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1975年,改过自新的黄维被特赦重获自由,他在战犯管理所整整27年的时间,如今71岁了。

1977年,女儿黄慧南陪伴着父亲乘车一路南下考察学习,回到了他们的老家江西。到了之后,江西的同志们都很欢迎他们回来,还带他们走进了南昌革命烈士馆,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上面的名字对于他来说大多都不陌生。

上面有许多曾经都是他的同学或者朋友、老师,黄维心中羞愧不已。他们都是为了人民牺牲的,而自己在抗日战争之后,竟然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手上沾满了烈士的鲜血。英雄牺牲了,而自己这样的罪人却还活着,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黄维晚年照片

黄维正浏览着烈士名册,当看到“方志敏”这个名字的时候,心里一阵悲痛,直接愣在了原地,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黄维曾经一度视他为兄长,是他十分敬佩的人。

黄维向当地的政府提出想要去方志敏烈士墓参拜,陪同在旁边的地方领导,见天色已晚,于是纷纷劝眼前这个老人:“黄老不用着急,你们一路回来都没有休息,要不要改日再去?”黄维心里打定了主意,坚持地说:“不行,我不能等,我今天一定要去。”

陪同人员见状,看来是劝不动了黄维,于是只好答应了。夕阳西下,73岁的黄维终于来到方志敏烈士墓前,望着墓碑上方志敏名字,眼含泪水,深深鞠躬三次。黄维不要任何人搀扶,低着头站着,一动不动。过了一会,黄维哽咽道:“方大哥,我来看你了,我是黄维啊,当年你让我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益处的人,我没有做到,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啊!”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方志敏烈士陵园

女儿黄慧南第一次见父亲哭得这么伤心,连忙给老父亲上一块手帕,劝父亲不要那么伤心,注意身体。黄维似乎没有听到,仍然一边哭一边说道:“我的前半生都在为蒋介石卖命,做了很多错事,我实在是愧对你啊!我现在改过自新了,今后一定尽我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黄维在方志敏烈士墓前待了很久,太阳彻底落下山去。女儿黄慧南才带着老父亲离开,黄维在离开之际,庄重地站在墓前,再次深深地鞠躬才不舍地离开陵园,一路上黄维频频回头看烈士墓的方向。跟随的人员都十分好奇,黄维和方志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黄维这么伤心,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方志敏是黄维年少时最敬佩的老大哥

1904年,黄维在江西贵溪出生了,字悟我,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黄维也不负母亲所望,早年学习刻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本地的名校。也就是这时候,黄维认识了他的好兄弟方志敏。

一天,方志敏正在学校的餐厅里打饭,放眼望去,看到一个学生十分安静地在一个角落看书,外界的吵闹都没有影响到他。方志敏觉得这个人很独特,突然产生了兴趣。忍不住地前去搭讪,慢慢地走到黄维的身边说:“同学你好,我叫方志敏。”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方志敏

黄维,抬头看了看方志敏,冷冷地说道:“你好,黄维。”黄维的话不多,性格有点高冷,所以说话简洁明了,直来直去。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两兄弟人生开始有了交集。

黄维相比同龄人,更加老成,在人群中与他人看起来格格不入,所以黄维在学校里基本没有什么朋友,就连认识的人都很少。方志敏性格外向,人善心细,知道黄维一个人离家在校,也没有什么朋友,就会时常关照黄维。渐渐地,两个人就熟悉了。

黄维时常会去方志敏的宿舍找他聊天或者请教问题,有一天,黄维拿自己的作品参加比赛,结果在学校的评选中获奖了。黄维急冲冲地来到方志敏的宿舍,想和他分享心中的喜悦。

黄维刚走进方志敏宿舍时,就看到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一本书。那本书此前没有看到过,黄维不免心中产生好奇,走过去问方志敏:“方大哥,你这是在看什么书呢?看得那么投入。”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方志敏听到是黄维的声音,把书拿起来,倒翻封面露出了书名《新青年》。黄维在学校看的书算是多的了,但是《新青年》这本书真的没听过。于是又问方志敏:“《新青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方志敏见黄维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便停下看书解释道:“我们中国现在很流行这种刊物,主要是传播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里允许我们看这种书吗?”黄维又问道。

方志敏笑道:“现在学校里有很多人都在看这类书,学校没有反对,老师平时也教导我们要多读有益的书籍,开拓自己的眼界。”两兄弟越聊越开心,黄维都忘了和方志敏讲获奖的事情。

