肢瘫痪等。

小中医说基础:简谈八会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阳陵泉   太渊   足厥阴肝经   经筋   会章   太阴   脾胃   胸闷   水肿   血脉   中医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