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神不使”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言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对于“神不使”,众多医家各抒己见。笔者通过学习,认为“神不使”主要包括医者和患者两个方面。兹简述如下: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一、患者“精神不进,志意不治”
1.病情危重而“神不能使”。《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告诉人们要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在疾病的早期,正气未大虚,能奋起抗邪,助药力驱邪外出,故病能速愈;若不能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一旦正气虚衰,“精气弛坏,营泣卫除”,则即使扁鹊在世,华佗再生,也不能力挽狂澜于顷刻。
2.不信任医生。《素问·五脏别论篇》:“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信巫不信医。有些人得病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医生,而是请巫医做法。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常识已经有很大的程度地提高,但仍不时能见到因不相信医院而乞求神灵保佑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


信假不信真。由于目前的医疗发展水平尚不能使所有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与人们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尤其是一些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如“艾滋病、肝炎、肾炎及恶性肿瘤等”,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冒充“医学专家”在媒体上大肆宣扬已攻克某疑难杂症,使得部分患者上当受骗,从而对医生产生对立情绪,“神不使”而病不愈。
讳疾忌医。战国时期的齐桓公、东汉时期的侍中王仲宣、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不但忌讳别人说自己有病,甚至怀疑医生的真诚和医德,用官场中的惯有思维来揣度医生,如齐桓公说“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曹操更是认为医生“居心不良”,真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标本不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一单位或一个家庭成员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相互之间看到的往往是对方的缺点,而且是放大了的缺点。因此对一些合理的忠告和建议往往置之脑后,甚至认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当然对亲戚或邻居中医生的建议也就会置若罔闻。
二、医者“神不使”
1.医技低微。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说明医生的医疗水平高低,是能否治疗疾病的关键。如果没有高超的医术,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标本不得”,则“神不使”而愈病无望。“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2.见利忘义。医乃仁术,非有道德之人不能为也。纵观古今著名医家,莫不把拯救患者生命作为天职。孙思邈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由此可见,医德高尚与否也至关重要。若利欲熏心者,把行医当作发财之路,坑蒙拐骗,沽名钓誉,“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则“神不使”而病不愈。
3.明哲保身。《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说明即使是最高明的医生也不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古代如此,医学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因此,医学发展水平与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总会存在差异,医患矛盾也就会持续存在。这些矛盾也从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医生明哲保身,“神不使”而采取保护性医疗,一些本有希望治愈的疾病也就失去了一线希望。


总之,无论患者“神不使”还是医生“神不使”,都会导致病不愈。因此,医患双方应该共同提高,“精神进、志医治”,若能如此,则“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整天掉皮屑、瘙痒、一抓就出血...当心,可能是银屑病找上了你!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在我国,有850万人长期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白疕”。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很多银屑病患者,迫于无奈,会接受激素治疗;还有一些人急于摆脱疾病,会寻求所谓的偏方、秘方,反而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那么,治疗银屑病中医药有何新思路?治疗过程中,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呢?又有哪些养生方法可以帮助防止银屑病反复或复发呢?


中医治疗银屑病特色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银屑病正是由于肾阳不足、血瘀不通、风邪客表等原因而发病。


因此,只有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才能促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达到治愈的目的。


1

活血化瘀,恢复气血通畅运行

银屑病的病理实质为“血瘀”。而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行气、祛瘀生新、畅通脏腑经络的作用,故临床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银屑病。


此外,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情志不畅,肝就会受到影响,发生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征象。所以,银屑病患者首先应特别注重精神的调养,培养乐观的情绪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2

解表消斑,开泄腠理消除斑疹

银屑病的发病原理,是破坏正常的皮肤新陈代谢功能,从而影响人体的屏障作用,导致了机体代谢功能的紊乱。


故中医采用“解表消斑”法,即祛除表邪、消除斑疹来治疗银屑病。解表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疗法,又称汗法。


通过发散,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症,从而使邪气从肌表而解,气血得以通畅。


3

调摄情志,提升药效促进康复

临床观察证实,银屑病的个性特征、心理障碍和精神因素对患者身心危害巨大。这也说明了银屑病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故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郎氏中医整体疗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上,具体表现为以药物为核心,结合健身和饮食,以内治外,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对银屑病的治疗大有裨益。


并且,整个过程合理使用中医“脱、排、消”的方法,帮助排除体内、体表的毒素。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此外,有很多人在患上银屑病后,经过越治疗反而越来越严重,或是反反复复总不好,这很可能是患者陷入了一些“治疗误区”,注意以下3点不要犯!


