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nography平台的青蒿素类药物专利情报分析

〔摘 要〕青蒿素类药物对全球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保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从专利申请、专利布局、专利技术来源、竞争态势、IPC技术类别等角度对全球和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态势进行探讨,并在挖掘该领域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核心专利的来源国家、专利权人及技术主题状况。研究表明,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拥有该领域大量专利,但绝大多数核心专利均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研究可为全面了解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青蒿素;Innography;核心专利;专利分析;情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30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157-10

〔Abstract〕Artemisinin-based dru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malaria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and protect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e paper not onl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and Chinese artemisinin-based drugs based Innography patent analysis platform from patent applications,patents layout,technology source,competition,IPC technology category perspectives,but further analyzed source countries,patent assignee and technology theme of core patents based on digging them ou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rtemisinin-based drug worldwide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China has a large number of patents in the field,but the vast majority of core patents are mastered in the h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Resear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rtemisinin-based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ulation of scientif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Key words〕artemisinin;Innography;core patents;patent analysis;information analysis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而青蒿素作为重大发现也激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青蒿素是继氯喹、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之后的抗疟特效药,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低毒的特点[1]。200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全球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11年世界疟疾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共有10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约33亿人受到威胁,并出现了2.16亿左右的疟疾病例,死亡65.5万人,其中86%的受害者为5岁以下儿童[2]。青蒿素有效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无疑是中国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厚礼,对全球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保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在科技研发、情报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相关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可以获知该领域的整体发展态势,发掘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高产发明人及核心技术,进而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重要参考。当前,国内外有许多功能强大的专利分析工具,如Thomson Reuters集团的Aureka、Thomson Innovation(TI)、Thomson Data Analyzer(TDA),Dialog公司的Innography,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True-Teller,北京理工大学的ItgMining,保定大为软件公司的PatentEx等。这些工具功能各异,可适用于不同的专利情报分析需求。其中,Innography是Dialog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专利检索分析平台。该平台收录有美国、中国、日本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数据,目前数据总量已近9 000余万件。此外,该平台还收录有美国专利诉讼数据、注册商标数据以及邓白氏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公司的财经数据。其独有的专利强度分析功能可从海量专利数据中有效挖掘出核心专利,气泡图分析则可直观展示专利权人的技术实力、经济实力等,而无效侵权检索、诉讼专利检索可使用户快速洞悉高风险专利,文本聚类分析则为用户迅速获取技术研究热点提供便利[3]。本文将基于Innography专利检索分析平台,对全球乃至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态势进行专利情报分析。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Innography在专利情报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使其在科学研究、情报挖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借助该平台有效开展了大量专利情报研究工作。Luo等以全球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Innography平台,挖掘了该领域的核心专利、重要专利权人以及技术研究热点,并对西门子与飞利浦两大专利权人进行了对比分析[4]。张群等借助Innography平台探讨了全球燃料电池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分别进行了发明人所在地、专利技术应用国、IPC、专利申请人与专利强度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找出该领域核心专利的分布国家与机构,并进一步研究了该领域中国专利的申请状况[5]。战玉华等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例,利用Innography专利强度指标挖掘了该领域的核心专利,并对相关专利进行了多角度统计分析[6]。陈蔚丽等借助Innography平台,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申请、专利权人、技术热点等角度分析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7]。张慧卿等基于Innography平台,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布局、研究热点、涉案专利等角度对全球电池成组技术专利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了该领域的核心专利[8]。

综上,学者们借助Innography平台,从多个角度对各目标领域的专利情报进行了分析挖掘,揭示了各领域的发展动态。然而,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有关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方面的情报分析还相对较少,通过相关资料尚无法准确获知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为此,本文期望通过研究重点解决以下3个问题:一是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动态如何?二是该领域有哪些核心专利,这些专利的国家分布、专利权人分布如何?三是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状况如何?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拓展了Innography在专利情报分析领域的应用,体现了专利分析方法在产业技术分析中的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揭示了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整体发展态势,可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产业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 全球青蒿素类药物专利情报分析

