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地球即将现身?续四 撰文 尤金妮亚·塞缪尔·赖克 翻译 虞骏-

(接续上一期)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巴塔利亚感叹道。这一发现还向人们证明,从开普勒的观测中究竟能够获得多么意想不到的新发现。“这是我们直指岩石行星领域的第一批数据,”巴塔利亚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开普勒项目还检测到了其他质量无法确定的行星,比如开普勒9d,这颗超级地球与开普勒9b和9c处在同一个行星系统。CFA(养布偶的备注:指天体物理中心或航空控制发射区)的天文学家吉列尔莫·托里斯(Guillermo Torres)和同事用计算机模拟了恒星间的掩食所产生的光变曲线,也模拟了一颗超级地球从开普勒9这颗恒星前方经过所产生的光变曲线,发现前者无法像后者那样可以与观测到的光变曲线如此吻合。(见下照片)


外星地球即将现身?续四 撰文 尤金妮亚·塞缪尔·赖克 翻译 虞骏

这是采用普适方法确认的第一颗行星,研究团队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这种方法适用于开普勒发现的任意一颗候选行星,哪怕它们的凌星时刻没有表现出任何变化,或者距离恒星太远而无法采用视向速度法加以研究。“这是一颗行星的可能性更高,”托里斯说,“这是一个统计学论据。”这种方法后来还被用于确认开普勒11系统中的第6颗候选行星——开普勒11g,这颗气态巨行星公转一周需要118天,与该系统中的其他行星相距太远,凌星时刻的变化幅度小到了无法观测的地步。


开普勒遗产


重复观测类似于地球轨道上的行星需要时间,因此参与开普勒项目的科学家还要再等上几年,才能确定这类行星在宇宙中到底有多普遍。不过,这并不妨碍其他科学家对此进行初步估算。201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家安德鲁·霍华德(Andrew Howard)领导的一个团队将视向速度法发现的行星的大小分布规律外推到质量更小的行星,预言开普勒会发现22%的恒星都有类地行星围绕。

博鲁茨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用了外推法,这种方法就算称不上错得离谱,也相差不远了。”不过,利绍尔要乐观许多,他认为视向速度得到的结果最终可以跟凌星法得到的结果合并,得出不同大小、质量和构成的行星——从岩态的地球到气态的木星——在恒星周围被观测到的频率。而这些数据又将成为无价之宝,帮助天文学家理解整个银河系中行星系统的起源与演化。“这里面值得一做的科学研究还有好大一堆呢,”利绍尔说。

巴塔利亚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开普勒将发现大量有趣的目标,留待未来的科学家展开后续观测。他说:“开普勒会留下这样一笔遗产,其中的数据将供人们分析研究长达几十年。”


本文作者

尤金妮亚·塞缪尔·赖克是《自然》杂志驻波士顿记者

2011年4月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地球   气态   天文学家   天体   外星   恒星   行星   曲线   科学家   发现   系统   尤金妮   虞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