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变暖,沙漠在变绿洲!南方可能要抗旱?网友:北水南调要开启

古河重启,大湖再生,沙漠变绿洲!你敢信吗?

新疆的植被,以一年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在狂奔;

塔里木盆地连续三年出现降水覆盖的现象;

若羌流域出现洪水泛滥,阿里的树木恢复生长;

这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西部地区正在从暖干向暖湿转变。

昔日里有着干旱、风沙、沙漠,位居大西北的新疆,可能在不久之后,将会迎来大改变。

“沙漠变绿洲”可能变为现实,那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本期就来给大家说说。

新疆变暖,沙漠在变绿洲!南方可能要抗旱?网友:北水南调要开启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处西北边陲,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又有高山的阻隔,所以新疆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最高温度甚至接近50摄氏度。在新疆你可以看见干涸的河床、枯死的树枝、裸露的地表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因为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劣,再加上地广人稀的形状,不少内陆人都纷纷“逃离”新疆。而内陆人去新疆旅游,也仅仅是因为好奇,追求刺激而已,但很多年前新疆还不是这样。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一首送友的边塞诗,不仅写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更让后人知道,当时西北边塞原来也有丰沛的水量。其实,从古代的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并非文人墨客诉说的黄沙卷地,路途艰辛,反而是绿洲遍布,水草广袤,商业发达,满路繁华。到了唐朝末期,气候发生巨变,天气越来越冷,敏感的西北地区,自从此河道萎缩,绿洲逐渐消失不见,曾经波光粼粼的罗布泊,逐渐被漫天的黄沙所覆盖。史学家们和地理学家们一致认同,气候与人类文明进程息息相关。在此后的上千年中,曾经繁花似锦的丝绸之路,慢慢成为了过去。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系列转变应运而生。整个大西北,埋没千年的古道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古湖再生,水光荡漾,汉唐荣光,似乎将在河西走廊重新上演。其实,新疆变湿早就有迹可循。哈拉诺尔湖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彻底干涸了,但是在2016年起,哈拉诺尔湖开始出现水面,半年不到,占水面积就达到了24平方公里,戈壁观海的奇特画面终于成为了现实。到了2019年,哈拉诺尔湖水向西流去,沿着已经干涸300年的疏勒河途径140公里终于到了尾闾湖。

新疆变暖,沙漠在变绿洲!南方可能要抗旱?网友:北水南调要开启

2010年秋季,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出现一面湖水,到了2020年,水面已经扩大到了26.7平方公里,还形成了106平方公里的湿地。

1961年被黄沙掩埋的居延海古湖盆,在2000年再次大河奔腾,到了2020年还扩展到了66.3平方公里,相当于12个西湖那么大。

新疆的湖泊大多是内陆湖,所以对于降水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1987年湖地面积所见到了199平方公里,到了2020年,水域已经扩大了805平方公里,相当于60个西湖。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边的塔里木河,早在上世纪中期,下流就已经断流300公里,随即干涸的还有台特玛湖和罗布泊。到了2000年,上游的大西海子水库,破天荒地21次开闸放水,84.3亿方河水流入塔里木河,故道边的胡杨和灌木丛再次焕发生机。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大部分湖泊面积都在慢慢增加。柴达木盆地中的小柴旦湖,在1976年面积仅为40.4平方公里,如今已经增加了2.5倍变成了103.94平方公里。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边的台吉乃尔湖区更是洪水泛滥。

在新疆二十多条河流中,有18条河流的平均径流量都有显著增加。1987年到2000年,这13年的增幅比1956到1986年径流量增幅提到了了5%-40%;1987年到2000年这13年中新疆河流平均年总净流量较1956年到1986年间增加了62.1亿方,增幅为7%。降水量更是直接的指标。1987年到2000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与1961年到1986年的平均值比较得出,新疆北部增幅达到了22%,南部增幅达到了33%,天山地区增幅达到了12%,祁连山地区和河西走廊中西部以及青海高原的部分地区平均涨幅在10%-20%之间。

新疆变暖,沙漠在变绿洲!南方可能要抗旱?网友:北水南调要开启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从1980年中后期开始出山径流量持续增大。随着降水量的增加,从1981年到2001年,西北全区的植被显著得到了改善。降水量的增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植被的改善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大大降低了风速、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从1990年代相比1960-70时代全国沙尘暴总日数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毛乌素沙地,总面积达到了3.8万平方公里,和台湾岛差不多大。近年来,沙地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了93%,也就是说,毛乌素沙地变得不存在了。在建国以前,榆林市林木覆盖率只有0.9%,基本上是一树难求,然而如今大变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直接提到了37倍,简直吓人。从风沙把人欺负跑,再到沙被变称绿地,毛乌素沙地的历史性转变可以归结为:七分在人,三分看天。2000年以后,当地平均降水量每年增加5.7毫米,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南缘年平均降水量为425毫米,到了2017年则增加到637毫米。这个数据已经是北京的年降雨量了。

看了这么多数据,是否改变了你的世界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新疆变湿已经成为大趋势

新疆变湿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到时候曾经水草丰茂、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西域地区”就该回来了。

新疆变暖,沙漠在变绿洲!南方可能要抗旱?网友:北水南调要开启

而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西风急流携带大西洋、北冰洋和里海的湿润气流大举进入新疆,带来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无论是常年干旱炎热的塔里木盆地还是吐鲁番盆地,都会被雨雪滋润,这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对久旱的新疆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我们治理得更加出色,时间更久,再加上气候的影响,新疆的沙漠可能不复存在。到时候只有,青青草原、流淌的河水、从整个地球上看出,中国将呈现出一身绿色。

相比于新疆的湿润,今年南方地区可能要做好抗旱的准备了。以我国两广地区为例,虽然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往年这个时期广东地区都进入了前汛期,暴雨不断,天气湿热,然而今年这种天气迟迟不来。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华南沿海降水严重偏少,反而是北方多地降水偏多。面对这种异常情况,不少网友也是调侃道:北水南调的工程要开始了吧。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关注,也可以留言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河   新疆   榆林市   诺尔   沙漠   降水量   沙地   增幅   绿洲   地区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