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地区历史高效课堂

不管在何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认清为什么学历史,只有清楚的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收获。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呢?因为历史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用过去来反思今天,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鉴古今,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化,过去怎么导致现在,以及影响未来。任何时候人们都会设法知道为什么事情发生了,它对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正是因此,我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明白了为什么学习历史,那么我便来为大家简述下农村历史教学的现状!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因而缺少书籍资料,学生所能获取资料的方式就相对比较少,虽然现在网络不断普及开来,但农村地区还很难做到一家一台电脑,更何况十几岁的学生让他们跑到网吧去学习,这个便要求有极强的自律性,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基本上去都是为了玩,而不是学习,这是一个。再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的学生家长及一些领导普遍认为历史学科只用识记,只要突击花一些时间就会取得效果,而忽视了历史教学的归纳、德育等等作用,因而历史学科作为小众学科的代表被人诟病,课时少任务重,很多老师就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因此历史教学就显得相对单一。

在新课改理念之下,我们如何打破这种桎梏便成为了关键,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变这种现状:

一、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三个面向里面就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故而做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身份,从以前单一的教书匠转变为博才多识的人才。讲文化史,就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通晓古今;讲科技史,就要了解世界和我国科技的现状等等。只有博学多才、学识渊博、诙谐幽默才能吸引学生丰富课堂,学生的主動性才会提高。

二、把现代化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是教学的生命和灵魂,而历史教学的难题在于如何让这门课程展现新的生命及影响力。

我认为现在历史教育应该朝着提升教师素养、塑造良好师生关系、贯彻减负措施、增强历史素养这个方向而进行,故而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重点,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知识、人格、精神等各个方面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学生虽在教育中的职责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同样的学生虽然在个性和成绩存在个体差异,但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塑造民主的氛围,把课堂由老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的学习,自由讨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对错但不可以有善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要学会欣赏,在他们身上找闪光点并把他扩大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成就中获得自信,用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指导自己,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三、懂得用现代化技术吸引学生

现在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额教学手段之一,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素材的丰富:历史图片,影视作品,考古发现,史料,遗迹都是制作多媒体的好素材,历史教师整合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提升历史课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并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能更感官,更直接给学生视觉和心灵进行冲击,帮助他们明白所学,感悟所学,激发爱国情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明确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成功的课,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老师一句不讲,也不是学生杂乱无章的哄吼更不是徒有其表哗众取宠的形式课,而是既有内容,又丰富多彩的高效课堂,既要有知识的储备,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泼、紧张、有序、有趣、有料(知识),这才是我们要求的课堂。同时又能把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把他们关心的事都融入到教学中,使他们有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同时要明白历史学习不是简单的背诵,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有序的串在一起,串在一条线上,历史学科无外乎时间线、事件线、人物线等等。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进行串联训练,有了主线就可以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串线的过程中,要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这样就能进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效课堂不是一天便可以成功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解,持之以恒。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改革要面对层层的困难,克服种种的传统阻力,让学生在实际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感悟历史,并逐渐形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全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高效   课堂   素养   学科   平等   现状   农村   教师   地区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