本文基于Innography平台获取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的专利数据。检索时间为2015年10月7日,检索范围涵盖美国、中国、日本、韩国、PCT、EPO以及WIPO等70多个国家或组织,检索方式为选用关键词“artemisinin”、“artemisinine”、“arteannuin”、“qinghaosu”、“artemisia annua”等在专利的标题、摘要、权利要求项中进行检索,检索式为“@(abstract,claims,title)(artemisinin or artemisinine or arteannuin or qinghaosu or“artemisia annua”)@”。初次检索,共获得相关专利3 931件,对其进行同族扩增后获得专利5 399件,在keyword中输入kindcodea or kindcodea1 or kindcodea2 or kindcodey or kindcodeu进行专利类型限定,得到用于情报分析的专利2 650件。

2.1 专利申请趋势

专利申请状况可从总体上反映目标领域的发展动态,将2 650件专利按其优先权年份(Priority Year)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青蒿素类药物专利在1996年以前申请相对较少,1996年以后其申请量开始逐年增加,并于1998年达到第一个申请高峰,该年共申请专利106件;此后专利申请继续波动增长,并于2002年达到第二个增长高峰,该年共申请专利86件。自2005年起,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申请开始迈上新台阶,该年共申请专利137件,次年高达173件,此后每年基本维持在150件左右。2013年,专利申请增长至顶峰,申请量高达354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3.4%。由于专利申请的公开时间以及国际专利进入国家阶段的时间滞后,近两年的专利数据并不完整,因而不纳入分析范围。综上,全球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申请自2005年以后稳步增长,并一直维持在高位区间,表明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已引起全球关注,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正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2.2 专利布局区域

专利布局是指在样本专利中,根据专利申请人的所在国家或地区对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拥有状况,分析其技术发展水平,并可对领先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将样本专利根据其申请人的所在国家或地区(Source Jurisdiction)进行统计,得到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区域分布状况,具体如图2所示。图中绿色、淡绿色区域为专利集中分布区域,橙色区域包含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由图2可知,当前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主要集中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美国、南非、新西兰等国家,这些国家是该专利技术的主要应用区域。其中,中国一枝独秀,共包含专利1 744件,占专利总量的65.8%,可见中国是最主要的青蒿素类药物市场。此外,日本包含专利159件,韩国为117件,其他国家则均不足百件。可见,中日韩三国市场吸引了全球目光,已成为最重要的青蒿素类药物专利布局地。

2.3 技术来源区域

专利发明人的国别(Location)可反映专利技术的来源地。对所有样本专利第一发明人的国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中国是青蒿素类药物专利发明人的主要集中地,共拥有相关专利1 668件,占专利总量的62.9%,在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技术实力较为雄厚。其次,美国(311件)、德国(123件)、英国(94件)、韩国(88件)、法国(85件)等处于该研发领域的第二等级,依然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印度、瑞士、荷兰、澳大利亚等国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拥有量均不足50件,属于第三等级国家,技术实力相对薄弱。 将图3与图2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不仅是青蒿素类药物专利最主要的布局地,还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地,可见中国在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韩国虽是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重要布局地,然而却并非主要的技术来源地,可见两国的青蒿素类药物市场基本为国外所垄断,其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面临着巨大挑战。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虽不是主要的专利布局地,然而其掌握了大量的相关专利,并将其专利布局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以提前抢占技术先机,完成海外专利布局。可见,专利技术的来源区域与其申请区域并不完全一致,要得到全面、准确的研究结论,应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2.4 全球竞争态势

全球竞争态势即专利权人的对比分析,对了解目标领域的竞争态势具有重要作用。对2 650件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专利权人进行统计,得到全球Top20专利权人的气泡分布图,如图4所示。统计表明,当前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共集中有828个专利权人,可见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分布较为分散。其中,法国赛诺菲集团(Sanofi SA)拥有81件相关专利,居各专利权人之首;荷兰联合利华(Unilever N.V.)公司拥有45件专利,排名第二;德国Jomaa制药公司(Jomaa Pharmaka Gmbh)以37件专利位居第三,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排名第四,拥有专利34件。其余专利权人则均不足30件。可见,上述专利权人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实力,尤其是赛诺菲集团,领先优势较为明显。从总体来看,前四位专利权人共掌握197件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7.4%,可见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还没有形成较为核心的技术群体,专利权人相对分散,其技术实力也较为均衡。

