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孩子赠予我们的半个童年

有一位哲人说过,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作为父母,每个人都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再得到半个童年的奖励。

但是,并不是每位父母都能珍惜这份来自命运的馈赠。

享誉文坛的才女张爱玲不幸就遇到了这样的父母。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无论是爱玲的父亲,还是母亲,都没有在这个位置上交出合格的答卷。

她的父亲张廷重不仅没有为孩子树立好的行为榜样,对爱玲的陪伴也是少得可怜。

这位清朝遗少,典型的败家富二代,每日大把的时间都消磨在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上。后来更是吸上了鸦片,最后败掉了祖宗留下的家业,也在奢靡无度中,一天天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母亲黄逸梵出生于名门望族,骨子里透着浪漫,满脑子都是新思潮。

但因为深陷于对与丈夫间无爱婚姻的失望,她也失去了陪伴和教育爱玲的兴趣和欲望,大部分时间把孩子交给佣人来照顾。

母女间鲜少交流,但是幼小的爱玲在与母亲相处的零碎片段中,仍能朦胧间觉察出母亲的不快乐。因为母亲即使在偶尔陪她玩耍时,也常常心不在焉,玩一会儿就觉得不耐烦。

这位一心追求自身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的母亲,更是在爱玲四岁的时候,撇下爱玲和弟弟,与小姑子张茂渊一同出国留学了。

母亲的离开,母爱的缺失,在爱玲幼小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直到爱玲老年的时候,她看着一张自己的照片,说了一句俏皮话:“我喜欢我四岁的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

这句话不乏调侃,但也不禁让人对这种“早慧”的性格底色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凉。看看照片上的她,穿着大花棉袄,坐在姑姑身上,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爱玲在七岁便写下第一篇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姓云的小康之家里,小姑子凤娥趁兄长外出之机,设计陷害嫂子月娥的故事。

谁能想象,这样一个充满世态炎凉的人间悲剧故事,竟出自一个七岁女童之手?

我们又怎能了解,在爱玲幼小的心灵里,到底承载过多少人间的悲哀和沉重?

而这,本来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所面对的。

如果说每个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来自家庭的物质条件就是土壤,而父母所提供的精神环境则是阳光和雨露。

种子要发芽,健康茁壮地长高长大,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环境都要具备,而精神环境尤为重要。

《天生有罪》的作者,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特雷弗出生在南非种族隔离社会时期,小时候由母亲独自抚养,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

但他的母亲帕特丽莎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教育,家里开支的大头都给孩子买了书。她陪孩子一起阅读,教他英语,培养他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送孩子上了条件较好的精英学校。

一有时间,母亲就开着家里那辆破烂的二手车,带特雷弗去郊游野餐,去教堂,去免费的汽车影院玩。她还曾让儿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观察白人家庭生活的院子里的景象。

亲戚们都不解,认为她在孩子身上耗费的这些时间都是毫无意义的,但帕特丽莎的回答是:“即使他一辈子都离不开贫民窟,我也要让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特雷弗在成名之后,回想起来童年的一切,丝毫没有生活困窘的记忆,有的却是与母亲一起共度的那些快乐时光。

母亲曾给他的全心全意的陪伴,给他深厚无边的爱,在他幼小心灵里都化作了坚实无比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最终会成长为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帮助孩子心有阳光,胸存底气,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即使在成年后也不会随时间消减。

孩子,是一个家庭生命的延续;陪伴孩子,则是父母参与另一段生命成长的美好旅程。

我们经常说,今天我带孩子去公园了,今天我带孩子去爬山了。

其实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孩子带我们去了公园,带我们去爬了山?

因为孩子,我们才在成人忙碌的世界里,停下脚步,满怀喜悦地去看一朵花的盛开,一片云的散步,一束阳光的灿烂。

是孩子,用他们纯真的心灵,纯净的眼睛,帮我们再次开启了眼前世界的神奇之门。

所以,建议所有的爸爸妈妈,尽可能多规划一点时间,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全身心地去陪伴孩子,真正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去。

毕竟,他们很快就会长大。半个童年的宝贵奖励,让我们一起好好珍惜!

珍惜孩子赠予我们的半个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小姑子   童年   孩子   幼小   家里   珍惜   父母   母亲   条件   生命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