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了我们,神州大地亿万人民沉浸在悲痛当中。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民开来说是及其悲痛的一天,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我记得我父亲说,当时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整个村的社员当时都在地里干活呢?当时有人高喊:“毛主席去世了、毛主席去世了!”

村民的第一反应就是骂那个人:“你敢诅咒毛主席,你什么思想啊?”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毛主席追悼大会

当真的确定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当时在地里干活的整个村民,全部都愣在了那里,痴呆呆地看着远方......!不知道过了多久,地里的村民都是放声大哭。

那种发自内心的哭,真的就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了一般,就仿佛天塌下来了一样!

在当时的社会,对于毛主席的去世,真的是悲痛万分,整个神州大地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时,一位在北海舰队工作的同志来南京看着自己的首长。没等战友说话,首长就问道:“最近部队情况怎么样?”

战友说:“首长还是要安心养病,病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

首长无奈的说:“自己到舰队工作时间不长,没做出什么成绩,有负毛主席的重托、有负组织重托。”

接着又说:“现在也不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怎样了?我17岁就听毛主席讲话,我自小没有读过书,是毛主席把我从一名旷工培养为一名革命战士!特别想你毛主席......”

没等他说话,听到一声报告,随后一名警卫员走了过了,递过来一份文件。

首长接过文件后,打开文件一看,顿时痛哭了起来,嘴里直念着:“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随后直接倒在了地上!

身边战友急忙过了把他扶起来,问道:“首长,怎么了?毛主席怎么了?”

这位老人哭着像一个孩子一样说道:“毛主席走了、毛主席离开我们了!毛主席?我再也听不到你对我的教诲了?”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人民悼念毛主席

其实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都非常痛苦。但是这位老人为何表现的异常难过,还痛苦道:“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的教诲了!”

这位老人就是开国中将丁秋生,一个从煤矿中走出了开国将领。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与毛主席有些非常特殊的感情,用他的话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的现在,是毛主席给我了一切!”

1913年11月9日,丁秋生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莲花桥的一个穷苦人家,距离毛主席的老家非常近。

在当时的那个中国,穷人的命运似乎只有两条,给地主家打工或者外出谋生!

丁秋生的父亲选择了第二条路,在他还未出世,父亲就外出谋生,而且这一走就是杳无音信、从此下落不明。

丁秋生出生后,全家就没有了生计,母亲靠着族亲和乡亲的救济抚养丁秋生。童年的丁秋生虽说有母亲,但是却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

丁秋生7岁那年,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周边的亲人邻居都揭不开锅了。为了活命,就随母亲逃荒要饭来到了江西萍乡。

来到江西萍乡后,开始母子俩以讨饭为生。后来母亲找到一个可以维持生计的活,在旧中国,难以想象丁秋生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

1924年,丁秋生为了不让母亲那么辛苦,在看到安源煤矿招工后,只有11岁的他就进煤矿当了一名童工。

煤矿这样的工作就是现在来说,危险性都是非常大的。何况在旧中国时代,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工人的安全没有任何的保障。

一个只有年仅11岁的孩子,每天在煤矿辛苦的劳作,只为了一口吃的,受尽了压迫与苦难,而且这一干就是6年。

从年幼的不懂事,在经历了苦难和压迫后,在一种传统思想中,经常抱怨命运的不公!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1930年安源煤矿

1930年9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途经江西萍乡,当时部队中的很多人都是工人和农民。在革命初期,工农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革命思想的传播。

一天,丁秋生准备下井时,听工友说:“毛委员到我们萍乡了,还要到我们安源煤矿讲话!”

丁秋生问:“毛委员是谁?”

工友笑了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也是听别的工友说的,好像是个大人物吧!到时候,咱们也去听听!”

一天下午,只听一名工友大声喊道:“毛委员到我们安源煤矿,来给我们讲话了!”

