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有些人没干坏事,却常常心虚胆怯、心悸神慌不能自主,甚至气郁胸闷。

夜哭的小儿,可能和心包湿热有关。

由于心主神志,肺主魄,肺所呼吸的湿热之气进入身体,蒙蔽心窍,就容易出现哭闹之症。

还有人气血失调,痰火结于心胸,蒙扰神明,以至精神抑郁,表情呆板,不思饮食,哭笑无常,语言错乱。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以上,均可用到菖蒲郁金汤。

菖蒲郁金汤,出自清代《温病全书》,具有清热利湿、化痰开窍之功。

原本主治身体里面潜藏的风热,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暂时热退身凉,而胸腹(包括心包)之热不除,继则灼热自汗,烦躁不眠,神识时昏时清,夜多胡言乱语,脉搏跳动频繁,舌紫红,四肢冷,症情较轻者。

舌紫红,通常是因热毒炽盛,伤及营血引起的血气瘀滞之症。

简单来说,就是主治病后湿热痰浊蒙蔽心包,发热不严重,神昏乱语等症。民间形容一个人神志混乱,常用猪油蒙了心来形容。这个猪油实为痰浊。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组成:

石菖蒲,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心,木通,淡竹沥(冲),紫金片(冲)。

方以石菖蒲、郁金、紫金片开窍辟秽,止汗除烦,定神识。

丹皮清血分之热,让脉搏跳动正常。

连翘、栀子、灯心、竹叶共清气分之热,尤清心间烦热,并以利尿的方式将邪气透发出身体。

竹沥清热化痰,助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具体来说,

石菖蒲,化湿和胃,通心脾肝胃之气。是治神志病的良将。

石菖蒲长于水中石上,其香能醒神,辛可制风,温可通络,苦可燥湿化痰,辛苦之性能上能下,聚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于一体,有通关复苏通九窍之效。是治神志病的良将。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郁金分川郁金、广郁金两种,川郁金长于活血行瘀、清心除烦,多用于血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等,还用于湿浊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以及痰气壅阻、闭塞心窍所致的癫狂等证。

广郁金长于疏肝行气,散血瘀,行气解郁,尤以疏解气血之郁见长,气血得舒,津液便得调,不致四散流窜。

故本方以川郁金更为适合。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且因其能使皮毛开合得到管理,就像将肌肤毛窍安了一把锁,防止津液外泄。故对于自汗效果亦佳。

紫金片是用多种中药制成的中成药,五倍子以及麝香和冰片还有慈姑都是制作紫金片的重要原料,制成以后的紫金片能解暑降温,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三味共同开窍辟秽。

牡丹皮清血中之热,避免血热引起气滞瘀阻。

气芳香,苦燥微寒,入心肝则清热凉血,入肝肾则泻火养体。可将血中的热清掉,将血中欲燃不燃的火灭掉。

还能将血中的瘀散掉。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为要药。可避免血瘀导致气滞,气滞形成上火。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连翘、栀子、灯心、竹叶清热,尤清心间烦热,让邪有去处。

连翘苦,微寒。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心热、消肿散结。

栀子苦寒,上入心胸清透郁热以除烦,下入导火下行以除热。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灯心,降心火,通肺气,为其专长。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若是不降心火,心火炽热,会移热入与它相表里的小肠,小肠邪热顺势入膀胱,与其内的水液交织,成湿热之邪,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尿尿出问题,发为淋症。

故能祛心火通肺气之灯心草,既是利水药,清热药,又是利尿通淋药。又因心火降而神宁,可治小儿热惊、心烦夜啼,以及与之相关的水肿、喉病等。

竹叶入心肺胃经,以辛凉清宣而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让邪气有去处。

淡竹沥清热豁痰

痰浊内阻,会蒙蔽心窍而致胡言乱语,甚或发烧发热,淡竹沥清热豁痰效佳,助菖蒲郁金化痰开窍神清气明。

一味清代妙方:菖蒲郁金汤,祛湿消痰,善治多种病症

多味水煎服,防气血瘀滞,除湿热痰浊蒙心,治胸腹热,汗出,烦躁不安、夜寐不宁,神志昏蒙等。

由于本方除湿热痰浊功效佳,故还可用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儿夜哭与心悸,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菖蒲   郁金   紫金   灯心   治多   石菖蒲   连翘   心火   栀子   湿热   竹叶   妙方   病症   清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