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杨辉麟/游记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石窟,就是指人工在石崖上开凿成的房屋或寺庙,里面凿刻塑像、壁画等石刻艺术组成的洞窟,藏语称“扎康”(bkra-khang)或“扎布拉康”(bkra-po-lha-khang)。佛教石窟源于印度。西藏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当时许多本教大师就居住在石窟中修炼。公元八至九世纪是石窟建筑的兴盛时期,一直延续到十四世纪。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西藏石窟主要以造佛像神龛为主要目的,分为自然洞穴佛殿窟、人工开凿石窟和半自然半人工建造型三种。石窟内塑像较多,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三世佛、度母、金刚、莲花生、宗喀巴等;造像方法有石雕、泥塑和石胎泥塑等;表现方式分为圆雕、浮雕、高浮雕、群雕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拉萨查拉鲁甫石窟和东嘎-皮央石窟。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查拉鲁甫(brag-lha-klu-phug),有的人又叫查拉路甫,位于拉萨市药王山东麓山腰。这个石窟由松赞干布的王妃茹雍妃于七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凿,依山凿造,洞口高2.56米,深5.5米,宽4.45米,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后部有一巨形方石柱,使洞窟三面壁面与中心石柱之间形成一条礼拜廊道。形制属早期支提式石窟。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石窟南、北、西三壁和中心石柱的四面共雕刻佛像67尊,其中吐蕃时期造像47尊,属高浮雕。吐蕃时期造像,表现手法有印度—尼泊尔样式影响的痕迹,同时又具有吐蕃特色的古朴敦实风格。

这个石窟的菩萨多袒露上身,下穿短裤或紧身裤,腰缠宽带,臀部以下系有后围裙,造像体现出高浮雕而衣褶为线刻、整体为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立像面部短而浑圆,与高髻高头冠形成鲜明的对比,环以桃形背光,显得结实敦厚,臂长过膝,腿粗如柱,有古朴硬直之感。头部略呈俯视,目光执著热情,炯炯有神。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石窟中的历史人物造像则更为生动自然,转经廊北壁下排的松赞干布、噶尔东赞、吞弥·桑布扎等,浓眉大眼,蓄八字鬍,饰大耳环,下著长裙。松赞干布身着交领左衽宽袖衫,外斜披络腋;两位大臣袒露上身,人物性格各异,栩栩如生。

石窟几经兴衰,1962年第十世班禅大师曾出资维修,1979年政府又拨款进行修葺。该石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石窟艺术。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提示①以前参观要收门票。②开放时间:9:00 18:00。③石窟内光线较暗,进入时最好携带手电筒。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请关注@读走西藏 谢谢


「读走西藏」——查拉鲁甫石窟,称吐蕃第一窟,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吐蕃   西藏   松赞干布   石窟   崖壁   造像   洞窟   泥塑   佛光   印度   塑像   浮雕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