丁秋生听到后,没有打算要去,因为太累了。可是他没有想到,这名工友话刚说完,所有的工友都跑出去了.....

丁秋生一看,自言自语道:“我也去看看吧!”

丁秋生穿着破旧的衣服,来到了工人们经常听资本家训话的场地,看到:

场地中央用木板搭起了一个台子,台子上面摆着几张方桌,几条长凳,台子两边挂着长长的红布,上面写着两行字......

丁秋生问一个工友:“上面写的什么字啊?”

工友说:“上面写的是:打倒资本家,工人求解放;砸烂旧制度,建立苏维埃。”

丁秋生一听问道:“苏维埃是什么啊?”

工友说:“我就认识一些字,等会你听毛委员讲就知道了!”

一会工人越来越多,丁秋生年纪小、个子矮,在人群中什么也看不到。他看到了紧靠台子一侧的一棵大柳树,就从人群中挤了过去,爬上了大柳树上面。

不一会,只见台上一个着军装的人喊道:“工人兄弟们,我们请毛委员给我们讲话”,随即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丁秋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灰布衫,迈着大步走上台中央。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毛主席

向工人们示意后,丁秋生听到:“咱们工人同胞干的是牛一样的活,吃的是猪狗一样的食!是命苦吗?是天生就是这样的命吗?”

工人们听着默不作声,随后听到:“不是命苦,是穷人身上压着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大资本家对你们的剥削和压迫!”

随后丁秋生听到了台上发生振耳的呼喊声:“所以,工人、农民要解放,就要团结起来,打倒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参加红军,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由工人、农民自己来当家做主!”

丁秋生听到和台下的人一样激动的鼓掌,这是丁秋生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也是从来没有人给他讲过这样的话。他明白了自己这一切的遭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整个下午丁秋生的内心都非常高兴,晚上回到家中,他对母亲说:“我要去参加工农红军!”

母亲一听,惊道:“当兵打仗是要死人的,你爸爸没有音信,妈就你这一个亲人,你走了,我可怎么活啊?”

丁秋生听着母亲的话,没有说任何话,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或许是年轻丁秋生一生中做的一件错事、也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他答应了母亲不参加工农红军,到第二天去煤矿时,他和一些工友一起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第三军团特务连四排。这一走,丁秋生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在得知母亲去世,也是到解放后才知道的!生前没有尽孝,作为人子是最大的愧疚......

作为一个17岁的热血小伙,刚参加红军时,丁秋生什么也不懂,打仗时候只知道硬拼硬杀,每到危机关头就主动参加敢死队,带头往前冲。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前,丁秋生由于作战勇敢、信念坚定,被调到了军委当民运干事,主要任务是为中央军委领导机关打前站,由此与毛泽东也逐渐熟悉起来了。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丁秋生将军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行军途中经常向接触过的士兵干部询问一些家庭背景和参加革命前后的经历等。

一次,丁秋生在执行任务后,毛泽东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

丁秋生回答道:“报告主席,我叫丁秋生。”

毛泽东微笑着点了点头,丁秋生接着又说:“主席,我是在安源煤矿听你给工人们讲话后,参加红军的!”

毛泽东听后,感慨地说:“安源出来的同志现在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你是安源的吗?”

报告主席:“我老家是湖南湘乡县的,家里穷,没有读过书,7岁时候和母亲讨生活来到江西萍乡的,11岁就去安源煤矿当旷工了,挖了6年的煤,如果不是遇到主席,我现在还在煤矿挖煤呢?”

毛主席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我们是老乡,你的老家离我的老家很近,大概只有20公里,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丁秋生回答道:“家里还有母亲,父亲外出打工没有音信了?”

毛主席问道:“你参军,你妈妈知道吗?”

丁秋生说:“母亲不知道,我是偷偷跑出来的,说着丁秋生哭了出来......”

毛主席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忠孝不能两全,要给你妈妈写信,等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要记得回家看看她老人家!”

