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1981年5月初,身患慢性白血病的宋庆龄,出现了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中央派来的医护人员,很快赶到了她在北京的寓所,对她进行全力救治。

不久,宋庆龄病重的消息,传到了王光美耳朵里。她怎么都不敢相信,宋大姐的病竟如此严重。

王光美还记得,一年前自己见到宋大姐的情形。

那是在中央为刘少奇补办的追悼会上,当时87岁的宋庆龄身体就已经不大好了。王光美本以为她不会来,因此当她看到宋庆龄在别人的搀扶下匆匆赶来时,她除了落泪,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那次出席完刘少奇的追悼会,宋庆龄便极少再外出。

5月14日,王光美匆匆赶到了宋公馆,想再见一见宋大姐。听说她来了,宋庆龄勉强振作精神,跟她说话。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一位曾是民国时期的总统夫人,一位曾是新中国的主席夫人,两个20世纪最耀眼、最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在经历种种人生悲喜后,早已成为真正的知己。

王光美为何会跟宋庆龄有这么深的感情?此次她前来看病危的宋庆龄,帮她完成了什么心愿?都说宋庆龄对刘少奇一家有恩,这种恩情到底指什么?本期,魂说将跟大家细说这段尘封往事。亲情、友情、家国大义,皆藏于其中。

一,开国大典王光美首次见到宋庆龄

“她已年近60,历经沧桑,但看上去仿佛只有30多岁。她衣着整洁、举止端庄、步履轻盈、精神焕发”

这是宋庆龄病逝3天后,王光美写的一段文字。她描写的,是自己第一次看到宋庆龄时的情形。

那天是开国大典,28岁的王光美陪着丈夫刘少奇一起参加,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在高高的天安门上,她第一次见到了宋庆龄,这个她敬佩多年的奇女子。

当时宋庆龄已是57岁,不少来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们都有家人相伴,而她没有。但王光美在她脸上,没有看到半分落寞。

其实,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的珍贵照片,现在我们是能看到的: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她就站在朱老总身边,跟毛主席隔了一个位置。板正的黑色大衣,不凡的气质,证明王光美所言不虚。

开国大典当天那么热闹,王光美之所以会特别关注宋庆龄,很大原因是受到了丈夫刘少奇的影响。刘少奇在家时,曾多次跟妻子提到宋庆龄,他说她是“中国妇女的骄傲”,是“伟大的女性”。

王光美很了解丈夫,他一般不轻易用这些词汇来夸人。后来,她才慢慢了解丈夫跟宋庆龄相识的过程。

1925年,27岁的刘少奇作为五卅运动的重要领导之一,开始在革命运动中显露头角。而彼时,32岁的宋庆龄正经历着丧夫之痛。听说五卅运动遇到阻力,宋庆龄果断地站了出来,积极参加各项援助活动。

不久,刘少奇到广州跟同志们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宋庆龄又是二话不说,四处募捐善款。当正为革命经费发愁的刘少奇,收到宋庆龄亲自寄来的10万美元款项时,他内心的感激无以言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第一时间发文声讨蒋介石,则更让刘少奇佩服不已。当时他在湖北,马上在省总工会代表大会上强烈呼吁,声援宋庆龄。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此后的20多年里,刘少奇跟宋庆龄各自在自己的“战场”上努力着。宋庆龄为了抗战,在国际社会四处呼吁,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刘少奇,也在几经生死后愈发坚毅,终成了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虽对宋庆龄充满敬意,却并不知早在多年前,宋庆龄对他们刘家有过大恩。

二,宋庆龄对刘少奇一家的大恩

刘少奇得知宋庆龄有恩于自己,是在1958年。这件事,宋庆龄自己从未提起过,刘少奇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

那是30年代的事了。

1932年冬天,刘少奇服从组织命令,告别妻子何宝珍,前往中央苏区。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了长子刘允斌和长女刘爱琴,两个孩子都先后被送到老乡家代养。跟在何宝珍身边的,是只有才两岁多的小儿子刘允若,小名毛毛。

一个女人,自己带着孩子,还要配合组织从事地下活动,何宝珍当时的苦可想而知。第二年,她就在一次营救被捕同志的行动中,被敌人发现。

当时,特务们已经包围了何宝珍的住处,她觉察到不太对劲。于是,她马上抱起儿子毛毛,把他塞到房东家大嫂的怀里,求她帮忙照顾。

可怜3岁的毛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再也没能见到母亲了。此后,何宝珍被押到了南京宪兵司令部。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一开始,敌人并不知何宝珍是刘少奇的妻子,她也积极自救,跟敌人斗智斗勇、隐瞒身份。但最后因为叛徒的出卖,她还是暴露了身份。敌人一次次拷打她,她什么都不肯说,最后于1934年就义在南京雨花台。这一年,她才32岁。

