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面小记之二__面食地理

        中国也真可谓大。不光是幅员上的大,国人习俗和生活方式上的千差万别,更显见其包容性之大,即所谓有容乃大。就拿吃面(粉)来说,江南江北,山东山西,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对于一个热爱吃面的人来说,浸身其间,不免有"生也有涯而面无涯"的感觉。

        虽然说名目繁多,但总起来说可以分为南方面和北方面。也是很有意思,中国区域差别的归类,总以南北来分,同样说汉语,虽然各有方言,但分出南方语系北方语系。同样是汉人,可以分为南方人北方人。这个南北之分分在了淮河、大别山和秦岭一线,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然而又符合自然辩证法——这是降雨量分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孟德斯鸠是把气候差别看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主线研究的,他认为气温和降雨量决定了当地食物产出,比如宜草的就养牛马羊,人们吃肉为主,宜农地区食稻麦,自然就重视土地规划和水利建设,由此而来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乃至宗教信仰分出千差万别来,民族啊国家啊法律啊就都不同了。

        因农作物差别所致,中国面条里大的分类应该说是南方面和北方面。北方麦黍为粮,面条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的主食。南方有鱼米之利,面条或仿制面条的米粉大多做副食。我小时的湖南还看得到“下面迎客”的乡俗,来了远客,必先煮挂面一碗,配以荷包蛋数枚飨之,然后再上席开正餐(南方家中都有挂面,所以准备面食叫“下面”,没有“擀面”“做面”的说法)。而在老式人家,面食不叫饭,只能充任点心。只有大米米饭才称作“饭”。

        主食是要饱肚子的,副食只要调节口味即可。所以两者在做功和烹调方法上也分出不同了。 

        做主食的面一是量大。全家人十来口,总要三五斤才见饱,所以常见大锅大案板,制面煮面吃面,全是集团作战;做副食的面不免是小桥流水,各唱各曲,所以南方的面都是一碗一碗下,油重油轻,盐多盐少,都分不同的人各自料理。

        做主食的面另一个要求就是快。做正餐,如果花太多时间操持,必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所以陕西新媳妇过门第二天,要当全家面来表现——做面是否够麻利,面擀的是否够薄够筋道。其中快是一个主要考核指标。擀面还是其中一个最费工夫的,为此处理办法就生出许多,如切、拉、削、扯、揪、搓、挤都用上了,都是可以在更短时间里让人吃到食物的方法。有简单的把和面后揉制这道工序都省去了,直接用筷子一条条拨入锅中滚水,叫拨鱼儿,或者用器具滴漏入锅,叫漏鱼儿;最省事无如直接搅入锅中,成为疙瘩汤是也。

        而做副食就要讲究得多,南方面条揉制工序更多,费时尤长,面汤也讲究长时间熬制,所谓老火汤。如果这两样都需要现场出品,那吃面还真是个磨人的事。所以在南方餐馆我们已经很难看见现场制作面条或米粉的,大都已经外购而省时,下面的汤也在头天晚上熬得了。

       相形之下,北方面对汤和码子的要求就退为其次了。这亦取因于北方入菜之物产不及南方丰富。齐如山先生在其专著《华北的农村》对此有专门阐述,概谓南方山海皆备,水陆两厢可入馔者颇丰。北方则无此地利,况且北方冬季冰封期长,在传统农作条件下,整个冬季可供做菜佐餐者仅见箩卜大白菜数种,自然产出决定了北方面食对配伍之材料必然简省。深圳有一家号称地道山西饭馆的“向阳社餐厅”,名字就是照三十年前的风尚取的,做派也如当年。有一次我们分别点了刀削面、手擀面和莜面靠姥姥,上来三碗全是素面,然后服务员推来一辆建筑工地常见那种小推车,上面搁了三大盆——肉丝哨子、鸡蛋哨子、素菜哨子。而且是自己来,舀哪样,舀多少,随你便。

        也正是因之缺乏足够的菜式材料,北方面才在面本身的取材和制作工艺上去丰富。南方面除小麦大米别的也没有什么运用,烹制上也不过煮、炒、拌几样。北方可用的除小麦外,几乎所见之于农书的作物都可做面——玉米、高梁、谷子、大麦、莜麦、黍、豆等;制面方式如前所述数以十计;烹调则煮、蒸、炒、焖、拌、烩齐备。齐先生说即小麦一种其吃法在北方不下二百种,其中面条当占据相当比例。所以面条饮食当推北方的为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面条   主食   副食   哨子   面食   小麦   中国   降雨量   挂面   千差万别   北方人   语系   正餐   山西   孟德斯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