毛主席又继续说道:“我们只有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才能摆脱贫穷,人民才会富裕,国家才会富强。”

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1935年10月20日,国民党军109师向直罗镇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红军以一部兵力引诱敌人进入直罗镇。11月21日夜,主力突然发起进攻,国民党军大部被歼,残部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负隅顽抗。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丁秋生和其他战友合影

在随后的战役中,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了陕甘根据地。

在此期间,丁秋生被调到中央通信警备连。有更多的机会与毛主席接触,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使得毛主席的心情非常好,经常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和谈话声。

有一天晚上,丁秋生照例在查岗。正好碰到毛主席在一个人在散步,毛主席看到他就关心的问道:“你们警备连的同志很辛苦啊,白天传达文件,晚上还要站岗!”

丁秋生笑着说:“主席你每天晚上都工作到深夜,比我们辛苦多了?”

毛主席笑着说:“还是你们辛苦!”又看到丁秋生左臂不灵活!问道:“左臂负伤过吗?”

报告主席:“,是1934年在广昌战役中负的伤,左臂动脉被打断了,当时伤口流血很多。我昏迷了7天7夜。师里专门组织了8个人的担架队,轮流抬着我,日夜不停,赶到瑞金中央医院,很多战士为我输了血,才保住了我的生命。”

丁秋生又说:“那次战斗牺牲了那么多同志,心里很不好受,又有那么多战友为了挽救我的生命献出了他们的鲜血,是党和战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毛主席心情沉重的说:“是啊!经过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但是质量提高了。现在留下来的人都是骨干,将来,我们依靠这些骨干可以把革命队伍发展得很大,把我们的革命事业干得很大。”

然后又语重心长的对丁秋生说:“我们红军干部、战士要学文化、学知识、学军事理论和技术。还要学会做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革命事业做大!”

这次谈话,丁秋生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在空闲时间,发愤学习。随后,在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丁秋生作为首批学员进如抗大学习。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丁秋生将军

丁秋生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知道自己文化底子薄。进入抗大后,学习异常认真,毕业后,作为优秀学员后留校任抗大一分校政工队队长兼指导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丁秋生非常想和其他的同志一样,上前线杀敌。随后他多次向组织申请调往前线,但是每次申请都好像石沉大海一样......结果却等来一纸任命——调任到军委工程学校任政治委员。

丁秋生的内心非常抵触,当时时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谭政找到丁秋生语重心长的说:“红军工程学校,是为了将来我军能够组建空军!把工程学校办好,以后我们就会有空军,就会多打胜仗,工作也是非常艰巨的!”

丁秋生听后,情绪非常激动,根本听不进去,仍坚持要上前线,不愿去工程学校报到。

谭政严肃地说:“你这样违抗命令,是要受处分的。”

丁秋生回道:“违抗命令我也不去!”

“那我只有报告毛主席了!”

毛主席听了谭政的汇报后严肃地说:“命令不执行,那怎么行?军队是有纪律的。不服从命令要处分!”

谭政解释道:“丁秋生向上前线,思想是好的,主席你也是了解他的!”

毛主席严肃道:““越是身边工作的同志,越要严,他不是要去前线吗?让他去看看我们前线的同志是怎样流血牺牲的!”

随后,丁秋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调到八路军留守处巡视团当巡视员。在巡视期间,丁秋生的思想感触非常大,经常听战友说关于前线战事的惨烈,也经常听战友“抱怨”如果我们也有飞机、大炮就好了!

丁秋生深深的感触到,后方任务的重要性,如果后方能够为前线提供更多的物质、更多的保障,我们的战士就能少流血,多大胜仗。

随后丁秋生主动找到毛主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毛主席笑着说:“都去前线打仗了,谁给前线将士提供物质啊?只有把后方建设好,才能保证前线将士的需要!”