两个人聊完,黄维离开了方志敏的宿舍,手中还拿着一本《新青年》。黄维拿着书回去就翻看了起来,发现这本书中的内容就像是清晨的雨水在清洗心灵,里面的新思想新观念之前闻所未闻。于是黄维一发不可收拾,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多亏了方大哥的推荐,要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接触到这样的进步思想,黄维对方志敏的崇拜又加深了一些。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孙中山先生

毕业后,黄维特地跑去找方志敏,询问他毕业之后打算做什么,方志敏很坚定地回答:“我准备投笔从戎,去广州找孙中山先生,他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打算追随他一起拯救中国于水火,为革命奋斗终身。”方志敏说起孙中山,很是崇拜的样子。

黄维听完方志敏的话,内心很是触动,也更加地佩服这位老大哥,不仅有学识,更拥有着一颗强烈的救国之心。黄维下定决心想要跟着方志敏一道去救国,但是毕业之后,方志敏就不见了踪影,黄维和方志敏失去了联系。那时候的方志敏已经是共产党的一员,秘密回到家乡筹备农民运动。

二、黄维、方志敏共赴黄埔军校

1922年黄维与方志敏失去了联系,只能听从家里的意见,回到了家乡,当起了一名国文老师。黄维时常想念在大学里和方志敏畅所欲言。黄维身边也有很多方志敏推荐过的书籍,每每读起,内心都会忍不住激动,产生一些“大胆”的想法。

黄维心想,方大哥的理想是跟随孙中山先生救国为民,但是我现在是老师,可以传播新思想,也一样是在为国家安全做贡献。于是在黄维的课堂上,开始宣讲共产主义和新思想,引导学生抛开旧的观念。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孙中山

不久之后,当地的大户人家知道黄维在课堂上讲课的内容,引起了诸多不满,于是一些地主豪绅向学校施压,逼迫学校辞退黄维。最后学校罢免了黄维的任教资格,黄维对这个腐朽的社会很是失望。

黄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了一个消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开办黄埔军校,很快会在上海举行招生考试,上次在和方大哥的聊天中得知,孙中山是他要追随的人,黄维猜想,方大哥也很有可能会去报考。

黄维决定先去南昌寻找方志敏,和他一起去报考。幸运的是,黄维刚出车站就在人群中看到了方大哥。方志敏当时在车站附近演讲,只见他奋力地挥动双臂,情绪激动地说道:“中国未来该何去何从?现在,各路军阀占地为王,混战割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外趁机过来占便宜,现在的中国可谓是内忧外患。我们要团结,反对封建主义,把列强赶出去,建立起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黄埔军校

方志敏每一次的怒喊,下面的群众都会一阵高呼“赶出列强!”黄维也被方志敏的演讲深深地打动。黄维激动地喊道:“方大哥!这里,我是黄维啊!”方志敏顺着声音看去,竟然是六年未见的黄维,一时间激动地跳了下来,一边跑一边喊道:“悟我,你怎么来了!”

两兄弟寒暄了好一阵,突然有一群军警听说有人在这里演讲,前来抓捕。两兄弟赶紧向车站外跑了,他们看着军警扑空放弃追捕的样子,两人高兴极了。方志敏带着黄维来到了他的住处,黄维向他说明来意,方志敏说道:“我也正有此意,报考黄埔军校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一起去,路上也有个照应。”

于是两个人很快就出发去上海参加初试,到了上海的军校报名点询问得知考期延迟了,街上甚至有谣言说黄埔军校办不了了。让刚到上海的两兄弟心中不免多了一些担忧。最终两个人商量决定,在上海等一等消息。这时候黄维带的盘缠用完了,初来乍到的黄维在上海很难生活下去。刚好方志敏在这边有熟人,给黄维介绍了一份工作,黄维才得以在上海等到3个月后,黄埔军校开始招生的消息。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方志敏

在黄埔军校的招生初试中,黄维和方志敏都通过了,两个人都收到了去广州参加复试的通知。但是就在两人即将出发之际,方志敏却和黄维说:“悟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参加复试了,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黄维不明白还有什么事情比去黄埔军校还重要,方志敏向黄维叮嘱道:“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当一个对人民有益处的好将军,期待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候。”看着方志敏走了,黄维心中很是失落,在广州求学的路上少了方大哥,多了一份孤独。

