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

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

育邻梦

网友提问:我儿子今年七岁,不知道怎么了,一不开心就说要自杀,已经说了好多次了,怎么办?

回复: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避免给“会哭的孩子更多奶吃”,比如给积极主动成长进步的孩子“甜枣儿”、对以哭闹伤害自己身体迫使父母放松管教的行为绝不妥协。因为,表扬成长进步行为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养料。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降解植物或动物遗体......非生命物质供养植物—>植物供养动物—>微生物为植物制造养料形成了稳定的自然物质有序循环“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成长发育最慢、综合成长可塑性最强的动物族群。利用自然非生命物质加工制作工具、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总结汇集形成综合生存文明智慧......但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至今人类社会文明也没有相对统一的答案!

有人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同伴创造更多公共服务价值、有人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更多私有消费财富、有人觉着人生的意义在于健康长寿......的确,作为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每个人都必须依赖同伴的帮助才能实现幸福生活、每个人都必须为同伴提供帮助才能换得综合人类社会生产价值。当然,作为自然物质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必须在保障个人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才能享用自然物质世界给予的美食馈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有且仅有一次。一个身心健康的现代人,在理论上可以享有地球之上所有美好生活服务,比如阳光、水源、食品、日用消费百货以及全世界人类同伴的陪护。但是,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包括做谁的儿女、做谁的父母、和谁共事、什么时间会生病、什么时间会喜上眉梢、会经历哪些生命旅程的磨砺等等。那么,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呢?

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

表扬成长进步的行为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养料

一、被非真实性社会文娱带坏

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归纳总结、抽象发散、重构创造便是人类高智商的三大核心法宝。因此,现代人类利用非生命物质创造出了包括住房、服饰、家具、交通工具、信息传输&存储工具在内的众多生活辅助用具。

兽甲骨、布帛、竹简、纸张都是人类社会文明历史上传输&存储信息的基础工具。但是,所有实物信息传输&存储载体都存在沉浸式感官体验不足的缺陷。因此,人类社会信息传输&存储载体一直在被革新的道路上缓步前行。

捕获并探索出安全使用电能的技术、弱电可以用于存储人类社会文明智慧,当人类开始利用虚拟电讯号传输&存储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之后,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传输&存储沉浸式感官体验不足的缺陷得到了极大改善,比如远距离语音通话可以感知到对方的心情、视频可以查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当然,虚拟电讯号传输&存储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副产品——虚拟网游

关公&秦琼实现隔空对战、虚拟游戏角色可以自动回血修复、虚拟游戏角色可以死而复生......当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人类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之后,被虚拟化的人类社会文娱就开启了“野蛮”生长模式。因此,在接触大量非真实性社会文娱之后,孩子们对生命意义的基本认知发生了偏差,甚至有孩子觉着自己也可以像网络虚拟角色那样多次复活。

二、缺乏对生死的综合感知

粮食春播秋收、逢年过节杀鸡+杀猪+宰羊+宰牛、生孩子+老人离世......人类现实社会生活中,原本拥有丰富的生命生死轮回的真实感知。但是,自从城镇成为现代人类聚居的核心“基地”之后,人类对生命生死轮回的真实感知就相隔的越来越远,比如城镇人民几乎不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城镇杀鸡+杀猪+宰羊+宰牛都必须进专门指定的场所、城镇孩子出生在医院+老人离世也在医院。因此,生活在城镇之中的孩子们,对于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消逝几乎没有任何完整的综合感知。

小王子、小公主,当城镇彻底执行优生优育之后,死亡被认为是不吉利。城镇化之后,人类对孩子的综合成长教育走上了刻意回避死亡的道路。因此,从小教导孩子爱护植物+动物生命,但却没法真实的体验播种生命和爱护生命;天天吃猪肉却没见过猪跑、餐餐白米饭却不知如何区分小麦与禾苗、随手拿水果吃却不知它们长在何处、每日背诵《悯农》却从未下地干过农活的现代高学历知识青年越来越多。

常言道:“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教育辅助孩子学习成长同样如此,你害怕什么,孩子知道后就会以此为要挟为自己“谋福利”。少生优育之后,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相对地位都提高了一大截,独生子女更是承载着家庭未来实现幸福生活的全部希望。因此,作为城镇少生优育家庭,每个家长都不敢轻易拿孩子的生命安全“开玩笑”,而这也被许多孩子当成了为自己“谋福利的工具”。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避免给“会哭的孩子更多奶吃”,比如给积极主动成长进步的孩子“甜枣儿”、对以哭闹伤害自己身体迫使父母放松管教的行为绝不妥协。因为,表扬成长进步行为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养料。

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家庭教育,应该奖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孩子   邻人   养料   家庭教育   城镇   物质   植物   人类   动物   自然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