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历史的学习不在于背诵课本上的时间、事件和意义,机械的背诵只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历史的学习关键在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历史是一面镜子,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知晓未来,感悟生活,塑造人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以为历史的教学很简单,在课本上让学生勾勾画画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重要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体系,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一、当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

在中学学校中,学生的历史分数不断提高而学习历史的兴趣却不断降低,同时学生在应试水平越来越高时传统美德思想素质却在下降。这说明高中历史的教学是存在缺陷与弊端的,升学的压力以及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让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智力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品德的教育,教师们重视课本的说教轻视情感的传递和感悟,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是一味地追求高分,学习方法主要依靠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机械记忆的过程中对历史学科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养成了不动脑思考的习惯,完全忽视了道德品格的提升。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没有达到很好的平衡,学生们过早地接触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拜金、攀比等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严重缺失,自我人格发展不健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

我国传统美德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凝聚全民族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一个民族有了自身的文化精神才能有凝聚力,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能在世界上屹立不倒。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事业的接班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新时期更应该提上日程,学生时期是培养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接触教师的时间也相对很多,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对学生性格、习惯的养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高中历史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步骤,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所在,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高中历史课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是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现实,穿插大量史实史料,揭示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融入了我国民族传统美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勾画知识点,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以《近代中国的外交》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近期来的外交事件,比如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亚投行的成立等等,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能够思考到这些成就都是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这时可以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在70年代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们带着好奇与疑问进行这一课的学习,能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思考外交上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感受我国市场经济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体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原则,引发学生对和平自主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立自强的认识,这与我国传统美德教育息息相关。自立自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大力提倡的精神,学生要深切感悟自立自强精神对个人、国家发展的作用,并且自身建立自立自强的品质。

2、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文字带给人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读者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想象情景,但是每天繁重的课业难免会让学生疲累,所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虽然都是基础的历史知识,但是一些内容要让学生清楚的掌握也是不容易的。这时候借助多媒体,通过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或者知识连接图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同时能够对其中的美德教育感悟的更加真切。

在《改革开放》一课中,教材上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頭、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教师如果在教授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图片、历史地图展示给学生,则学生很容易从图片上找到各地相应的位置,深刻了解开放的层次和过程,也就明白了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新中国的变化,了解我国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帮助同学们建立民族自豪感以及参与民族复兴建设的责任感。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停留在课本上是不够的,要身临其境的体会,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感触。虽然高中课程时间安排较紧,但是安排这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和自身品质的提高都是有益的。例如学校可以安排烈士陵园扫墓、博物馆参观,老干部老红军的走访等等,切实向学生传授我国传统美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勤俭节约、谦逊恭谨等优良品质。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手抄报、故事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通过开展这些课外活动,既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传承这些传统美德。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历史课堂是传承文化,实施美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首先教的是学做人后是学知识,所以教师要以传接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积极引导学生接受美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格,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模式,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我国传统美德在新一代当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高中历史   课外活动   自立   自强   美德   成就   我国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