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

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

张 翔

回望北川,达坂山以巍峨之势横亘在河湟谷地的北部。

白居易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形象的描绘正好与河湟谷地与达坂山区的物候特征相吻合。随着海拔的逐渐增高而温度逐渐降低,才有了北川地区山野植被垂直分布的奇妙景观。随着我们从河谷向山顶进发,不同季节的高原景色也像丹青高手描绘出的一幅幅佳作,在我们的眼前依次展现出来。

我要在达坂山麓的察汗河,在一片片灿烂盛开的杜鹃花丛中,欣赏北川发源地——达坂山的挺拔与美丽。

一条欢快的山溪奔涌而出,犹如一位娴静美丽的导游,已经站在我们的眼前,准备用清亮亮的嗓子引领我们前行。

山势逐渐高峻突兀起来,而两边的景色也显得十分壮美。河湟谷地夏日景色完全被这大山隔绝开来。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感到这里还是初春时节,冰雪刚刚融化。在这大山的峭壁上,柏树的身姿依然挺拔,一抹淡淡的绿色已经将她的姿态与其他植物群落区分开来,这,就是察汗河早春的第一抹春色么?

越向峡谷深处进发,山势显得越为峻峭,逐渐寒冷的气候告诉我们,这里的海拔已经在3000米左右了。峡谷中的植被分布开始变得层次分明起来。举目眺望,南坡上大片大片翠绿的杜鹃灌丛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呵,高山常绿杜鹃,这神奇的精灵,就这样在大峡谷里成片成片地分布着,在春寒料峭的山谷,展示着她那高洁卓越的风姿!

到现在,我才发现,达坂山麓最让我精神为之一振的,正是这漫山遍野的杜鹃林,是这在罡风中怒放的杜鹃花!

一簇簇杜鹃的枝干是极为粗糙且坚硬异常的,看上去与河湟老农饱经风霜的大手一样,而手里头高举的却是片片肥硕嫩绿的杜鹃叶片,这叶子北川人称之为“冬青”。这名字似乎更加贴切,冬天叶子也是青翠的,这正是高山杜鹃独特的性格。其实,这杜鹃的枝干尽管坚硬粗糙,质感却十分细腻,小时候我就看见村里的雕刻艺人用它做为雕刻印章的材料。外表粗糙而质地细腻,犹如北川人的性格一样,真是让人倍感亲切。

高山常绿杜鹃的花蕾是粉红色的,比谷地里的牡丹花还要硕大艳丽。粉红的一骨朵一骨朵的花蕾被杜鹃的绿叶托举着,显得更加娇艳。

然而,这娇艳的花蕾绽放出的花朵却不是粉红的,而是洁白如雪。闻着杜鹃花的清香,我仔细地数着,从一朵花蕾中绽放的花朵少则十五六朵,多则十八九朵,真是花团锦簇呵!那由单花簇群生为大花球状的花型,在我眼中还没有哪一种花卉的形象如此直观地象征着团结和和睦。

山坡上,粉红色的低矮的紫叶杜鹃主宰了这里的世界,而枝干高大虬劲的高山白杜鹃则点缀在粉红色的杜鹃花海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杜鹃真可谓是高寒峡谷中的奇女子,她既能高大挺拔,又能低矮纤弱。既能在寒风中娇媚动人,又能在阳光中热烈歌唱。是的,只要是了解杜鹃花性格的人,没有不喜欢她的。

园林研究专家陈有民先生很有感慨地说过,梅、兰、牡丹是我国的名花,那都是中原一带名流喜欢的花卉。而高山杜鹃花却不一样,她的平民性格和极强的生命力受到多个民族的喜爱。而在达坂山南麓,盛开的杜鹃花正是高原上世居民族的象征:团结、热烈、灿烂、多姿……我们怎能不在无边的杜鹃花丛中陶醉呢?

如今,与大山深处的杜鹃花、金露梅、银露梅和刺玫遥相呼应的,则是公园里、道路旁、屋舍间的槐树、暴马丁香、榆叶梅、北美海棠、槭树、五角枫等树木,他们从不同的地域翩翩而来,在北川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勋章菊、秋英、大丽花、蜀葵等花卉灼灼开放,共同装点着五彩缤纷的生态长廊。

北川的冬季漫长且色彩单调。除了皑皑白雪和袅袅炊烟给人留下一点点静态的印象和动态的念想之外,似乎再没有太多的留恋了。

其实,这些单调的景观并不能代表这个时节北川炽热的情怀。北川的农民画家,早就把大美的山乡生态图、农家丰收图、小康美满图、科技下乡图、文化富民图、乡村振兴图以及浓浓的“年味儿”都统统收进了闻名遐迩的北川农民画里了。姹紫嫣红,神采飞扬,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这,不就是四五千年以来,古老的河湟彩陶艺术之光在先民和现代人之间持之以恒的照耀和传承吗?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里,我们还是走进北川农民画的故乡——新添堡村,走进农民画所营造的浓烈的乡情乡景里吧。

不久前的一个丰收时节,北川农民画家贺生福、史家星被家乡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所感染,各自绘就了一幅长2米宽0.8米的《花海致富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朔北藏乡——边麻沟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贺生福的画描绘了秋季的边麻沟花海。公路上车辆奔驰、花海里游客如云、大棚间蔬果水灵、田埂上蝶飞蜂舞、蓝天里民歌悠扬……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可圈可点。贺生福有点激动地说,创作这幅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民画,我用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为的就是把我们北川农民的幸福生活记录下来。

