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燥湿化痰类《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

二陈汤—燥湿化痰类《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


第一 组 成

半夏(汤洗七次)、陈皮各150克、 白茯苓90克、炙甘草45克。

二陈汤—燥湿化痰类《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

第二 用 法

上药为粗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第三 功 能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第四 主 治

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苔白腻,脉象滑。

第五 应 用

男科临床适用于男性不育之少精子症、死精子症、精液酸碱度异常、精子过多症。性欲减退、阳痿。

二陈汤—燥湿化痰类《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

第六 方 义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陈皮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第七 新 解

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药也。方中入脾经药2种有半夏、陈皮;入心经药2种有白茯苓、炙甘草。从药物功能分类来看,止咳化痰药1种有半夏,理气药1种有陈皮,渗水利湿药1种有茯苓,补气药1种有炙甘草。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足太阴脾经药也,脾为生痰之源,喜燥恶湿,气顺则痰降湿运;茯苓渗湿健脾;甘草益气健脾。众药合用,则湿去痰化,脾得健运。

第八 按 语

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大凡痰湿为患诸病,基本上是以此方为主加味治疗。

第九 原 文

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㕮咀。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第十 文 献

《医方考》: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

《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症,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

《古今名医方论》: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

《张氏医通》: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

《医林纂要》: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半夏之辛,本润肾补肝,开胃泻肺,去湿行水之药,而滑能通利关节,出阴入阳,是能治水滞下行,故主为治痰君药;水随气运,水湿之滞而成痰,以气不行故也,橘皮之甘苦辛温,主于行气,润命门,舒肝木,和中气,燥脾湿,泻肺邪,降逆气,故每合半夏为治痰之佐;痰本水也,水渍土中则为湿,湿积不化则为痰,茯苓生土中而味淡,专主渗土中之湿;脾不厚不能胜湿,故甘草以厚脾,然不多用者,以甘主缓,过缓则恐生湿也;生姜之辛,亦以行湿祛痰,非徒以制半夏毒也。

《时方歌括》:此方为祛痰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风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2:40):乌梅滋阴敛肝,佐甘草合和,取其酸甘化阴以滋胃津。方中夏、橘虽贵在陈久,仍不失劫阴之弊,伍以乌梅兼制半夏之燥性,使半夏之燥性尽失,而无伤阴之虞,乌梅生津而无滋腻之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乌梅之功厥伟,其功不可泯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处。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之功,后世多忽而不察,失其制方之本旨。

二陈汤—燥湿化痰类《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

二陈汤—燥湿化痰类《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燥湿   乌梅   医方   半夏   生冷   陈皮   茯苓   脾胃   男科   甘草   生姜   常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