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在中医里,有这么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里的正气指的又是什么?

就个人的理解而言,这里所说的正气,含义较多。若是总体来看,只要是对我们人体有益的气,都可以将其称之为正气。而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脾胃之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只是简简单单的这样叙述,估计还是太抽象,接下来,我用实例来分析一下。


有一位30来岁的男性患者,年龄看似不大,但体质却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总是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很难康复,而且还需要打点滴才能稍微好的快一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发病后,会咳嗽、多痰,还伴有胸闷、气紧、畏寒以及乏力等,有时还会便溏。患者在听取多方建议后,就卯足了劲儿地放在了调节免疫力上,但效果还是不明显。


于是,就找到了老师,刻诊时,见患者面色黄,头发枯槁,舌体胖大发白,苔白厚而腻,脉象有些滑濡,且舌尖和舌边嫩红。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老师给出的结果是,患者正气太弱。并且猜测到患者的酒局、饭局、应酬应该不少?


于是就让患者用莲子肉二十钱,薏苡仁二十钱,砂仁二十钱,桔梗二十钱,扁豆二十钱,茯苓四十钱,白术四十钱,山药四十钱,人参四十钱,炙甘草四十钱,陈皮二十钱研成细粉拌匀,每天取六钱,加入一到二个鸡蛋做成蛋羹。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内容开篇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老辈人留下的实践真知。


上述提到,患者特别容易感冒,而且难以康复。这就说明患者体内正气太弱,邪气容易反复袭扰。


而这里所提到的正气,主要就是脾胃之气。患者多酒局、多应酬,这极容易伤脾。再加上面色黄、舌体胖大、舌淡苔白厚而腻、脉象滑濡,便溏等。这几乎都是脾虚之症的特点。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样也是营卫之气之源。此外,脾土能生肺金。而肺又恰巧是输布和运行营卫之气的动力之源。那么此时,脾虚,肺也虚。脾肺之气自然就会不强。而直接结果就是营卫之气的输布失常。自然而然,体虚多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要如何应对呢?

主要就是脾肺通治,也就是既能补脾,又能补肺。从而达到培补营卫之气以及正气的目的。


其实,上述所提到的组方这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参苓白术散。其组方能达到健脾益气,利湿止泻;同时还能引得脾气上行入肺。从而达到培土生金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脾肺同调的效果。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辈人留下的经验之谈!健脾养肺是根本

此外,就是患者还有了热邪。因为患者有舌尖红、脉象偏数的症候表现。因此,就可以加入麦冬和沙参来养阴清热。


这也就是以健脾养肺来增强“正气”的。


谈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玉屏风散》不是同样也可以健脾固表吗?那在这儿用合适吗?

我的回答是,不行的。就单单以健脾来说,它还远不及参苓白术散来的实用。而患者的上述症状,也告诉了我们,若是不用健脾除湿和补中养肺的策略,就很难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脾胃之气,是我们人体的正气之本。而固护脾胃之气,也就是固护我们的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正气   惠民   脉象   老辈   目的   白术   脾胃   经验之谈   舌尖   面色   应酬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