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甄嬛传》原著中,孟静娴是沛国公的千金,她面容姣好,性格静雅娴淑,出身世家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信手拧来。

这样的孟静娴与出身皇族的果郡王应该更有共同语言,只不过缘分不济,果郡王还没有机会了解到她的好,她就香消玉殒了。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图为网络来源,侵权必删


0.1

孟静娴少年时因为一次出府游玩,看到果郡王,遥遥一见倾心,从此决定非他不嫁。

可果郡王生性洒脱,风流倜傥,并无成家的想法。一年一年过去了,那些仰慕他名门闺秀一个一个都嫁为人妇,只有孟静娴依然坚守初心。沛国公夫妇对女儿疼爱有加,不忍逼迫,任由她等成一个老姑娘。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有一天,宫中传来果郡王要娶侧妃的消息,沛国公不顾老脸,连连上了三道请安的奏折与太后和皇帝,恳请体念女儿一片痴心,情愿女儿居媵妾之位侍奉果郡王左右,不致使他老来失了爱女。

很早的时候,太后就属意将孟静娴嫁给果郡王做正妃,只是果郡王不愿娶妻。这次沛国公求上门了,姿态又摆得如此之低,当然不能让堂堂国公千金做侍妾。太后招了玉隐(浣碧)来问过话后,下旨让孟静娴与甄玉隐同时嫁入王府为侧妃,二人平起平坐。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嫁入王府的第一晚,王爷歇在玉隐处,并且把管家大权交到她手上,这个态度摆明重视玉隐多。孟静娴并不担心,她从一个外人变成王爷的枕边人已难得可贵,来日方长,她一定会让他喜欢自己。

正真的名门闺秀自然知道如何管理好一个大家庭,孟静娴是有这个能力,俗话说:当家三年,猫狗都嫌。玉隐管家她落个清闲,更有时间精力琢磨王爷的心思。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表达爱,孟静娴不像甄嬛那样隐忍,更不像浣碧那样内敛,她喜欢王爷就让全天下都知道,当年她可以为王爷不嫁,惹得京城皆知。嫁入王府后,更是体贴入微。

孟静娴还发现玉隐也在小心翼翼地讨好王爷,聪慧如她知道事情不简单,玉隐若真如传闻中那样与王爷情投意合怎么会如此?想到那张小像,她猜出了大概。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慢慢地果郡王爷觉得和孟静娴有很多共同语言和爱好,他们经常一起品茶吹萧,弹奏箜篌,吟诗作对,喝酒谈心,因此她才有了机乎将王爷灌醉和他同床共枕。

是的,成亲后,果郡王并没有碰她,为了笼络王爷的心她只能出此下策。

他们一起入宫拜见太后,遇到甄嬛,孟静娴亲密地为他系披风,他道:谢谢。她温柔一笑说道:“你我是夫妻,王爷何必客气。”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甄嬛见她说的那样自然,还有一点得意,仿佛能正大光明陪在他身边是一件极其骄傲的事。

果郡王对她的言行举止并不反感,反而在她走路晃悠的时候握紧了她的手,甄嬛心里泛起了一股酸意。

0.2

不但果郡王对孟静娴渐生好感,老天也被她痴心所动,居然让她一朝得喜。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孟静娴怀了一个多月身孕,得知消息第一时间,她来皇宫禀告太后。为了解开心中疑惑,顺道去永寿宫拜见甄嬛,把自己有了身孕之事,以及孩子怎么来的如实告诉了甄嬛,又问到玉隐和果郡王,原著中这样写到:“妾身开始疑心玉隐的婚事是一场精心布下的局。或许是玉隐自己要飞上枝头变凤凰想尽办法要嫁与王爷,可是若真如此王爷大可不理她,更不必大费周章尊崇她的地位。所以,王爷这样做或许是在借玉隐尊崇另一个人,而他接受婚事的起因是一张小像……”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见甄嬛只是笑盈盈地看着她,顿时明白了,因怕连累果郡王,她对甄嬛说以后再也不会乱揣测。

玉隐(浣碧)在屏风后听的很清楚,想到孟静娴居然能怀上王爷的孩子,恨的牙痒痒。小时候,她因母亲是罪臣之女,导致有爹不能认,只能做长姐身边的小丫环。现在好不容易嫁给最爱的王爷,他心里只有长姐就算了,毕竟王爷和长姐先有感情。但孟静娴算什么?凭什么来分享王爷?现在居然还有了他的孩子。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孟静娴走后,甄嬛见到玉隐面色苍白从内屋出来,不住地劝慰她,千万不能做傻事伤害娴妃,她肚子里也是王爷的骨肉,不然王爷不会原谅她。玉隐投鼠忌器,只能作罢。

