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哈雷彗星直播太阳系……(附哈雷彗星所有出现时间)

乘哈雷彗星旅游太阳系……



华夏2060年新闻联播:我国科学家制造的“天宇”1号飞船将于近期接近哈雷彗星,并择机释放瓜瓜探测器登陆彗星表面。该探测器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北极狼先生呕心沥血研制的,可以经受接近绝对零度依然开机工作并且源源不断的为地球发送实时视频和画面。想想未来的哈雷彗星约76年周期,整个太阳历科幻冒险之旅已经成为现实。我们不光能看到土星美丽的冰环,木星狂烈的风暴,还将进入从未涉足的柯伊伯带。这一切,离不开北极狼先生的心血和付出。让我们再次向伟大的科学家北极狼先生致敬,他一生的梦想实现了……

乘坐哈雷彗星直播太阳系……(附哈雷彗星所有出现时间)

……醒醒快醒醒!

哦对了,本文是整理哈雷彗星历史上出现的时间的。哈雷彗星,我国古籍称之为彗星、彗、星孛、孛星、天夕、蓬星、长星。现代人称之为扫把星。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如果这颗彗星真的是哈雷彗星,那么武王伐纣其他的推断日期都要让步。

……

公元前613年 鲁文公十四年 《春秋》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公元前467年 秦厉共公十年 《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公元前240年 秦王政七年 《史记-始皇本纪》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公元前163 年5月12日 汉文帝后元二年 《汉书·天文志》

汉文帝后元二年正月壬寅,天夕出西南。

公元前87年 7月10日 汉昭帝始元二年 《汉书·天文志》  

孝昭始元中,汗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

公元前12年10月 汉成帝元延元年 《汉书·五行志》

当时有学者称其为《圣经-新约》的伯利恒之星。   


汉成帝元延元年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公元66年 2月20日 汉明帝永平八年 《后汉书·天文志》

汉明帝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凌太微,至上阶,凡现五十六日去柳。

公元141年 4月10日 汉顺帝永和六年 《后汉书·天文志》

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星。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西北,历毕昴。甲申在东井,遂历舆贵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

公元218 年5月28日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后汉书·天文志》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孛星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座。

公元295年 4月23日 晋惠帝元康五年 《晋书·天文志》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公元374 年2月13日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晋书·天文志》

宁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于女虚,经氐、角、亢、轸、翼、张,至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氐。

公元451年 6月26日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宋书·天文志》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见卷舌,入太微,逼帝座,犯上相,拂屏,出端门,灭翼轸。

公元530年 9月27日 北魏庄帝永安三年 《魏书·天象志》

永安三年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见东北方,在东台中一丈,长六尺,正白色,东北行,西南指。丁酉距下台上星西北一尺,而晨伏。庚子夕见西北方,长尺,东南指,渐移入氐,至八月己未渐见,癸亥灭。
公元607年 3月18日 隋炀帝大业三年 《隋书·天文志》

大业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至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

公元684年 10月7日 唐武帝后光宅元年 《新唐书·天文志》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

公元760年 5月22日 唐肃宗乾元三年 《新唐书·天文志》

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见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余不见。

公元837年 2月28日 唐文帝开成二年 《新唐书·天文志》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见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光耀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余丈,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无歧,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余,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

公元912 年7月17日 梁太祖乾化二年 《新五代史·司天考》

乾化二年四月壬申,彗出于张,申戌彗出灵台。

公元989年 9月3日 宋太宗端拱二年 《宋史·天文志》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日本并因此更改年号为永祚。

公元1066年3月20日 宋英治平三年 《宋史·天文志》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在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泊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北,有星无芒。彗益东行,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座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有星孛气,如一升器,历营室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

公元1145年 4月18日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宋史·天文志》

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销。

公元1222年9月29日 宋宁宗嘉定十五年 《宋史·天文志》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出右摄提,光芒约三丈以上,其体小如木星,凡两月,行历氐、房、心乃没。

公元1301年 10月27日 元成宗大德五年 《元史·天文志》

大德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余,至天市垣,巴蜀之东,梁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

公元1378 11月11日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明史·天文志·客星篇》

洪武十一年九月甲戌,客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

公元1456年6月9日 明景宗景泰七年 《明史·天文志》

景泰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公元1531 8月26日 明世宗嘉靖十年 《明史·天文志》

嘉靖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罇,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宿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

公元1607年10月27日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明史·天文志》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于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

公元1682年 9月15日 清康熙二十一年 《清朝文献通考》

七月己巳,彗星见东北方,白色,尾迹长二尺余,指西南,在井宿北河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余。

就这一年,“哈雷彗星”被发现

公元1759 年3月13日 清乾隆二十四年 《清朝文献通考》

二十四年三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余,指西南,每夜顺行,十余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在张宿,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隐伏。

哈雷的预言被成功证实。吹过的牛实现;

公元1835年11月16日 清道光十五年 《清朝续文献通考》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十一日彗星见。

公元1910年4月20日 清宣统二年 《清朝续文献通考》

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东北方云中彗星出见,尾指西南方。因在云中,未能考测。初五日寅初一刻,东北方见彗星,在外屏之北,尾指西南危宿土公吏之间,测得彗星高四度,正东偏北十五度,嗣于十六日不见。四月十八日戌正三刻,正西偏南柳宿间彗星出见,尾指东南,翼宿名堂之间,测得彗星高二十六度,正西偏南十二度。日渐微,至五月三十日不见;

公元1985年底至1986年5月

哈雷彗星回归地球(1986年4月11日距地球最近,约6300万公里),此时的大部分华夏族对天象已经失去了敬畏感;

据说下一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是大约是在2061到2062年。北极狼的想法是发射探测器接近并登录哈雷彗星,在上面固定好摄像头,然后跟随哈雷彗星的足迹,一起全程直播周期约为76年的太阳系冒险之旅!

乘坐哈雷彗星直播太阳系……(附哈雷彗星所有出现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哈雷彗星   宋史   后汉书   轩辕   北极   太阳系   彗星   元年   公元前   天文   公元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