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了!关店300家的海底捞

#媒体人周刊#

我们一家,曾经是海底捞的忠粉,但,近5年来,没再去过一次。

不吃了!关店300家的海底捞

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

家有贤妻,爱好火锅。

我们生活在湖南的一个地级市,老婆是当地人,大概是湖南和四川的歺饮口味都喜欢吃辣,老婆酷爱吃火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当地都没有正宗的火锅,所以每次出差、旅行,老婆大人到了目的地,只吃火锅,哪怕是厦门、珠海、三亚这些地方,都要找正宗的火锅(这里的火锅仅指川味火锅)。

大约10年前,老婆说长沙开了海底捞,在黄兴路步行街,非要拉着我去吃。

我在那个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火锅店,一开始听名字,以为是粤式“打边炉”,老婆说是川味火锅,当时,儿子刚刚1岁多一点,带着孩子开车150公里,专门去吃,听起来挺疯狂。

第一次走进海底捞,还是挺开心的。

排了好几十号的人在外面等位,我们和服务员说了一下情况,带小孩子不方便等,很快就安排了座位,两口子开吃的时候,在征得我们的同意后,准确地说是我们提出要求,麻烦服务员帮忙照看一下小孩,专管员把孩子抱到了儿童游乐区,说起来其实挺担心的,没吃两口,就跑过去看小孩哭了没有,结果真的是奇迹,儿子玩得不亦乐乎,很少有的机会,可以安安静静地吃顿饭。

一下子就喜欢上海底捞了,这之后,提供充电器、围裙、眼镜布、变脸表演、拉面SHOW、为女士提供美甲服务等等,那怕是在外面等位时的酸梅汤、小零食什么的,都觉得真好,那两年,几乎每周都要去吃一次。

味道,改良版的川味火锅,也挺好吃。

更有意思的是,老婆的闺蜜是一个更疯狂的海底捞控,那时候,海底捞刚刚开放24小时营业,闺蜜小姐经常去北京,我们城市飞北京的航班,是临晨1:30左右到T2,这姑娘下了飞机第一件事不是去酒店,而是拖着行李箱,直奔最近的海底捞。

那时的海底捞,真心强悍。

这就是曾经,当时,我们真的挺盼望海底捞能来三线城市开店,竟是一个小梦想。

不吃了!关店300家的海底捞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

慢慢没有感觉了。

大约5年前,海底捞上市了,各种资本故事扑面而来,包括跟着老板一起创业的服务员逆袭成功什么的,眼花缭乱。

一个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在资本市场寻求更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借助于上市公司的规范管理和较为透明的财务监管机制,让企业能够更上一层楼,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甚至海底捞的上市,为国内餐饮企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一个样板,即:产品+服务+氛围,标准化后的想象空间还是有的,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现实中的海底捞似乎不那么真诚了。

过期的豆花上桌、毛肚的缺斤少两,然后是开发副业自嗨锅,疫情过后逆势涨价,直到最近的关闭300家门店,曾经的海底捞已经不是那个曾经了。

大约5年前,我们最后一次走进海底捞,应该是在北京,记得是在北医三院附近的一家。

没有多少候桌的人,去了直接上桌点餐,该有的服务都有,只是觉得服务员热情的过度了,本来几个朋友吃个火锅,就是图个自在,但是站在桌旁的服务员,时不时的要插进来和你共同探讨一下话题,拦都拦不住。

吃火锅其实就是最开始的那半个小时,猛吃一会儿后基本吃不动了,剩下的时间,其实是借着热气腾腾的氛围,聊天吹牛侃大山,烟火气,一直是火锅的灵魂,要的就是热火朝天、杯盘狼籍中的片刻放松。

帮你清理桌子的服务员再一次热情地走来。

我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追求翻台率的海底捞,服务的最高境界。

3年前,我们一家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儿子学习《大熊猫》的课文,我们趁着周末去了成都。

短短两天半时间,吃了5顿火锅,从高逼格到串串香,实际上火锅,在好吃爱研究的四川人努力下,已经细分到了很多领域,鸭血、鱼头、毛肚、鱼嘴、鸭肠、郡肝、牛肉、虾蟹等等,特色鲜明的火锅比比皆是。

而且,火锅店的服务一定是让人感觉自在、放松。

最好的服务,一定是在需要你出现的时候出现,在不需要的时候悄然离去,就像《朋友》里唱的一样。

如果我正沉浸在烟火街巷的时光里,请你离开我。

我需要你的时候,大吼一声,你应一声,哪怕你比我的声音还大,但透着真、透着热,就是朋友,就是宾至如归。

两年前,我们的城市,来了两家海底捞,但我们一次也没有去过,留下的,大概只有会员卡里上万的积分。

然后,听说海底捞的老板成了新加坡人。

不吃了!关店300家的海底捞

图片来自网络

疑问

海底捞对中国餐饮行业最大的推动,一定是将服务做到了极致这件事。

让高端餐饮的服务形态,进入大众的餐饮领域,这种跨界的创新能力,是海底捞从偏安一隅到行业老大的主要原因。间接也推动了包括火锅在内的许多餐饮企业在服务上下功夫。

让老百姓外出吃饭的时候,得到好的服务,海底捞功不可没。

但是,对于一个餐饮巨头来说,极致的服务,是不是能够“一招鲜,吃遍天”?能够包打天下,能够长盛不衰?存在着许多疑问。

一问海底捞:餐厅的第一位要素是干净好吃,还是人盯人战术?

二问海底捞:近五年来,上市以后融得的大量资金,用于口味本身的研发、新菜品、供应链建设等等,比例几何?

三问海底捞:在追求铺店、频效、翻台率等大数据管理的科技进步时,产品过期、缺斤少两的大数据管控又如何解决?

四问海底捞:在商场入驻里获得巨大让利的条件下,吸引人气的能力还有几何?

五问海底捞:资本逐利的迅速扩张中,人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摆在企业发展的什么位置?

六问海底捞:当服务已经做到让客户感到别扭难受时,是否还在刚性地要求一线人员按部就班地机械执行?

七问海底捞:关店300家后,人员不下岗的分流方案具体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性?是新闻需要,还是似是而非?

八问海底捞:在主业的菜品水平止足不前的条件下,副业自嗨锅的市场自信来自哪里?还是说基本上是一个资本的题材故事?

九问海底捞:大幅提价的原因,仅仅是很容易复制的服务力吗?

消费碎片化时代,忠粉一个品牌很难,海底捞曾经是我们认为可以一直坚守下去的店。

慢慢慢慢没有感觉,

慢慢慢慢没有烟火,

你和资本疯狂起舞,

我们却在翻台深处慢慢转身,

爱,不能久,不能够,不能太容易拥有,

不能太轻易信任。

可惜了曾经多年的追逐,

今后,大概率不会再走进那间曾经热情无比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海底   缺斤少两   副业   北京   服务员   烟火   火锅   年前   资本   老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