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人?作为大人的我们,先做到吧

文|弥小木

阅读的品位是土壤,什么样的土壤会种出什么样的植物。——吴军

最近娃爸经常看一些短视频,内容大多是一案例一个观点,刚好手边有一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推荐他看。娃爸拒绝得倒是干脆利落,问及原因,他坦言自己不想动脑,看看短视频上的内容挺好的。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会成为孩子的榜样,这其中也包括父母的思维方式。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大人小孩都需要学会辨别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做一个会思考的家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愿意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分享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若不打开孩子批判性思维的盒子,那么未来他们打开的可能就是潘多拉魔盒。”“盒子”的比喻,对大人同样适用。用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进行深度思考很适合。

可千万别被书名给吓到了,看书名《张明楷刑法学讲义》,很严肃。看内容,实际上是一本充满温度的书。不夸张地说,拿到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先是被作者张明楷随书的那封“给读者的信”暖到,这是第一次在书中,看到作者的亲笔信。

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人?作为大人的我们,先做到吧

再是被张明楷教授的那句“刑法学并不是一个智力游戏,它背后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所打动,这或许就是法律人身上的责任感吧。作为曾经读了四年法学专业的人,虽然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的行业,虽然很久没看法律相关的书籍,但是当看到张明楷教授的这句话,内心的某一个角落被触动。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是沉甸甸的,不仅书本很厚,足足有696页,背后传递的理念也是沉甸甸的。

执教近40年的张明楷教授,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是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刑法学家。他在得到上有一门《刑法学100讲》的课程,而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就是在课程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这对于习惯于阅读的人来说,实在是很贴心的福利。

读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就好像重新读了一次刑法学的课程。在《张明楷刑法学讲义》里,跟着张明楷教授,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刑法的基本问题,犯罪的成立条件、形态、具体的罪等等。

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人?作为大人的我们,先做到吧

做个会思考的旁观者

在看日常的新闻时,我们除了作为一名信息的接收者以外,还可以对那些案例进行深入的思考。

日本国际经营学专业教授平井孝志,在他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中,分享深度思考的训练方法中,仅仅收集信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增加思考的切入点。

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有时候会有盲点,如何增加思考的切入点?《张明楷刑法学讲义》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切入点。比如面对“母亲和女友同时掉河里,该先救谁?”,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从法律上看,又是怎样的呢?跟着张明楷教授的思路,会了解到“保证人”与“作为义务”的概念,层层剖析之后,就会了解到从法律的角度看事情,增加了很多的思考切入点。

在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里,张教授设计了100多个具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自己思考,再看张教授的解析。从一开始觉得故事好看,到后面有意识地与大咖进行一场思维的碰撞,慢慢养成思考的习惯。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里的案例,都可以用来做思考的练习,就像张明楷教授说的,他通过案例拆解刑法的思考过程,能让读者体验深度思考的快乐。

关于案例的作用,有人还专门写了一本书。研究竞争战略的井上达彦,在他的《深度案例思考法》中,分享了案例研究的三种能力,分别是:

有张明楷教授的带领,看刑法中的真实案例,活跃我们的大脑,多角度看问题,体验深度思考的乐趣。以后,看到那些新闻事件,哪怕我们不是法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看事情时,习惯去思考,孩子们看在眼中,自然而然会用相似的方式去看事情。

有位父亲曾经分享过,因为他们家住顶楼,每次坐电梯,这位父亲在走出电梯之前,都会将电梯重新按成1楼,因为这样1楼要乘电梯的人,就不用等待太长的时间。这位父亲的举动,从未刻意和孩子提起过。可有一天,这位父亲惊讶地发现,他的孩子在每一次走出电梯之前,也都有了按下1楼键的举动。

言传身教,不过如此。这两年看过很多的育儿书,各种说法都有。最深的体会是,孩子是看大人做什么,而不是听我们说什么。想让孩子如何如何,不如先努力让自己变优秀。

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史蒂文·诺韦拉,分享了一个这样的观点:作为父母,不仅要知道如何抚养下一代,还要知道如何让孩子长大后学会理性思考

希望孩子在未来有主见、会思考,让我们做大人的,先自己学会思考吧。

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人?作为大人的我们,先做到吧

少不了的通识教育

今年看了几本通识系列的书,这对以前只看文学作品的我来说,是很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看过之后,其实挺感谢得到能出这样一系列的通识系列书,有趣又好懂。对于通识知识,只觉得自己了解太晚。

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之前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的图片,朋友们看到后,问了一些奇怪的问题。那时,才发现,也许大家都忽视了通识教育。关于通识教育,非常喜欢硅谷投资人吴军的一段话:

人要想成为社会的精英,首先要在精神上成为精英,这样才能以精英的方式思考,以主人的态度做事,才能超出常人。

通识教育,是让我们的精神成为精英的途径之一。《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是一本关于医学的通识讲义,而这本《张明楷刑法学讲义》,可以理解为刑法学的通识讲义。了解这些刑法学知识,不仅能让我们进行深度思考,更能补上刑法学的通识教育。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里,重视的是多元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也许,已经成人的我们,面对“完整的人”,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孩子们还来得及,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注重通识教育,让他们成为真正“完整的人”。

阅读很容易,阅读后做出行动有些难度,用《张明楷刑法学讲义》打开我们思考的大门,不再只是一名看热闹的人。做会思考的父母,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 99 购买

祝阅读愉快。

我是弥小木,家有两娃,爱阅读。

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人?作为大人的我们,先做到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孩子   切入点   讲义   刑法   主见   电梯   深度   大人   教授   父母   案例   刑法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