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或许是学术论文带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固执地认为科普相关类书籍一定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就算写给孩子们看的科普绘本也不例外。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懂,家长还是会坚持带孩子读?”我想,这绝不仅仅是个别人的疑问,而是许多家长埋在内心的困惑。

陪孩子读了近6年科普绘本,从最初的植物、动物、昆虫,到后来的人体、科学、历史、太空,我想说,好的科普绘本往往集颜值与内涵于一体,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互动性有效结合,不仅读起来浅显易懂,还非常生动有趣嘞。

所以,陪孩子读科学绘本并不是一件痛苦而无奈的苦差事,而是一次次好玩快乐的涨知识之旅呢!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我们家的优质科普书大集合

今天给大家推荐4套适合3~12岁孩子阅读的科普书。它们风格迥异,内涵丰富,不仅能解答孩子们对身体和外部世界的疑惑,帮助孩子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尽情享受阅读、游戏的快乐。

1.幽默励志系列:《你不知道的大自然》

适读年龄:3~8岁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绘本如实反映了大多数人对蜗牛和鼻涕虫截然不同的态度:蜗牛好可爱,鼻涕虫好讨厌

《你不知道的大自然》是一套画风独特,充满创意,又暗藏故事线和知识点的科普绘本。共分为4册,分别是《不服输的鼻涕虫》、《加油!癞蛤蟆!》、《慢性子鹦鹉螺》、《神秘的螺旋》。

讲这套绘本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鼻涕虫和蜗牛长得好像哟!如果蜗牛脱掉壳,会变成鼻涕虫吗?” “跟青蛙相比,癞蛤蟆不仅长得丑,没有跳跃能力,就连动作都很迟钝,它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 “你在生活中见过螺旋形的石头吗?你知道菊石和鹦鹉螺是什么关系吗?” “做棉花糖要转圈圈,做火炬冰激凌要转圈圈,吃意大利面要转圈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现象或物体离不开转圈圈呢?”

不知道答案?没关系,接下来,我为大家解惑。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我在雨天拍到的蜗牛、鼻涕虫和《不服输的鼻涕虫》中蜗牛的内部结构图

曾经的我一直天真地以为鼻涕虫就是不慎遗失蜗牛壳的蜗牛,只要给它安上蜗牛壳,它就能重新变回蜗牛。看了这本《不服输的鼻涕虫》,我才知道,蜗牛和鼻涕虫虽然曾经同属于远古时代的蜗牛家族,但历经数千万年的进化,它们俩早已分道扬镳,各自成家了。

蜗牛不能随随便便拿掉蜗牛壳,因为壳内藏有蜗牛生存所必需的重要器官:心脏、肺、肝脏和肾脏。鼻涕虫身上光溜溜的,根本没地方可以固定蜗牛壳,即使你把蜗牛壳放在它身上,也会很快脱落。

在《不服输的鼻涕虫》中,鼻涕虫与蜗牛的生存处境相比,极其可怜:

即便遭到人们的厌弃,即便只能一辈子在背阴处生活,可鼻涕虫不会轻易认输。

“过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讨厌去吧,我们只会继续向前,越走越远,去追求更新的东西!”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我在夏天草坪上遇到的癞蛤蟆以及《加油!癞蛤蟆》绘本内页

《加油!癞蛤蟆》的文风与《不服输的鼻涕虫》有些类似,采用的也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首先,作者用青蛙与癞蛤蟆来对比,说癞蛤蟆样样不如青蛙:样貌不如青蛙可爱;趾尖没有吸盘,没有弹跳力;没有青蛙那样漂亮的伪装保护色;不能为农民预报天气等等。

接着,剧情来了一个大反转。“青蛙确实很可爱,可也不都是优点哪。”癞蛤蟆的皮虽然丑,但粗糙又厚实,比青蛙的皮更耐干旱;癞蛤蟆的疙瘩里藏有毒液,可以因此避开更多天敌。

“顽强地生存,是最了不起的优点哦!”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神秘的螺旋》

《神秘的螺旋》从植物、动物身上的螺旋形出发,如大象的鼻子、猴子的尾巴、牵牛花的藤蔓等,进而衍生到我们生活中的螺旋形:棉花糖、章鱼烧、螺丝钉、意大利面等等,再拓展到宇宙、太空的螺旋形,最后回归到人类的螺旋形指纹。