何宝珍牺牲后,儿子毛毛便在上海生活。虽然有好心的邻居帮忙,但人家家里条件也有限,毛毛的日子过得很艰难。饿肚子、缺衣服,对他来说,都是常有的事。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宋庆龄耳朵里。于是,她开始救济毛毛。每个月,毛毛都能领到宋庆龄发来的抚养费。虽然钱不算太多,却足以让一个孩子在上海活下来。

后来,组织辗转找到了毛毛,才给他安排了稳妥的收养人。1946年,毛毛才在延安见到了父亲刘少奇。新中国成立后,毛毛跟着父亲到了北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1954年被送到苏联学习。最终,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

因为当年在上海时年纪太小,为了安全起见,宋庆龄对他的救助又是保密的。因此,刘家人一直不知道此事。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1958年听说这事后,刘少奇感慨万千。

他深知,当年宋庆龄自己手头并不宽裕。因为站在反蒋的一方,宋庆龄跟家里人已经闹翻了。孙中山先生给她留的钱,也基本被她用在革命上,她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而且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要是被反动派知道她接济共产党干部的儿子,她自己无疑也是要承担风险的。

为了感谢宋庆龄,刘少奇和王光美曾当面致谢。对此,宋庆龄只是淡淡地一笑。在她看来,这都是再小不过的事了。

三,王光美紧张地向宋庆龄请教

因为毛毛的事,刘少奇对宋庆龄除了敬佩,还多了一份感激。他时常对王光美说:“为了革命,她同全家都断绝了关系,我们应该多给她一些家庭温暖”。

在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下,刘家的几个孩子,常给宋庆龄写信,并时不时送上一些小礼物。同样作为一个女人,王光美知道对宋庆龄来说,什么才是最能让她高兴的。所以她让孩子们送去的礼物,有时是他们自己画的画、有时是他们的作文和成绩单。

每年新年,无儿无女的宋庆龄都会收到刘家孩子的贺卡。她也会给孩子们回信:“我高兴得很,因为是你们自己制的。”

作为回礼,宋庆龄每次去外地访问,都会带些纪念品给他们。刘少奇觉得很过意不去,跟她开玩笑:“我没有东西回送,怎么办?”宋庆龄则笑着告诉他:孩子们自己做的小东西,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有了孩子们作纽带,刘少奇夫妻二人成了宋庆龄家的常客。刘少奇每次去南方视察时,都要留出点时间,去上海探望宋庆龄。

而他们相见的情形,总是格外有意思。刘少奇和宋庆龄说话都有很重地方口音,而且语速都比较快,两个人经常互相听不懂。说到最后,二人急得一个飙英语,一个飙几句俄语,而王光美则忙着给他们做翻译。一场见面就成了上海话、湖南海、英语、俄语,什么都有的趣事。

因为私下的交情够好,王光美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宋庆龄请教。这其中,就包括1963年的那次重要访问。

1963年4月,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应邀访问东南亚四国。这次访问对新中国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有助于我们打破美国的封锁,更关乎新中国在亚洲的地位。

作为当时我国的“第一夫人”,王光美也应邀出席。对于她个人来说,这无疑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外交访问。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论里子,王光美当然是不虚的,这一点从她几乎完美的“人生履历”上就看得出来。

王光美出生名门,父亲王治昌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曾代表民国参加巴黎和会和九国会议。家境不错的她,自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兴趣很广,音乐、芭蕾、篮球,她样样都会。最牛的,是她曾在北平中学生数理会考中,拿下前三名。

中学毕业后,王光美顺利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并在24岁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当时的物理界都认为,只要她在这条科学之路走下去,那将来她在科学界定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果然,硕士毕业后,王光美就收到了美国两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美国人以全额奖学金,请她去读博士。

正当她准备出国时,却收到中共地下党的一个邀请纸条。当时我党正和国军、美国在商量停战协定,急需一名英语译员。而王光美,正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思虑再三后,王光美放弃学业,登上了前往延安的专机。在延安,王光美的才学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也在1948年,找到了毕生挚爱刘少奇。

如果是出国拼学识和智商,王光美当然不害怕。但提到外交,她早前从未有过经验。事实上,当时能真正搞得懂外交活动中“第一夫人”该怎么行事的,全中国都没多少。

王光美显然无法求助丈夫刘少奇。毕竟,一开始外交部提出要认真研究他们夫妻二人的出访服装时,一向节俭惯了的刘少奇还觉得没啥必要。后来,还是周总理出来劝他,他才意识到连服装上都有大讲究。