银屑病的三大误区


1

滥用激素可能加重病情

很多银屑病患者的病情之所以会逐渐加重,最常见的原因,便是使用了很多激素药物不明成分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短暂的控制病情,可一旦停药就会复发加重。


专家建议,激素用药应慎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但不能长期滥用,并且对于本身病情较轻的病人,不建议使用。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2

远离复发诱因,坚持持续治疗

众所周知,银屑病易反复和复发,这也是患者最为头疼和烦心的一件事。


临床观察发现,银屑病之所以复发,其原因多与诱发因素有关。如:感冒、咽喉扁桃体发炎、涉水淋雨、外伤、生活不规律、喝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等等。


“医不叩门”是自古以来中医界的一个心照不宣的不成文的规矩。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它的渊源是什么,似乎可以从中医强调“治神”的重要性中找到它的源头。具体作何讲,且看下文分析。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为宣传一种治疗脑病的中成药,某药厂对媒体发布消息说,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将携该药去美国为前总统里根治疗老年痴呆症,当记者就此事向王永炎院士求证时,王永炎院士义正词严地说:“我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可我告诉你们我是不会破了中医界‘医不叩门’这个规矩的。”这样一句话充分表明了我们老一辈中医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应该为中医专家们这种大义凛然的气概喝彩。


自《黄帝内经》成书以来,医家们以“精、气、神”作为衡量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的标准,所以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神”的作用,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
“神”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又如《灵枢·小针解》曰:“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因此我认为,高水平的中医师是一个能够在临床各个环节中重视患者神的人。


“医不叩门”的思想正应验患者心神所往、求医心切的心理状态,《汉书》中记载:“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应焉。”多么形象地表明了“心、气、形、声”之间由内而外密切的关系,所以顺应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求治心态,对中医的治疗是大有裨益的,这也为医者把握患者的“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中医界众多的大家们都十分强调一个好的中医师一定是一个好的心理医师的观念。我们知道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扁鹊的“六不治”论,其中提到对于“骄恣不论于理者不治、信巫不信医者不治”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医学模式正在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转变,而在几千年以前中医就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因素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考虑是很全面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架构下的产物,可谓中西医的发展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的境界。自古以来中医的病因学说有它的独到性,它一直将情志致病作为病因学中重要的内在因素,因此诊治患者时不忘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是很关键的。

张景岳《景岳全书·郁证》首先提出“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的概念,正是基于疾病与情志的密切相关性,一个人身体不适一定会影响到心情,而过度的不良情绪也一定会刺激身体产生疾病,这就是中医强调的情志致病,如《红楼梦》中描述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因此我常常告诫学生们,对待每一个来找我们看病的患者,都必须热心、耐心、细心!这也符合中医的“治神”理念。


记得10余年前,曾有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经人介绍来看病,一进门便说要找一个老大夫,问起姓甚?说“万”,便告诉她:“我就是!”她上下打量着我,还不停地嘟囔着:“这么年轻?我要找的是老中医。”我笑了,说:“我不老吗?请坐吧!”她很不情愿地坐下后,我问:“哪里不舒服?”她用手指指面部,意思是来看面部黄褐斑的,她确实满脸布满了黄褐斑,显然她态度不是很配合,因为从求治老中医的高期望到眼见一位不像老中医的医师,心里的预期值陡然下降了,信任感瞬间消失了。我仍然和颜悦色地看着她,并与她交流着,得知其月经紊乱1年余等情况,待她说完及看舌诊脉后,我说:“你是不是脾气很急躁容易心烦生气呀!”她说:“是啊,你怎么知道?”我说:“您的脉象已经告诉我了。”“哦?这么准?难怪中医看脉。”她嘟囔地看着我说:“就是,在家老公、儿子稍有不顺眼,我就忍不住发火了。”我说:“好,那就得连续治疗一段时间了,只要你坚持治疗,就会慢慢变得温柔。”“啊?中药还能让人变得温柔吗?”她吃惊地问。我说:“是啊,我们中药处方里就有逍遥散。让你逍遥了,你就不生气了,不生气心情就好了,人不就变得温柔了吗?”这时她才露出一点和善的笑容。综合脉症,这个患者以逍遥散和小柴胡汤为经期前后基本方进行加减调整,1个月后病人复诊时,笑吟吟地走进来,高兴地说:“万医师,太好了,连我老公都说我变了很多,脸上的斑也减少了,面色也好多了,中药真的很管用!”患者后来非常配合地治疗了半年,月经正常了,黄褐斑也明显消退了。类似的病案临床比比皆是,如朱丹溪所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所以要求我们在临床中关注到情志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彭荣琛教授曾说,胃肠道疾病几乎都与情志有关,这正与现代医学研究提出的“肠脑理论”不谋而合。据不完全统计,80%~90%的胃肠道疾病患者都伴有失眠和情志不遂的问题。而后者同样可以导致胃肠道疾病,这就是“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的体现,如《景岳全书·郁证》谓:“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最终均发展成病郁胶结,所以彭荣琛教授在临床诊治这类疾病时,在针灸处方辨证的基础上,往往加用扁鹊十三鬼穴以调神治神,疗效显著。金元时代的著名医家张从正创立的“以情治情”治疗方法被后世医家所推崇,临床沿用至今而历验不爽。他在《儒门事亲》中曰:“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胜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动人耳目,易视听。”这也是临床最好的“治神”法则。