循序渐进的思路拓展,天马行空的想象驰骋,鲜艳明亮的画面色调,这样的绘本特别契合幼龄孩子的阅读喜好。可爱多读完了就非常喜欢,一边感叹“转圈圈的螺旋形真是无处不在呀!”,一边皱眉思考“我得好好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螺旋形?”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慢性子鹦鹉螺》

《慢性子鹦鹉螺》中关于鹦鹉螺的科普,可谓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据说,鹦鹉螺最鼎盛的时期,约在5亿年前。那时候的鹦鹉螺长着流线型的坚硬外壳,可以像火箭一般快速游动。它们的身体就像一艘小小的潜艇,内部被隔断成许多小房间,用来注入空气或水,以方便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深度。

但长有强壮下颚的巨型鱼可以轻松咬破鹦鹉螺的硬壳,它们的出现,给鹦鹉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种族繁衍,鹦鹉螺不仅致力于改造身体,将小房间的隔断变弯曲,使自己长得又快又结实;还改变了生殖模式,开始大量繁殖。这种新型鹦鹉螺就是菊石。

急性子的菊石很快统治了浅滩,慢性子鹦鹉螺没有了生存空间,只好去深海另谋生路。但世事多变,后来陨石撞击地球,地球进入了冷冻期,变得像冰箱一样寒冷。生活在浅滩里的菊石全冻死了,唯独生活在深海里的鹦鹉螺存活了下来。

故事最后的这句话,既是鹦鹉螺对自己说的,也是作者警示读者的:

“我们可不是慢性子哦,只不过人类是急性子而已,总是急急忙忙的,弄不好就会和菊石一样哦!”

2.直观图解系列:《太空猫》系列

适读年龄:7~12岁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太空猫》系列是一套内容专业严谨,图片生动直观的科普童书。作者是世界百强名校伯明翰大学量子力学博士多米尼克·瓦里曼,拥有专业过硬的学科背景,绘者是擅长使用几何图形作画的英国插画家本·纽曼,画风独树一帜,在同类科普书中辨识度非常高。

我家目前有两本《太空猫》系列,一本是《太空猫星际穿越》,一本是《太空猫深海之旅》。主角太空猫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无所不能、循循善诱的老师,时而带我们去太空遨游,时而带我们去海底探险,带我们一步步揭开有关宇宙和深海的奥秘。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太空猫星际穿越》

从恒星的诞生到太阳、太阳系;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原理到登录月球,太空火箭、宇航服、登月舱的构造解说;从星座到望远镜的原理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太空猫星际穿越》将空间科学知识讲得透彻又简明,让你想不明白都难。

以解说地球的大小为例。

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小番茄,那么其他行星是什么水果呢?

水星是胡椒粒,金星是大颗蓝莓,火星是豌豆,木星是西瓜,土星是大颗葡萄柚,天王星是苹果,海王星是柠檬。以孩子们熟知的水果来类比,让行星们的大小变得特别清楚明了。

在八大行星中,跟地球体型最相近的行星是金星,最“魁梧”的是木星,最迷你的是水星。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太空猫深海之旅》

从地球上海洋的形成,到如今海洋的分布;从海洋的边界——海滩,到深不见底的海沟;从庞大复杂的海洋食物链到小小珊瑚礁内各种族之间的争斗与共生;从海洋巨兽蓝鲸到渺小到肉眼都看不清的浮游生物……《太空猫深海之旅》看起来就像一部新奇有趣的海洋探索指南。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日益严重的海洋危机:海平面上升、石油泄漏、白色污染、酸性海洋、生态平衡被打破、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入……保护好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如何保护海洋环境,书中做了详细可行的指导和说明:使用新能源,尝试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能源;尽可能地节约用电,减少自驾频率,减少肉类食物的浪费,以节约能源来减少碳排放;尽可能少用塑料制品,包括塑料瓶、塑料袋、塑料吸管等等;学会做垃圾分类,让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起来等等。

这套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深邃立体的太空知识、有趣好玩的深海知识,还有利于孩子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学会珍惜和节约能源,可谓一举两得。

3.游戏互动系列:《英国儿童互动百科》、《神奇的时空旅行游戏书》

适读年龄:6~12岁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英国儿童互动百科》中的逻辑推理、走迷宫、找不同、视觉效果等游戏设置

“为什么金属在水里会下沉,而金属打造的船却能浮在水面?” “一颗苹果多久会腐烂?” “我们怎样在家进行水力发电?” “我们在旋转后,为什么会感到眩晕?” “你见过喜欢泡温泉的猕猴吗?”

