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2019年寒假,出于对这个神秘国度风土人情的向往,出于对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的好奇,我踏上了前往孟加拉的旅程。

原来的游记有几万字,在这里实在难以言尽。短短的十五天,我们深度接触了这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国家,体验了人情,经历过危险。只愿你们能细细读。

孟加拉的贫穷

1757年,孟加拉国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后,归属巴基斯坦,被称为东巴基斯坦。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但在这一系列的自由斗争中,孟加拉损失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至今未能弥补这一损失,导致独立以后经济增长长期停滞。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在格莱珉银行俯瞰达卡(孟加拉首都)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车顶坐人在孟加拉很常见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车间加工衣服

孟加拉国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国及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2013年,孟加拉的人均GDP是818美元。中国同年是6076美元。这种贫穷在孟加拉的表现形式尖锐而赤裸,当它和贫富差距结合,更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在孟加拉街头,可以看到路边搭着破旧帐篷吃不洁食物的穷人,可以看到不去上学的孩子做小生意,但是也可以看到穿着考究的当地人,可以看到装修奢华价格高昂的餐馆。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街边住在帐篷里的穷人

这一家人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帐篷就在我每天必经的路上。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像照片里一样,开心地一起吃东西。让我感觉就算物质上挣扎,生活也可以幸福安宁。而有一次路过时,一个孩子因为没东西吃饿的大哭,烦躁的母亲正在狠狠地打另一个调皮的孩子,男子正在劝阻她,表情茫然而慌乱。那幅画面,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这样的情绪成了我们孟加拉一行的底色,孟加拉的贫穷和她的承受、反抗与困顿让这土地上的一切都不那么简单。

格莱珉银行

孟加拉一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这家著名的银行。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在2006年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家银行和通常意义上的银行区别很大。一切的一切,由一句话开始:“通常银行为富人服务。富人凭借抵押,得到更多的资金,赚更多的钱。而穷人,从来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这句话也许听起来不太能让人立刻接受,因为我们对穷富的定义不同。在孟加拉,穷人不能吃饱饭,没有房屋,没有教育,没有厕所。说他们没有翻身的机会并不夸张。而格莱珉银行的使命,就是为这部分人提供小额信贷。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格莱珉银行总部,墙上的照片是尤努斯

想要借小额贷款,必须满足格莱珉银行的条件:“Landless and Assetless”。当然,银行量化了指标。但他们到底拿什么去抵押呢?答案是:社会关系。

我们这个时代,拿去抵押最可信的,也许就是社会关系。格莱珉银行良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想申请小额信贷,必须建立一个五人团队,而团队成员的身份要求很严格:教育程度相当,资产相当,居住地点靠近,彼此不是家庭成员等。当组成一个团队后,将从中选出一个人作为组长。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规定非常合理。相近的人群里,peer pressure是最明显的。相近的背景能保证大家有动力,也足够公平。

建立了团队后,他们便开始领取贷款。有趣的是,格莱珉银行还要求他们每个月必须储蓄。银行会在审核他们的营生计划后,额外借给他们较大额度的生意贷款,还款要求也很宽松,同时还给他们提供指导。在经营成功以后,其实很多人早已经不需要再贷款,但他们却把一边贷款一边储蓄的习惯保持了下来。也许这是一种自我习惯吧,同时这也是银行盈利的方式。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我们在乡村支行的会议,房屋非常简陋

格莱珉银行就用这种方法,慢慢地在孟加拉的乡村中建立了巨大的影响力。它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孟加拉,让孟加拉的穷人从根本上获得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种无抵押的方法,还款率高达97%。

不得不提的是格莱珉银行对男女平等的贡献。伊斯兰教国家通常对女性的歧视是非常明显的。但在孟加拉,我们却感觉没有那么糟。由于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擅长储蓄与操持家庭,格莱珉银行将小额信贷的目标指向女性。从以下这张我们在乡村分支点开会的照片可以看出,参加的几乎全是女性。事实上,97%的成员为女性,借款额占总贷款的95%。女性由从事最低收入到成为家庭收入的主心骨,这一变化极大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孟加拉的家庭关系。丈夫对妻子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最深刻的记忆

某一天自由出行,我们的安排是去达卡大学,随后去博物馆,最后去逛街买纪念品。在达卡大学,一个自称是达卡大学学生的本地人带我们游览校园。随后他又提出,愿意带我们去博物馆。在中午一起去餐厅时,我们的一个组员发觉丢失了手机。经过监控确认,是他拿走了手机随后离开。

那时的孟加拉正经历着最严重的游行示威,每天都有国内新闻报道死伤人数与严重罢工。孟加拉的警察和国内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他们对民众并有没有很强的义务。餐厅经理说:“This is Bangladesh, not China.”银行的项目负责人说:“Things gone are gone.”

他们说,孟加拉人丢了东西只能自己抓小偷。语气是无奈的。

年轻的我们做了大胆的决定。我们根据与他的合照,前往达卡大学,寻求校方的帮助。当天是周末,我们在校园询问、寻找、等待。达卡大学很重视,协助我们报警。在孟加拉,自行报警很难得到帮助,所以能报警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在大约晚6点,我们接到司机的电话,让我们立刻集合乘车。也许是拖延习惯了,我们先是没有当真。后来,我们都觉察到了被我们称为“特级保镖”的司机的慌张——那是一个有几十年驾驶经验的魁梧的司机。我们陆续离开,却还有队友继续交涉。等大家到齐,我们看到了司机紧张暴躁的脸。

一路混乱与警笛。就在那天晚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夜幕下的另一个世界”。放火烧车的新闻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恐惧。不断有游行的摩托车。司机尽最大可能不开到路边,而是让两边的车流保护着我们。

回到酒店,我们一起反思过寻找手机的行为是否太过冲动不计后果。但不管如何,虽然是个例,我们对于当地人的情感却变得复杂起来,前几天的融入感一下子淡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接触陌生而热情的当地人,就会下意识地防卫。

当我回到国内,时间越久,越无法因为这件事而产生任何埋怨。我似乎只能记得宾馆服务生每天用中文逗我们;记得在当地超市被当成明星对待,不会讲英文的服务员用双手比划着想和我们交流;记得那个街上自己玩气球的可爱的小孩;记得在餐厅吃饭时,忽然响起的《青花瓷》引得我们一起合唱;记得在乡村我问一位男子为什么不去城里时,他看了一眼妻儿说:“我在这里很幸福”。

但我也记得他们挣扎在贫困里的痛苦;大人们说起自己的孩子无法去上学时眼里的遗憾;乡村那些杂乱阴暗的房间;一对老夫妻说,子女出国工作已经20年没回来。

附一些图: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比较平和的游行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街边卖瓜的小女孩,很常见,拌上当地人最爱的咖喱

孟加拉见闻——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街头,这种人力车在孟加拉非常常见

在孟加拉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格莱珉银行的高管,30出头,胖胖的,英语很好。他进入格莱珉银行几年后,毅然去意大利深造。他说,那几年他没有带妻儿,因为他知道那样的话他就不会再回来了,而这里还需要他。他是孟加拉青年们的梦想,而我们也在他身上,看到了孟加拉的希望。

愿上帝守护这个国家。愿那里的人们,平安,富足,喜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孟加拉   达卡   巴基斯坦   小额   当地人   见闻   穷人   乡村   司机   完美   银行   女性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