0.3

几个月后,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皇宫内所有皇室贵胄,皇亲国戚,得宠后妃全部相聚一堂。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果郡王的两位侧妃相伴左右,孟静娴已经接近临产,她本可以不来,可坚持要在宫宴上伴随在王爷左右,孟静娴面庞绯红,微笑面对众人。她擅长箜篌,技艺超佳,当众人弹起,原著中写到:一弦低低,宛若夜风下徐徐开出一枝玉兰,花萼轻张,夜露微凉,独秀于明净月色之下……

听完一曲心神犹自飘浮在云端,心神皆醉。

曲毕,果郡王温柔地对她道:“比之从前又精进了少许,我已叮嘱过你,平时多养胎,勿要只惦记着箜篌技艺。”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她双颊微红,“妾身知道王爷喜欢听,练习几曲不算费力。”

在王府里,他经常听她弹奏箜篌,连府里的下人也看出王爷带静妃亲厚,都赶着巴结她。

果郡王府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果郡王与孟静娴正在奔往伉俪情深白头偕老的路上,按照这个模式,皇帝不会想到果郡王与甄嬛有私情,更不会对他动杀机。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这一切却在元宵节戛然而止,孟静娴给弘曕喂汤时,帮他试一下温度,结果中了鹤顶红的毒,动了胎气见了红。

在卫临等几个太医的努力下,静娴产下小世子,她本人所服鹤顶红不多,又发现的及时,也能抢救过来。

原著中这样写到,孟静娴生下孩子后,产婆抱出襁褓中一个孩儿来,欢天喜地道:“恭喜王爷,是位小世子呢!”然后把孩子送到果郡王手上,果郡王看着孩子露出初为人父的喜悦,转头问道:“静妃还好么?”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产婆满面堆笑,“还好,只是累得慌,人都脱力了。王爷以后可要好好疼王妃,王妃生得很辛苦呢。”

果郡王纠正道:是静妃。

产婆说都一样,是小世子的生母。

这次,果郡王没再说话。

玉隐旁观这一切,她看着王爷抱在怀里的孩子,露出羡慕贪婪的目光,这时,有宫女往后殿送参汤,她伸手接过去,说亲自端进去喂静妃。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没一会,玉隐端着空的碗盏出来,道:静妃已经喝完参汤,应该很快就会好。

众人都在看望新生儿,顾不上别的。不久,卫临从内殿慌忙跑出来,“扑通”一下跪下,颓然道:“静妃产后毒发,刚刚过世了。”

果郡王听完踉跄一下,眼睛湿润,不由得落下泪。

孟静娴丧期过后,玉隐来宫里探望长姐。甄嬛问她:静妃到底怎么死的?玉隐面不改色:死于赤芍(华妃胞妹)下的鹤顶红。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甄嬛道:那日,赤芍毒杀我和弘曕计划失败,她愤怒不已,当即折断了四枚藏了鹤顶红的指甲。我派人去捡时,却只有三枚。

甄嬛摊开手心的三枚指甲殷红让玉隐看,厉声道:“你来,好好数一数!

玉隐面色大变,颓然坐在椅子上,终于承认了。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事情无法挽回,玉隐杀母夺子已成定局,甄嬛顾及她是自己妹妹,答应帮她保密,叮嘱好好对孩子,玉隐承诺会像对待亲生儿子那样对澈儿。

可她作贼心虚,有时候夜里梦见静娴来找她,不由得出声大叫。果郡王聪慧过人,猜到静娴死于玉隐之手。他曾入宫像甄嬛求证,虽未得到答复,但已确定无疑。他本就不喜欢浣碧,经过这件事对她更加冷淡。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果郡王又心思落到甄嬛身上,进宫与她说话不避嫌,还经常写信问候,终于纸包不住火,皇帝发现他们有私情,对果郡王动了杀机。

若孟静娴没死,以她的才貌,果郡王早晚都会爱上她,也不会再打甄嬛注意,更不会英年早逝。


《甄嬛传》原著:若浣碧没把孟静娴毒死,果郡王就能同她白头偕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郡王   原著   产婆   赤芍   箜篌   世子   王爷   太后   王府   孩子   孟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