《英国儿童互动百科》是一套来自英国的儿童科普游戏书,共4册,分别是《神奇的地球卫士》、《人体的奥秘》、《奇妙的动物世界》、《了不起的科学》。书中共设置了450个脑力游戏,容纳了来自生态、化学、生物、自然、宇宙、物理、人体等近1000个科普知识,可谓是一套将玩乐和学习结合得特别完美的科普童书。

通过拼图、连线、找不同、走迷宫、数数、逻辑推理、分类、手工制作、家庭科学实验等环节的设置,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增长见识,增强逻辑推理能力。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英国儿童互动百科》中的连线、数数、数独、迷宫等游戏设置

以“苹果多久会腐烂”为例。

作者不是简单粗暴给出结果,而是准备了4个柱状图选项,同时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孩子们自行准备4份苹果片、4个广口瓶,其中一个不加任何东西,另外三个分别加入醋、盐分、柠檬汁,自己观察一周,验证实验结果。

当然,书上也提供了参考答案:最先霉烂的是泡在柠檬汁里的苹果片,因为微生物在含糖的环境中最容易繁殖;其次是没加任何东西的苹果片;然后是泡在醋里的苹果片,因为醋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最后是泡在盐水里的苹果片,因为盐是天然的防腐剂。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我和可爱多一起玩《人体的奥秘》

除此以外,这套书还很适合用来亲子互动,也就是说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昨晚,我和可爱多一起看《人体的奥秘》,就兴致冲冲地玩了半个多小时。有身体关节的连线,有找细菌数量的速度PK,有快速找正确答案的盲选,有采购果蔬的走迷宫之旅,有现实生活中的噪音与分贝的分值配比……

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比赛的刺激感,真是太有意思了!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神奇的时空旅行游戏书》是一套沉浸式历史游戏书,共6册,分别是《中世纪城堡的秘密》、《石器时代的旅行者》、《来自中国古代的客人》、《庞贝古城奇遇记》、《埃及考古笔记》、《克里特岛电影之旅》。

在这套书里,我们可以跟随河马、犀牛两位教授的脚步,一起穿越秦始皇迷宫,造访古埃及神庙,修复克里特岛的古董花瓶,品尝庞贝古城小酒馆里的美食佳肴,体验中世纪城堡的日常生活,绘制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我们还会遇见许多历史名人,如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古罗马军事领袖和作家老普林尼、中世纪史诗作家沃尔夫拉姆·埃申巴赫等等。

通过这种“仿真”的实地考察和对话交流,让小读者认识和了解当地文化,令人倍感亲切和真实。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神奇的时空旅行游戏书》中的游戏:找不同、贴纸、成语、象形字

以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例。

作者以司马迁的口吻道出了造纸术的发明始末:“据说,大约在公元2世纪,东汉的科学家蔡伦从黄蜂身上获得灵感,改进了造纸术,纸张逐渐取代了竹筒,成为人们书写的主要材料。蔡伦发现,黄蜂用唾液把植物纤维黏在一起,把它们变成了薄而结实的材料,用来建造蜂巢。”

之后的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象形文字、皇帝的年号、汉代的服饰、古代人的饮食、士兵的武器等等,也是如法炮制,以司马迁口述的形式来讲历史知识。

为什么科普绘本很难,家长还会坚持带孩子读?那是你的绘本挑错了

《神奇的时空旅行游戏书》中的手工游戏:做头巾、画对称图形、自制马赛克图案、火山喷发实验

除了生动详实的历史科普,书中还设计了非常多有意思的游戏环节,如猜谜、计算、判断、贴纸、拼图、走迷宫、手工制作等等,以加深读者的学习印象,增强历史书籍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那美斯式头巾、埃及人的假胡子、庞贝古城华丽而复古的马赛克风格壁画、火山喷发实验……只要你想要,跟着书上的拆解步骤好好学,就可立马复制同款。

总的来说,科普绘本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最重要的是挑选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和形式,那么孩子读起科普书来,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越来越上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菊石   鹦鹉螺   慢性子   癞蛤蟆   英国   蜗牛   太空   家长   孩子   鼻涕虫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