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而且记忆性的知识太多,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得枯燥单调,学生学得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怎样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现就怎样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会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又能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合理运用课文中的图表,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我充分利用了课文中五幅图(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历史照片),几幅图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的血腥大屠杀。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还有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图,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教师对这些图表和文字进行形象而又具体的分析讲述,既可加深学生印象,也由此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残暴行为的痛恨,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保家卫国的信念。可见不少图表既生动又深刻,若能充分利用得当,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五人: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

例2:我国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编为生(深)朱(珠)上(汕)下(厦)。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课堂教学   效率   南京   日军   课文   图表   兴趣   提示   中学历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