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风景摄影“五大形态”的考量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从最早期的国内旅行摄影潮流,扩展到席卷全球的摄影热潮。拍什么、如何使自己的影像作品、让分享的同仁网友,甚至社会读者因鉴赏阅读的视觉体验而入脑、入心、入情、入思。这对执著于摄影的作者不虚此行、体现创作价值、提升作品社会功能,颇有时代意义和人生价值。

笔者围绕国内外摄影的亲身体验和大家风景摄影的经验和长期存在的顽症弊端,以及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之盛况,从作者自我修行转变拍摄思想、理念、观念、构思选题、价值取向、目标任务上,梳理出主要“五大形态”作为旅行摄影的思想储备和创作的选择。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从摄影视角谈形态,系指事物的形状、表现和态势,是作者在构思与创作中依据事物、形体内容进行系统地分类,并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某一形态进行体验创作。笔者认为人世万物如分形态可举不胜举,如意识形态、抽象形态、微距形态、画意形态、虚拟形态、人文形态、自然形态等等。为了便于理解与应用,笔者抽丝剥茧,从繁到简,概括创作中主要的“五大形态”表述创作的选题、定向、构思和实现自己的个性需求与艺术创作规划。大致概括为: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生命形态、地理形态、遗存形态。这“五大形态”纯属个人谋求创新立说的独家之言,试图实用易记,方免误导,仅望参考。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社会形态:主要涵盖以人为中心、为创作对象所拓展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所产生的关系与事态变化。它广泛显现出风景摄影的本真与社会功能、社会属性,它不再只是好山好水的专利,好人、好故事、好风情也同样是风景摄影的天地;它不应是风花雪月,过度追求无底气、无根系的消极宣泄和唯美而悲凉的空灵意境。正如庄子曰:“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跟进时代进程,让风景摄影站稳思想与精神潮头,担当历史重任与社会责任。当然也包括善意地揭露丑陋与对社会的批评。它的心灵通道、作品题材还有街头逸事、建筑文脉、民俗乡愁、乡村战略、工业风景、商旅经济等等,强调其作品真善美、强调其作品的人民性、时代性、故事性和可读性,其艺术表达方式多以纪实手法。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自然形态:主要以大自然风景为主体,包括崇山峻岭、江河湖海、自然地质地貌、生态植被,以及人工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真实而生动呈现人与天地环境生存空间的形态之美、意境之美、原野之美、心灵之美、艺术之美。注重作品的主观与客观、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形式、具象与抽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生命形态:主要以人对大自然生物、生灵、生机、生态的敬畏与环境保护为主旋律,突出呈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命题与素材。用大千世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的风景礼赞,来敬畏和保护地球村赖以生存共荣的命运共同体。作品所表达的对象有自然中的生命与生命中的自然,涵盖了野生动物状态、生物繁衍、植物形态、森林湿地、海洋文化、水系景观、环境保护工程、文旅形态、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等等。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地理形态:主要以地理、地质、地貌为核心所延伸的景观内容与题材。地理形态种类极其丰富,已知的世界常常缺少地理学、类型学等科学的认知,未知的世界更需要摄影人用超常思维和理性焦点,揭开大地锦绣而斑斓的面纱。神秘莫测的无人区、绚丽多姿的雅丹地貌、崎岖幽深的大峡谷、浩瀚无际的沙漠戈壁,以及巍峨雍容的冰峰雪岭,都是地理形态摄影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特征。地球变暖,南北极以及诸多国家的冰川融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同样是地理形态与自然形态交叉摄影的必选题材等等。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遗存形态:主要涵盖以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自然所赋予地域、民族特色不可再生物质与精神资源的火山矿藏、残留奇观、遗址、古城、民居、民俗、崇拜物、图腾,以及历史遗存的文化、文献、艺术、生活生产方式与遗风等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方重要遗存景观都可归属这一形态来构思创作。遗存形态的纪实摄影既能实施记录性的文献任务,又能将客观实录转化为主观统领的艺术创作。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笔者认为“五大形态”的风景摄影,基本覆盖到风景摄影人所关心的形态选择与话题。形态的选择有利于作者剥离几十年一贯制的唯美主义泥潭,改变作者创作中选美、选好看景致拍照的雷同性、复制性、功利性、娱乐性的误区。风景不是光拍山光水色、云霞树影的自然景观,而是从摄影的本质透析,风景是揭示人、社会、自然和谐关系、美好意境、理想状态的创造性艺术行为。笔者还认为,“五大形态”只是本人所归纳的,任何作者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来界定某一形态进行专注性的摄影创作。诚然,有了系统而不易跑题的形态,不等于都会产生成功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广大作者在充满理性创作中能把所选择的多样性形态对象转化为社会需求、公众接受的价值体系之中,或是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或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我们应把大众喜欢、蔚为壮观,占据华夏大半壁江山的唯美风景摄影,注入更新更高更深的创造性思维、时代性话题、多元性风格。提升风景摄影的文化内涵、高远意境、艺术品味。科学求实把人类学、地理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艺学、生态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专业融入摄影创作的观察思考与创作实践中。让风景摄影(含两者常常模糊的纪实摄影)回归于人文精神、回归于新时代的价值谱系,回归于社会需求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去。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刘志超: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人文之美

照片拍于2013年10月新疆帕米尔高原民族婚礼现场纪实

图文作者:刘志超,辽宁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新华社中国新闻图片特邀摄影师、辽宁《影像评论》创始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帕米尔高原   遗存   新疆   形态   人文   地理   风景   自然   价值   艺术   社会   作者   作品   刘志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