三、黄维的军旅生涯

黄维在黄埔军校加入了国民党,毕业后和很多同学一样进入了国军部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北伐战争中,黄维参加过两次对陈炯明的讨伐战争,还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军队战斗过,黄维在战场上表现得很出色,于是得到了提拔。

1927年,国共关系正式破裂,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也各自踏上了不同的道路。黄维和宋希濂、杜聿明等人选择了蒋介石,另外少部分人选择了加入共产党,于是原本志趣相同的方志敏和黄维站到了彼此的对立面。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蒋介石

1937年9月,黄维担任国军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带领着部下参加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时期,罗店之战让黄维名声大噪。

黄维带领着六十七师和日军对战,面对日军疯狂的进攻,黄维硬是坚持了一个星期。黄维的部队损失惨重,三个团长,一人已经牺牲,另外两个也受重伤,在这种情况,黄维宁死不退。队伍中的电报员、炊事员等能上战场的都拿起了武器,与日本鬼子殊死搏斗。

战后,六十七师整编,所有人加起来竟然不到一个团,大部分都在那场战役中牺牲了。

1938年,黄维担任国军第十八军军长,蒋介石召见黄维,给了黄维一张照片,上面有蒋介石写的话:培我将军存念,蒋中正!黄维看完后心想蒋介石是不是记错了,我的字是“悟我”呀,心念一转,蒋校长聪明过人怎么会记错我的字,肯定是暗示政府将会培养我,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写成了“培我”。

想到这里黄维很是兴奋,将自己的字改成了“培我”。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陈赓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屡屡战败,蒋介石想到了黄维,于是任命黄维为十二兵团司令,加入战斗。黄维没想到他这次要面对的竟然是往日的同学陈赓,陈赓在学校的时候就十分出名,为“黄埔三杰”之一。陈赓也十分了解黄维的用兵之道,黄维读了很多书,喜欢将书上的战术变化运用到战场上。

陈赓正是利用他的这个特点,将计就计,假装战败撤退,放弃攻下来的阵地,在两边设下埋伏,等待着黄维上钩。果然,不一会,黄维就带着部队走进了陷阱。黄维没有放弃,仍然带着部队突围,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出了包围。还没逃多远,就被解放军追上了,黄维连忙脱下指挥官的军服,穿上了士兵的军装。

刚开始解放军并没有发现,在战俘收容所里的黄维,心中暗自窃喜没有被发现。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曾经的部下也在战俘收容所,看到了黄维,由于军人的习惯,突然向他敬礼:“黄司令!”引起了解放军的注意,于是黄维的身份被识破了。

四、黄维被捕拒不改过

当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仍有不少国军将领在殊死抵抗,为减少双方伤亡,解放军给黄维一个机会,希望他写一封劝降信给正在困兽之斗的杜聿明,黄维不假思索的拒绝了;之后解放军把写好的劝降书给黄维,只要签一个字就可以,黄维毫不犹豫的第二次拒绝;最后解放军希望他可以在杜聿明的阵地前面喊话,劝杜聿明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黄维还是拒绝了。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杜聿明

解放军领导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拒绝,一没虐待过战俘,二还能将功抵过。于是亲自见黄维,问他原因,没想到黄维没好气地说道:“我没有什么错误,我最大的错事就是打了一场败仗。”

这个时候的黄维心中充满了对解放军的怒气,在骨子里有着“忠君”的思想。自古以来,只有“明君”才值得臣子忠诚,既不是“明君”,臣子的忠诚便是助纣为虐。

1949年1月31日,黄维被送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和其他战犯一样在这里接受思想改造。黄维仍然心存不服,改造态度十分消极,在政治学习的时候也从来不听讲。时常和别人吵架,也经常和管理者发生矛盾。

当时原先的国军少将邱行湘也被关在功德林,在积极的改造,黄维时常嘲讽邱行湘,身为国军将领,却没有风骨,轻易就背叛了蒋介石。有一次邱行湘实在忍不住了,便出口讥讽:“你为了讨好蒋介石,连你父亲给你的字都改了,你又有什么高亮的气节?”从此黄维竟然再也没提过“培我”的事情。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功德林

当时在功德林,为了方便管理,以防晚上有人“搞小动作”,所以有规定晚上这里不关灯,黄维有时候开着灯睡不着觉,指着管理员就开始骂,管理员也解释道:“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这是规定。”

