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防风、秦艽二药温而不燥,为散药中的补剂、祛风药中的润剂,且无泄气之弊,实为上上之选。


痹证,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由于外邪有风、寒、湿的分别,体质有强弱之分,病程有长短之别,所以临床表现大有不同,临证时需多方辨析,治疗痹证多年,我总结出“四审”。


一、审邪气深浅


初感风寒湿邪,正气未衰,病位较浅,多在皮肉之间,症状常见肌肤麻木寒冷,恶寒畏风,或肌肉沉重酸痛。


若病邪入里,则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若痹证日久,经脉受阻,病位继续深入骨骱,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畸形、疼痛较重等情况。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二、审病邪风寒湿


偏于寒邪者,因为寒邪易凝滞,使气血不通,造成疼痛拘急或冷痛,部痛处在关节且不移动,遇寒加重,得温则痛减。


偏于风邪者,因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其疼痛呈游走性,部位不定,多发生于上肢、肩背部。


偏于湿邪者,因为湿邪黏滞而缠绵,故其疼痛重者、腿脚沉重木胀或关节肿胀。


偏于热邪者,因为热为阳邪,易灼伤津液,留聚成邪,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并多兼高热、口渴等症状。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三、审气血之盛衰


治病,就是追求身体的动态平衡,不仅要去邪气,更要充实正气,若正气不足,一味地祛邪难以达效,反会伤及根本,所以要调整气血的,同时祛除邪气。


四、审正邪之盛衰


一般而言,新病邪气实,久病正气虚;开始邪气停留在肌肉或筋脉,久病时,邪气入里,多在筋脉或骨骱之中。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比如风为阳邪,刚进入人体时,邪气停留肌表,发汗就能去除,此外,风邪也会随着气血运行而减弱。


或者寒邪入侵,刚开始寒邪较盛,时间一久,体内阳气变化,寒气也会减弱,疼痛减轻,以恶寒为主。


再者风寒相合,开始以游走剧痛为主,时日一久,风去而寒留,寒与湿结和,转化成寒湿痹。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医案回顾】


患者,女,42岁。主诉诉周身关节游走性窜痛半年。


四肢关节疼痛较重,左右上下窜痛无定处,夜间常痛不得眠。


夏季时虽然天气炎热,却依然感觉关节透风,不敢穿短袖。现天气寒冷,疼痛更甚。


中医诊断为行痹,属风寒之邪阻滞脉络、风邪偏盛。治则活血通络,祛风散寒。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处方:防风,秦艽,川芎,当归,赤芍,海桐皮,豨莶草,五加皮,姜黄,桑枝。


7剂后复诊,关节窜痛大减,依然畏寒,守方去防风,加鸡血藤,牛膝。进退1月不足,诸症转安。


此患者发病半年之久,风邪无减,其原因是寒邪恋之,邪气日深而难出。风邪随血运行,因寒邪的拘束,而不能散发于外。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方用当归、川芎、赤芍以养血活血,其中当归补血活血,赤芍活血、散瘀、止痛,川芎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防风甘温发表,使风寒从表解,配秦艽疏风力更强,二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之功。防风、秦艽二药温而不燥,为散药中的补剂、祛风药中的润剂,且无泄气之弊,实为上上之选。


辅以桑枝、姜黄,桑枝祛风除湿,适用于上肢,姜黄破血行气,专治四肢之风寒湿痹,二药合用,祛风通络之力直达四肢,对于患者四肢走窜疼痛的情况,尤其具有针对性。

治了一辈子风湿,我总结出「四审方针」,老风湿速度收藏

适时祛邪,时时扶正,投以五加皮、豨莶草、海桐皮祛风,同时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当风邪稍减后,加丝瓜络、鸡血藤、牛膝行血补血,温通不伤血。


黄芪补气祛邪,补而不滞,共收活血祛风散寒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痹证   桑枝   秦艽   赤芍   姜黄   风寒   邪气   气血   关节   风湿   方针   疼痛   速度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