丁秋生回答道:“主席,我一定把军校办好,保证完成任务!”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丁秋生将军全家福

随后,丁秋生立即整装赴任。到任后,他带领大家投入到艰苦的建校工作中去,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连校任务。

丁秋生凡事亲力亲为,越是艰苦的工作,他总是带领着大家奋斗在一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秋生调任山东野战军八师政委,离开了延安,离开了自己辛勤建立的军校,走向了前线,开始了战斗生活!

1946年8月率部参加了苏北泗城攻坚战,后配合华中野战军参加了宿北战役,开创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山东野战军一次歼敌3个整旅的战绩。

新中国成立初,丁秋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后任副政委。

1952年国庆节前,丁秋生收到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名的请柬,邀请他赴京参加国庆节观礼活动。

在北京,丁秋生见到了分别已久的毛主席。主席握着他的手说:“好久不见了,你好吗?”

丁秋生向毛主席汇报了离开延安之后的生活。随后毛主席又问他:“你回家看过母亲了吗?”

丁秋生悲痛地说:“主席,我的母亲1944年就去世了,我未能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

毛主席看着丁秋生,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安慰道:“那也应该去看看母亲,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1955年丁秋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一年他来到母亲的坟前,并写了一篇《纪念母亲》来回忆母亲辛劳的一生!

丁秋生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悲痛,自己“衣锦还乡”之时,母亲却早已不在了!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养育成人,自己却没有一天时间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丁秋生将军

1960年7月,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任命丁秋生为新组建的海军北海舰队第一任政委。

丁秋生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海军这一技术性很强的军种,对他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必须刻苦努力学习,才能不负毛主席的重托。

丁秋生在很短的时间里,不顾晕船和旅途劳累,走遍了所有舰艇部队、岸防部队、航空兵部队,却在不知不觉中积劳成疾。

1962年,丁秋生在一次会议上突发心脏病倒下,住下了医院。在此后的岁月中,丁秋生病情非常不稳定,时好时坏。内心非常愧疚,有负毛主席的重托。

养病期间,只要病情稍微好转,丁秋生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我们都说:“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丁秋生早年参加革命后,他的成长与毛主席的殷殷教导是分不开的。

17岁因为听到了毛主席的讲话,离开了母亲,投身于革命事业。其实这样的抉择是非常痛苦的,年少的丁秋生也明白这可能意味着什么。

父亲离家打工杳无音信,母亲和自己又流落到异乡。自己参军离开母亲,他想到了自己离开后母亲没有了依靠,也想到了自己可能会牺牲到战场。

其实无论是很多影视作品中还是真实的历史史料,毛主席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丁秋生的成长,与毛主席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在革命中,毛主席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位亲人。在主席得知他是背着母亲参加革命后,主席也只是语重心长的告诉他:“要和妈妈写信,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回家乡看看母亲!”

因为母亲不让儿子参军也没有错,天底下那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是,如果不革命、没有流血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就一直生活在压迫中!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邀请丁秋生参加国庆节,第一句就是问:“回家乡看自己的母亲了吗?”

丁秋生的回答让毛主席身同感受,但是却也无可奈何。毛主席在1959年回到湖南韶山后,也是第一时间来到父母的坟前,看望自己的父母!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位将军跪地痛哭:再也听不到主席对我教诲了

丁秋生将军

“忠孝不能两全”,或许是那个时代我们的先烈最无奈的事情吧,正如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正因为此,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丁秋生将军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正如他所说:“自己再也听不到毛主席的教诲了!”

身体康复后的丁秋生将军后被任命为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一直到1983年,从学校政治委员的位置上退下来。1995年1月4日丁秋生老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丁秋生将军的一生,与毛主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在与毛主席相识后了参加革命,革命中,主席就像他的亲人一样!人生中,总是有很多无奈,但是在家国危难之际,舍小家为大家,致敬丁秋生老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安源   萍乡   将军   主席   工友   红军   战友   前线   煤矿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