黄维经常在功德林中挑事,终于挑起了一场大事件。一天,黄维认真听起课来,当教员讲到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时候,黄维立马当场质疑:“我不认同,现在共产党也有银行体系,按照你们的说法,你是不是也是一种剥削呢?”董益三是原先国军的少将,现积极改造中。黄维所在的小组组长正是董益三,他觉得自己既然是这个组的组长,就有责任引导组员积极改造。他立刻反驳了黄维,最后罚黄维写一篇检讨,深刻检讨刚刚的错误。

黄维听后没有再说话,吃完午饭后,就埋头在写些什么,梁培璜(原先国军阎锡山的部下)好奇地走进看了看,只见纸上有两句诗:

“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梁培璜看后火冒三丈,反问道:“你这是说谁呢?”即刻就要和黄维打起来,听到动静的董益三等人也过来了,看到纸上的两句诗,顿时被气得七窍生烟,当即就打了黄维一巴掌,黄维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打了过去,几个人扭打在一起。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董益三晚年照片

管理员看到混乱的场面立马赶了过来,阻止了这场冲突。之后,管理所的领导找每个人单独谈话,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批评了小组组长董益三打人的行为。到了黄维的时候,领导只是说“好好回去学习”,没有任何批评。

黄维也没想到竟然没有任何处罚,尽管如此,黄维心中对于新中国仍然不服气,到底还是“忠君”思想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想要脱胎换骨的话,还需要时间。管理所允许学员们购买书籍,可以提高认知水平。

黄维有些无聊,就跟风买了一本外国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黄维翻看了之后,便觉得这是一本“共产党专门宣扬自己功德”的书籍,竟然把书撕了当厕纸用。组员知道后,立即上报黄维的行为,说黄维在“侮辱革命”。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照片

管理员对于此事站出来,只是说:“要怪就怪我,没有多给黄维一些厕纸,也没有及时发现这种情况,是我工作的失误。那本书,的确是黄维处理得不对,自己看完了可以借给别人看嘛,大家也不要因为黄维厕纸不够,而把事情弄复杂了。”这些话打消了大家心中的怒气。管理员竟然没有处罚自己,这是黄维没有想到的。

五、黄维积极改造被特赦

1952年,黄维的身体并发了多种病症,早年不停地行军作战,让他患有严重的结核病。年纪不小的黄维被病痛折磨得不轻,险些要了他的命,立即就被送往了一家大医院。黄维发病的时候肚子涨得很大,医生说是因为腹部积水很严重导致的。

为了尽快医治黄维,公安部特地从外地买来了国外的特效药,在共产党的努力救治下终于转危为安。恢复期间,黄维暂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是医务人员体贴入微地照顾他的生活,包括吃喝拉撒,医护人员没有一句怨言。黄维这一躺就是四年,身体的结核全被治好了。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这么些年过去了,不仅黄维的身体得到了照顾,还有很多战犯的顽疾被治愈,比如:杜聿明、范汉杰等等。黄维固执的心开始动摇,他渐渐地明白新中国优待战俘并不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是政策就是如此。

之后的黄维积极改造,在1975年被特赦。从管理所走出来的黄维,看到中国的变化之后也十分的震惊。后来黄维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家乡建设上,更是操心着祖国统一,希望香港和台湾能够早日回归。

黄维经常和台湾的老同事写信,说明心中的理想,希望祖国可以早日统一,大陆和台湾人民本是一家,应该同心同德。八十年代,黄维曾经多次飞往香港和老同事聚会,共同谈论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当时的台湾特务,想要拉拢黄维,对他说:“台湾的待遇比大陆好多了,一个月的补助就有3000美金,再加上你之前的官职补贴,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不错的。”想叫黄维和他们一起回台湾,黄维听后,正面拒绝了。

1977年,被特赦后的黄维看到烈士名册,感叹: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图|黄维(右)

不久之后,大陆和台湾实现了互通,85岁的黄维知道后异常激动,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一趟台湾,那里也是祖国的土地的啊!之前的老朋友大部分都在台湾,也想过去找他们聚一聚,为祖国的统一再出一些力。不幸的是,去台湾的手续还没有办理完成,黄维突发心脏病,没有抢救过来,去世了,他去台湾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今天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欣欣向荣,相信黄维在天上看到现在的发展也会非常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黄埔军校   烈士   国军   名册   台湾   蒋介石   中国   解放军   共产党   大哥   心中   黄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