最后,王光美思来想去,便想到了宋庆龄。她马上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问自己该穿些什么、要注意哪些礼仪。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不得不说,王光美当真是问对了人。宋庆龄的外交能力,在外交界是出了名的。新中国成立后,她和周总理、陈毅3人,曾是中国外交界的“铁三角”。她英语极好,曾出访印度等多国,每一次都用个人魅力赢得了掌声。最重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外交礼仪上,宋庆龄从未出过错。

收到王光美的来信时,宋庆龄身体抱恙,但她还是马上让秘书给她送去了一张长长的单子。王光美打开一看,一下子就不紧张了。只见那张单子上,事无巨细地写满了各种礼仪:白天要穿什么、晚上要穿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穿平跟鞋,什么时候可以穿得随意一点……

交代完这些,曾在东南亚生活过的宋庆龄还专门嘱咐刘少奇:到热带地区不要贪凉,睡觉时一定要关冷气,不要吃生冷的东西。

1963年4月12日,当王光美挽着丈夫的手,出现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时,世人又一次看到了中华女子的风采。

后来人们每每提到这件事,都感叹于王光美的魅力,但她自己则总是跟人家说:是宋大姐帮了我大忙。

四,王光美帮宋庆龄完成最后的心愿

从1933年帮助毛毛,到为王光美出谋划策,宋庆龄对刘家人的好,王光美从不敢忘。

因此,1981年5月,听说宋庆龄病重后,王光美便赶紧去探望。这也就有了本文开头,两位奇女子的相见。

从宋庆龄家走出来后,王光美才想起了1957年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关乎宋庆龄多年的心愿。

1957年,王光美跟刘少奇到上海看望宋庆龄,她曾当面向刘少奇提出了一个请求:我想入党。

刘少奇自然高兴得很,回到北京后便向中央,向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汇报了这件事。对于这件事,中央领导们自然都非常重视。但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还是认为宋庆龄留在党外,更加有利于她开展工作。其实,这样的决定也是很好理解的。当时不少党外民主人士,都以宋庆龄马首是瞻。

于是,刘少奇便如实地回复宋庆龄,但同时也告诉她:你虽然没入党,但我们党的一切大事,我们随时告诉你。你都可以参与!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听完刘少奇的回复,宋庆龄自然明白自己在党外的意义,也就欣然同意了这一安排。就这样,入党的事也就成了压在她心底的想法。

想起这件事,王光美下定决心:一定要助宋大姐完成这一心愿。于是,她马上赶到中南海,找到了胡耀邦同志。

一见面,王光美直接对胡耀邦表明来意,称自己刚看望了宋庆龄,询问中央能不能在她最后的时刻,让她入党。当她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后,胡耀邦很肯定地回复王光美:“如果她现在还有要求,中央一定会给予考虑!”

得到这个回复,王光美兴奋极了。第二天一大早,60岁的王光美再次来到宋庆龄家里。此时的宋庆龄,病情更加严重了,她甚至已经不能说话。

王光美心疼极了,她伏在宋庆龄耳边,认真地问她:“记得你曾提出要求入党,不知你现在是否还有这一想法?”

宋庆龄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为显慎重,王光美又连续再问了3次,而宋庆龄也连着点了3次头。

王光美明白了她的意思,当场在宋家直接拨通了胡耀邦的电话,替宋庆龄向中央正式提出请求。就这样,宋庆龄在5月15日这一天,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14天后,宋庆龄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有留下遗憾。后来,在她的追会上,邓小平正式对外宣布宋庆龄的党员身份。

宋庆龄走后,王光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是在顺境中,还是身处逆境,我都从她身上吸引了无穷的力量。”

宋庆龄有恩于刘少奇一家,1981年她病危,王光美帮她完成最后心愿

带着这份力量,王光美在宋大姐走后的25年人生里,过得踏实而又精彩:

她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见到了以前的物理老师;

她为求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四处奔走,前后救助过15.4万家庭;

她依然如年轻时一样,喜欢摄影、爱看芭蕾和京剧,举手投足间,仍从容有气质。

2006年,85岁的王光美在北京离世,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过去的150年里,中国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女性,宋庆龄和王光美这对知己是值得世人尊敬的。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一代中国女性的仁义、善良、果敢和坚强。谨以此文,纪念宋庆龄女士、王光美女士、英勇就义的何宝珍女士及开国元勋刘少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大恩   心愿   延安   都会   英语   新中国   大姐   外交   丈夫   中央   刘少奇   王光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