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父亲三次到日内瓦,试图劝说儿子回国,为什么没有成功?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有3次到瑞士日内瓦探亲看望儿子杨振宁一家的经历,其中有试图说服儿子回国的意思,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一、21年后父子首次重逢在异国他乡

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在1957年初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国内批准了杨武之第一次去瑞士日内瓦探望儿子杨振宁。

20多年后,父子再次见面,杨武之还没有特别强烈地想说服儿子回国的意图,虽然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杨武之希望儿子回国,但是另外一方面,他觉得目前儿子应该留在美国,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杨武之也是曾经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

杨振宁的父亲三次到日内瓦,试图劝说儿子回国,为什么没有成功?

等到1957年10月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老师张文裕试图劝说他们2人回国,但是,这个时候正是国内开展“反右”运动,对杨振宁和李政道产生了较大影响,自然担心回国受到冲击,也就以想继续学术研究婉拒了张文裕的劝说。

二、1960年父子再次相聚日内瓦

这一次杨武之到瑞士与儿子一家相聚,带有非常明显的任务,就是统战部门的建议想让杨武之劝说儿子回国,特别是不要儿子去台湾。

杨武之身兼使命劝说杨振宁回国,但是杨武之也曾经是美国留学回国的博士,他是非常矛盾的,当时国内遭遇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等。

杨武之希望儿子回国效力,但是国内的环境让他非常矛盾。杨武之感觉国内各方面有些失序,他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劝说杨振宁回国来呢?杨振宁回国继续做研究基本不可能。但是杨武之知道,美国政府老是以中国为敌,他们又都在国内,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这一次杨武之的心情应该是更复杂的,并没有一定要求杨振宁回国。

三、1962年夏天父母三探日内瓦

1962年夏天,杨武之和夫人一起到日内瓦与儿子相聚,这一次杨武之也带有说服儿子回国的使命。

杨振宁的父亲三次到日内瓦,试图劝说儿子回国,为什么没有成功?

1962年夏,杨武之和夫人第三次赴日内瓦看望杨振宁,杨武之这次热情地向杨振宁介绍国内一天天好起来的情况。但是杨振宁的母亲打断了杨武之的话,说:“你不要专讲这些。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 站排站了三个钟头, 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 有什么好?”

杨振宁的母亲说的是实话,而且也不希望儿子回国忍受这样的经济状况。

杨振宁的母亲管理家里生活,艰难她是最清楚的,而且到日内瓦后,看见瑞士的生活,天差地别,她怎么可能让儿子回国呢?

因此,杨振宁对于国内的情况应该是有了更实际的了解。

这种情况下,要他下决心回国是有点勉为其难。

但是,杨振宁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血液里面是中国人的血,是一直在做着回国的准备,包括他从来不与美国核武器之类的研究部门打交道,就是为了回国方便(因为涉及美国核心机密的科学家是不被允许回国的)。

网上有传言说杨武之因为儿子杨振宁不回国,要断绝父子关系,完全是造谣,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

杨武之在文革期间也曾经受到隔离审查,停发工资,全家人的生活还靠杨振宁汇到瑞士银行的钱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作为父亲,一个有留学美国博士经历的教授,怎么可能不了解国内实际情况和杨振宁回国后面临的可能性呢?又怎么会与儿子断绝关系呢?

杨振宁是他父亲和一家人的骄傲,爱护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要断绝父子关系呢?

杨振宁的父亲三次到日内瓦,试图劝说儿子回国,为什么没有成功?

杨振宁的父亲三次到日内瓦,试图劝说儿子回国,为什么没有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日内瓦   诺贝尔奖   儿子   父亲   瑞士   之和   美国   父子   母亲   国内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