气泡分析图可以直观反映不同专利权人的技术水平与差距。其中,不同颜色的气泡表示不同的专利权人,气泡的大小表示专利数量的多少。横坐标为技术综合指标,与专利比重、专利类别、专利被引情况等密切相关,横坐标越大,表明专利权人的技术实力越强。纵坐标为综合实力指标,与专利权人的收入、专利的国家分布、专利涉案情况等有关,纵坐标越大,表明专利权人的综合实力越强[9]。图中虚线将气泡图划分为A、B、C、D 4个象限。位于A象限的专利权人既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又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B象限的专利权人综合实力较强,但缺乏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位于C象限的专利权人则与此相反,其综合实力较为薄弱,然而技术创新能力强大;位于D象限的专利权人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均相对薄弱,处于竞争劣势。

由图3可知,赛诺菲集团位于A象限,气泡最大,位置最靠右,表明其掌握大量专利,技术实力与综合实力均较强;联合利华公司同样位于A象限,相比赛诺菲集团,其技术创新实力薄弱,综合实力较为强大;瑞士诺华公司(Novartis AG)与德国拜耳公司(Bayer AG)位于B象限,其气泡在图中位置较高,但相对较小,表明两大专利权人对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关注相对较少,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Paratek制药公司(Paratek Pharmaceuticals Inc)处于C象限,二者技术创新实力相仿,但前者的专利拥有量及其综合实力均在后者之上。位于D象限的专利权人既缺乏较强的综合实力,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这类专利权人数量众多且在图中集中分布,表明当前多数专利权人有关青蒿素类药物的研发技术尚不成熟。

2.5 IPC技术主题

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是全球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方法。通过统计特定领域专利的IPC分类信息,可有效把握该领域专利的技术类别分布状况。借助Innography可对专利的主分类号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A61K 36/00类涉及的专利数量最多,高达691件,占专利总量的26.1%。其次,A61K 31/00类共涉及专利409件,占比15.4%。上述两大IPC类别是该领域最主要的技术分布类别。此外,A61K 9/00类与C07D 493/00类包含的专利数量也相对较多,分别为190件、188件,其余IPC类别涉及的专利数量则均不足百件。可见,当前青蒿素类药物的研发主要集中于上述四大IPC类别所代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A61K 36/00类,更是当前的技术关注重点。科研人员可依据上述信息,科学规划自己的研发方向,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文本聚类是基于文档间的某种联系或相关性对文档集进行有效组织、摘要和导航,以使彼此相近的对象尽可能分到同一组别的聚类方法。它可使用户从庞杂的文档集中快速发现相关信息,是对人工划分的IPC技术类别的有益补充。基于Innography对样本专利进行文本聚类,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当前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技术分布主要集中于六大领域:制备方法(Preparation Methods,包括组合物、青蒿等)、青蒿素(Artemisinin,包括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素含量)、青蒿(Sweet Wormwood,包括副作用、组合物等)、中国传统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包括板蓝根成分、口服液等)、原材料(Raw Material,包括副作用、青蒿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包括板蓝根成分、活性组分等)。

v

为全面挖掘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核心专利,笔者对上述5 399件专利进行同族去重后,将得到的2 209件相关专利用于情报分析。表2反映了所有样本专利的强度分布状况。由表2可知,强度在0% 30%之间的一般专利共1 772件,占样本专利总量的80.22%,重要专利为396件,占比17.93%,核心专利共计41件,占比1.85%,三类专利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型分布。

  3.1 来源区域分析

根据专利第一发明人的国别(Location)对所有核心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全球青蒿素类药物核心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中,其拥有专利23件,占核心专利总量的56.1%,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可见美国在该领域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在全球青蒿素类药物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虽在专利总量方面一枝独秀,然而却仅拥有5件核心专利,占比不足15%,可见该领域大部分核心专利均掌握在国外专利权人手中,这对中国的青蒿素类药物研发与专利布局势必会造成极大阻碍。此外,瑞士(3件)、加拿大(3件)、荷兰(2件)等均拥有2 3件核心专利,其他国家,如丹麦、德国、英国等则各拥有1件核心专利。