而在北川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史家星的同题作品中,他以巨型的花坛喷泉为中心,花坛周围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或三三两两漫步,或撑着阳伞赏景交流;背景里田舍俨然、林木葳蕤、山峦起伏、云蒸霞蔚。层层叠叠的烂漫山花,有序环绕,画面中间“幸福像花儿一样”几个拙朴的字格外醒目。

北川人将农民画《花海致富图》中展现的主题叫作“花海经济”,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田园景观、特色产业、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乡村特有资源成为北川经济提质升级的全新资源。

徜徉在北川农民画描绘的风景长廊里,古老彩陶上先民欢乐舞蹈的场面与现代农民在花海里歌唱的情景交替互现:在北川农民画里,珍藏的是农耕时代北川地区由蒙昧时期到农业文明形成的过去;再现的是新时代北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进程;最有时代感的,还是近年来北川农民脱贫攻坚奔小康、齐心协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已经60多岁的村民刘成社是大通农民画的传承人之一。当问及新添堡村农民画发展的历程,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北川农民画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几十年来,先后涌现出一批农民画创作人员,形成了以新添堡村为中心的农民画“创作基地”。北川农民画广泛吸收年画、皮影、剪纸、刺绣、雕刻、卡通画等艺术表现手法。造型夸张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内容丰富,直率地表达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充满欢乐美好的气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最难忘的是1991年冬天,我们新添堡村举办第一届农民画‘家庭学习班’”,刘成社说。那年邀请赵继光、秦环玉、陈荣满等著名画家为村里的三十多名男女农民画爱好者授课。培训在朱锦忠家中举行,天气变冷的时候,大家围坐在朱锦忠的“画室”里,听授课老师讲解示范;天气好转出太阳了,大家就围坐在院子里听老师传授技艺。

在北川农民画家的影响,这片深厚的乡土艺术的土壤里,也有热爱高雅艺术的人才脱颖而出。裴发邦,就是从景阳镇苏家堡村一户农民画匠人家走出去的“金凤凰”。或许是因为出身于世居北川的多民族大家族,他从小就受到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待人热情、质朴,浑身上下洋溢着艺术的气质,眼神里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裴发邦在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深造后,从此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在漆画、水彩画的创作上推陈出新、收获满满。而他的创作宗旨竟然如此朴实——“把绘画艺术带给千家万户”。

裴发邦的作品以西北少数民族题材为主,主题鲜明、画风明快,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民族亲。2010年9月,受日本横滨吉田町画廊的邀请,裴发邦带着他的30余幅民族风情画作飞赴日本,参加在东京、横滨等地举办的“裴发邦作品展”。主办方还特意请裴发邦带上他的马头琴,在展览开幕式上演奏。

北川人生活在景色如画的村镇里,北川农民画的作者们将“花儿一样的幸福”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然生态之美与人文艺术之美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而传统的农民画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漆画、水粉画水乳交融,熠熠生辉。一代代北川画家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的笔下,北川的美丽远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立足河湟流域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布局,保护和加强乡土风情村落建设,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集中连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积极融入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风貌之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而我却微笑着说:“家在北川,岁月如画。”

花儿少年舞翩迁,风吹麦浪香北川。

时至秋分,我在阵阵麦香里走进了东峡镇一座新建的粉墙黛瓦的民居里。主人家专门为我们设置了一间宽敞明亮、书香弥漫的客厅兼书房。

书香浓郁,环境雅致。就像母亲开始准备为儿女们裁制过冬的衣裳一样,我开始选择大量有特色、接地气的有关北川的素材、词汇,我想用最为质朴素雅的文字,为北川赶制出一篇温温暖暖的颂词,和那些色彩艳丽的服饰一起,为金秋的北川再增添些色度和温度。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郑重地翻开《诗经》,吟诵那些历经岁月打磨依然熠熠生辉的诗句,感受农耕文明滋养华夏大地的沧桑历程。

呵呵,在这首《周颂·丰年》中,我找到了与出土于北川的那只舞蹈纹彩陶盆上的画面最为吻合的描述,因为这首诗歌中的意境竟然和先祖们的北川如出一辙——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译文应该是这样的:“好多的庄稼呀,我们又有高大的粮仓了,丰收了是吧?成万上亿,太多了,太多了!我们有多余的粮食就可以酿酒,献给祖先们。列祖列宗,你们看看我们的各种礼节、礼品,样样都非常的齐备!于是执礼官代替先祖发话了:给所有的人降福吧。”

这就是颂的魅力,简单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古时候人们祭祀祖先的场面,更加感受到先民的敬畏之心。古老的北川,最应该有资格领受这样的赞颂和歌咏的。

时移世易,人杰物华。而今,火热的岁月,正在给我们展现不一样的惊喜:北川的天空变得更加明净而爽朗了;北川河的径流量变得一年比一年大;北川的物产越来越丰富、年景越来越丰稔了——这是北川人的幸事!

秋色烂漫,风吹麦浪。依偎在北川的怀抱里,我们更能够感受时代起伏的脉搏,更能够近距离聆听父老乡亲真挚的召唤,更真切地读懂有些沉甸甸的词组:美丽与和谐,追忆和缅怀,感恩和敬畏。这应该是黄河上游这方地域的未来,最为生动的表情……

还是用一首湿漉漉的北川花儿,表达此时此刻对北川大地的依恋吧:

达坂上开下的杜鹃花,

枝干儿硬,

骨朵儿大,

再不像刺玫花把手扎;

晒干的乡情心尖尖上挂,

热炕上焐,

马车里拉,

陪我着闯一(卦)天下……

回 望 北 川(下)——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走笔

《青海日报》(2021年12月03日 第11版:社会)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谷地   高山   黄河   杜鹃花   枝干   支流   花海   花蕾   乡土   杜鹃   乡村   人文   自然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