总之,对人而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适者为常,过与不及为害。如众所周知的范进中举的后果、黛玉葬花的缘由等,体现了掌控情绪的重要性。临床上我们时时处处可以遇到这样的病例,而且情志与疾病互相影响,对疾病的预后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


银屑病患者在痊愈后,还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上述可能引起复发的诱因,消除这些患病原因,才是防治银屑病的有效途径。


并且,患者应明白,银屑病不是治愈就万事大吉了。银屑病体表症状消失并不代表病变痊愈,此时停药,往往会导致复发。为此,要彻底清除病邪,使阳气旺盛,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一般需要3-6个月巩固用药方可。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气温下降,机体由阳转阴,免疫能力开始下降,是银屑病易复发季节,故久病患者愈后应在前三年的每年入冬前服用1-2个月的药巩固,才能达到不复发或痊愈时间较长的目的。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3

盲目忌口

很多人患了病之后就自觉忌口,告别猪、牛、羊肉和海鲜等。其实,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证明食物和牛皮癣有关,盲目的忌口,反而会导致一些营养吸收不全面


建议日常生活中,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在夏天,则要留意少吃生冷食物。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银屑病患者的养生观


一切中医治疗手段都是调理手段,目的都在于使人体恢复平衡,激发人体自愈功能,因而,日常生活中可以坚持以下4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帮助避免银屑病的反复或复发。


精神养生

《医钞类编》中说:“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


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可以帮助阳气得固、阴阳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银屑病患应积极排泄自身的郁闷、焦躁等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从而达到祛除病邪之目的。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睡眠养生

睡眠养生具体是指通过充足、高效睡眠达到保养性命、补气养精调神、防衰的目的。通过此法,可以帮助达到养神、促进气化、生精的目的。


建议顺其自然,遵从“子午觉”为养生妙道。首先,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为宜;其次,晚上最迟10点钟前入睡,这样才能保证子时沉睡,并易使人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中医又称之为“食养”或“食疗”。就是通过调整饮食,合理地摄取食物,以营养机体,达到辅助治疗、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目的。


银屑病在临床上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皮损病变部位周而复始的脱落皮屑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随之丢失。因而,从饮食方面给予足够的补充很重要。


建议银屑病患者应合理调配饮食结构,多方面摄取和补充营养除酒和羊肉外,其它大可不必忌口,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皮损消退。

此外,暴饮暴食是饮食养生的大忌,银屑病患者更应避免。血脂较高的患者应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果类。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四季养生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四季养生,《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要求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原则。


银屑病冬重夏轻的特点,与四时阳气的盛衰关系密切。表现为:阳强则轻,阳衰则重。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那么阳虚的人在夏天注意养阳性,当然比冬天效果好。


所以,银屑病患者应注重夏季的保养,饮食上,少吃生冷特别是冰镇食品,尽量不要吹空调,以免阳气受损,不利疾病的恢复;反过来,冬天是阴气最浓之时,故银屑病患者应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风寒侵袭。


中医治病是对人体进行相应的调节、调理和调整。银屑病患者在积极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从而达到祛除病邪、健康长寿之目的。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作揖]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扁鹊   疾病   素问   目的   医家   久治不愈   阳气   银屑病   患者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