3.2 竞争态势分析

统计表明,41件核心专利分散于33个专利权人手中,这与全球专利的分布状态一致。将所有专利按其所属专利权人进行气泡图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处于A象限的专利权人为零,表明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均较强的专利权人并不存在。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玛丽凯控股公司(Mary Kay Holding Corporation)位于B象限,二者气泡位置最高,但气泡明显偏小且位置靠左,表明其技术创新实力相对薄弱。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位于C象限,其气泡位置最靠右,拥有的核心专利数量也最多(3件),但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同样位于C象限的Lica制药(Lica Pharmaceuticals)、Ceres公司(Ceres Inc)、疟疾新药研发公司(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美国加州Allylix公司(Allylix Inc)、沈阳工业大学(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美国德州Azaya Therapeutics公司(Azaya Therapeutics Inc)等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公司综合实力与加州大学基本处于同一等级。与全球竞争态势类似,部分专利权人集中分布于D象限,表明当前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核心专利分布较为分散,多数专利权人仅掌握少量核心技术。

对比图7与图4可以发现,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全球竞争态势与该领域核心专利的竞争态势并不相同。图4中拥有大量专利的赛诺菲集团、联合利华公司、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Paratek制药公司等并未出现在图7中。由此表明,只有进行多方位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3.3 技术主题分析

对强度大于80%的41件核心专利进行技术热点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当前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核心技术热点主要集中于13个领域:青蒿素、药物组合物、核酸、合成酶、通式、生物药效率、萜类化合物、蒿属植物、脂质体、挥发油、新孢子虫病与球虫病、中医药以及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前四大领域为重点技术领域,同时也是专利申请的热门领域。围绕上述领域,全球各大医药公司与科研院所等争相申请各类外围专利,构建起庞大的专利保护网。

4 中国青蒿素类药物专利情报分析

4.1 专利申请趋势

将2 650件专利按source限定为中国,共得到1 716件相关专利,将其按优先权年份(Priority Year)进行统计排序,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自1996年起,中国陆续开始有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申请,并于1998年出现第一次申请小高峰。1999年以后,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开始逐年增长,并于2007年出现第二次申请高峰,该年共申请专利106件。2013年,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达到顶峰,该年共申请专利314件。同样,由于时滞问题,2014-2015年的专利申请状况仅供参考。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专利申请仍将继续增长。对比图1可知,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与世界非常同步,这与其在该领域占据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4.2 国内竞争态势

对专利权人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知国内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整体竞争态势。统计表明,中国共有662个专利权人组织涉及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可见青蒿素类药物研发得到了国内机构的普遍关注。对专利权人(Top20)进行气泡图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A象限并没有专利权人分布,表明国内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均较强的专利权人并不存在;联合利华公司与赛诺菲集团位于B象限,且气泡位置较高,表明两大专利权人综合实力雄厚;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与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Shengji Group Co Ltd)位于C象限,位置偏右且气泡较大,表明其拥有较强的综合技术实力,然而三者气泡在图中的位置相对较低,表明其综合实力薄弱。此外,湖南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3件)、青岛茂丰有机蔬菜有限公司(13件)、济南新起点药业有限公司(13件)也是目前国内掌握较多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企业。与全球竞争态势类似,国内大量专利权人集中分布于D象限,表明多数专利权人在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

4.3 技术主题分布

统计显示,国内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IPC类别主要集中于A61K 36/00类(655件)、A61K 31/00类(124件)、C07D 493/00类(124件)、A61K 9/00类(107件)等四大类别,这与全球该领域的IPC类别分布一致。对国内青蒿素类药物专利进行文本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中国当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青蒿(Sweet Wormwood,包括原材料、黄芩等)、中国传统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包括青蒿、板蓝根成分等)、原材料(Raw Material,包括青蒿、板蓝根等)、副作用(Side Effect,包括青蒿、柴胡等)、青蒿素(Artemisinin,包括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素含量等)、疗效(Curative Effect,包括青蒿、板蓝根成分等)等领域。其中多个领域与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相同。国内科研人员可据此调整研究方向,或与国内乃至全球的技术研究保持同步,或根据自身特点另辟蹊径,以更好实现技术创新。

  5 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从专利申请、专利布局、技术来源、竞争态势、IPC技术类别等角度对全球和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挖掘该领域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核心专利的来源国家、专利权人及技术主题状况。研究表明:(1)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专利申请稳步增长;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青蒿素类药物专利布局地;中国、美国和德国则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地;赛诺菲集团、联合利华公司、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是全球重要的专利权人,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实力;A61K 36/00类、A61K 31/00类、A61K 9/00类与C07D 493/00类是当前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的重点技术类别,

图10 中国青蒿素类药物专利文本聚类图谱

青蒿素及其制备方法、青蒿素衍生物、组合物、青蒿素含量、板蓝根等是主要的技术研发领域。(2)在核心专利方面,美国掌握全球半数以上的核心专利,拥有绝对优势;加州大学、Ceres公司、疟疾新药研发公司等拥有较多核心专利,技术实力雄厚;青蒿素、药物组合物、核酸、合成酶等技术领域涉及的核心专利较多。(3)中国在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专利申请与世界发展态势高度同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专利权人;A61K 36/00类、A61K 31/00类等四大类别同样是中国专利权人的关注重点,且研究主题与世界基本相同。

综上,为进一步促进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研发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挖掘技术创新潜力,提高专利质量。中国申请的青蒿素类药物专利虽数量众多,然而价值不高,且多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为主,缺乏具有重大创新的原创发明。国外专利权人虽申请专利较少,但专利含金量较高,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为此,中国专利权人在关注专利申请数量的同时,更应积极挖掘自身的技术创新潜力,不断提高申请专利的质量。(2)调整专利申请策略,积极进行国外专利布局。中国专利权人可通过实施核心专利与外围专利相结合的申请战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11]。即首先控制优势技术领域,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以形成对该领域的技术控制,获得独占优势;同时,在核心专利外围布局大量相关专利,以形成保护基础专利的庞大专利网。此外,中国诸多专利权人虽已着手进行专利申请,然而这些申请多数仍局限于国内,国外申请相对较少。因此,中国专利权人应加强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国际布局进程,尽快打开并抢占国际市场。(3)建设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申请总量巨大、整体价值偏低的现状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有密切关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曾明确提出,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2]。为此,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应与企业加强科技合作,通过专利转让或专利实施,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也可通过专利购买或获取专利许可等方式快速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进而不断增加申请专利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刘春朝,王玉春,欧阳藩.青蒿素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1999,11(1):41-4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malaria report 2011[EB/OL].http: www.who.int/malaria/Worldmalariareport2011/9789241564403eng.pdf,2015-10-08.

[3]王峻岭.DIALOG国际联机系统及INNOGRAPHY专利检索分析[EB/OL].http: 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98707,2015-10-08.

[4]Luo Ruyi,Lin Ye,Ding Qiuping.Studying M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Using Patent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3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Bmei 2013).Piscataway:IEEE Press,2013:373-377.

[5]张群,张柏秋.燃料电池车专利情报研究――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J].情报杂志,2014,33(7):38-43.

[6]战玉华,潘乐影,程爱平.利用Innography进行专利情报分析――以OLED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8):104-109.

[7]陈蔚丽.基于Innography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专利情报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8):100-104.

[8]张慧卿,郭倩玲,张杰.电池成组技术国际专利情报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11):131-137.

[9]Innography[EB/OL].http: app.innography.com/,2015-10-10.

[10]张群,张柏秋.基于Innography的零反式脂肪酸食品专利情报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4):59-64.

[11]刘玉敏,张群.从专利申请看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7):62-6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EB/OL].http: scitech.people.com.cn/GB/1057/4091866.html,2015-10-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类药物   专利权人   专利   象限   青蒿素   专利申请   中国   情报   核心   领域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