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摘 要〕文章关注创新绩效的研究,以大数据为基础,对近年创新绩效研究进行了追踪。运用Citespace Ⅲ软件,以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为原理,绘制了国内外创新绩效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的知识图谱,分析了该领域的经典文献,不仅从整体上了解到创新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沿,而且为创新绩效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绩效;数据挖掘;Citespace Ⅲ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32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171-07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d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esearches,used Citespace Ⅲ software,drew the knowledge mapping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cientometrics citation analysis and co-citation analysis.Based on the large data,the paper analyzed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and then provided the front of the field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innovation performance;data mining;Citespace Ⅲ

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研究领域的梳理显得犹为重要,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新信息时代,基于文献引文网络分析的多元、分时、动态的第三代信息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使用Citespace Ⅲ软件,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等技术,对来自CSSCI和SSCI两个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以创新绩效为主题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以可视化的图谱直观地展现出来。

中文数据来自CSSCI数据库,以“创新绩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为2005-2014年,共检索到614篇文献。外文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SSCI)数据库,检索主题词为“innovation performance”,文献语种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为2005-2014年,共检索到9 256篇,去掉被引频次为2的文献共得5 655篇文献。绘制以“创新绩效(innovation performance)”为主题词的知识图谱,并根据共被引网络中节点的相关属性,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和前沿进行探讨,以期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整体发展过程。

1 创新绩效研究发展脉络图谱

将所收集的国内外文献分别导入到Citespace Ⅲ软件中,得到国内外创新绩效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分别见图1、图2。节点圆圈所展示的不同颜色年环则描述了该节点在不同年份的引文时间序列,年环的厚度与相应年份的引文数成正比;每个圆形的节点都代表一篇文献,节点越大,文献被引用频次也就越高[1]。文章分别选取被引频次前10的关键节点国内外文献,进行创新绩效发展脉络分析。文献具体信息可见附表1。

共被引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创新绩效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我们发现,知识基础观、结构洞理论、企业资源观、动态能力在创新绩效研究中得到重视,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吸收能力、网络嵌入性、知识整合能力、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为之后创新绩效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图谱

将检索到的2005-2014年614篇创新绩效相关文献数据导入到Citespace Ⅲ软件中,网络节点设定为关键词,时间段以1年为单位,阈值为(2,2,20),(4,3,20),(3,3,20),运行Cite Space Ⅲ软件,得到国内创新绩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3),同样的,将检索到的5 655篇2005-2014年的文献数据导入到Citespace Ⅲ软件中,得到国外创新绩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4)。

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Citespace中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圈(中心度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词带有紫色圈)对该类文献进行重点标注。中心度高的点往往位于连接两个不同聚类的路径上,经常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以表示此类词在某个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1]。

据此,在关键节点的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 0.1的前提下,选取中文文献中被引频次前8的关键词以及外文文献被引频次前12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见表1。

可见,在研究创新绩效方面,如下相关领域得到了学者的普遍关注:技术创新、组织学习、产业集群、吸收能力、比较优势、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ation)以及创业(Entrepreneurship)。

同时,“绩效评价”是较为突出的研究热点,被引频次为27,中心度为0.12(如表1)。除平衡积分卡外,目前,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已有研究成果,如基于“效率-产出”、EIS评价指标体系、澳大利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等[19]。

3 影响创新绩效理论与因素分析

从文献的被引频次高低不仅可看出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也能分析出其相关影响因素(如附表1),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到了研究者长久而持续的关注。排在第1位关于吸收能力和排在第7位关于组织学习的研究,均说明了此问题。本文根据对被引频次较高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见附表1),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与理论基础归纳为如下几点:

  3.1 影响创新绩效提升的能力观

能力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涉及企业的各项能力(Capabilities),如吸收能力、动态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等。结合表1国内外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Cohen于1990年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期刊发表的《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it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一文,分别在国内外共被引文献中排在第一位,文章的中心度也最高,分别为0.30和0.33,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在创新绩效研究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Cohen提出吸收能力调节外部知识与企业技术知识之间的关系,而知识的吸收利用正是创新绩效提高的源泉[2]。国外文献共被引频次排在第三位的是Teece于1997年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发表的《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一文,中心度为0.21,文中展现了动态能力的思想对创新绩效研究发展的重要作用[13]。Zahra(2002)在《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一文中(发表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提出吸收能力是组织通过惯例和规范实现知识的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且这4种能力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能力,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绩效,实现商业化产出[4]。

3.2 影响创新绩效提升的组织学习观

组织学习是以个人学习为基础,更加注重系统观、成员协作和团队精神的一种集体学习方式。学术界开始对组织学习开展大规模的研究始于Argyris和Schon(1978)《组织学习》的出版,而Senge(1990)的《第五项修炼》更是使得组织学习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自此,学者们对组织学习的本质、类型以及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1991年March在Organization Science发表的文章《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中首次提出挖掘性学习(Exploitation)和探索性学习(exploration)两个概念,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维持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提高创新绩效的关键[8]。

诸多研究表明,组织学习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有着直接影响;组织学习也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如知识创造。此外,也有不少学者探讨了组织学习在其他前因变量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如企业文化、领导风格、链式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等。

3.3 影响创新绩效提升的资源基础观

关于知识基础观的经典文章得到了创新绩效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在外文文献共被引频次排名中,Barney于1991年发表在Journal of Managemen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排在第二位,中心度为0.16,是企业资源观较为重要的一篇经典文献[12]。而排在国内文献被引频次第四位的是Kogut于1992发表在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上的《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一文,认为企业的关键投入和主要价值来源是知识[5],是对资源基础观的进一步推进。Grant在1996年提出了企业知识基础理论(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指出组织知识的应用对于企业而言是最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异质性的知识基础是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18]。

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是创新绩效研究的热点理论基础。创新绩效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和多样化的异质性资源,吸收能力、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都要以有资源可利用为基础,资源基础观成为创新绩效研究的经典理论,也受到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如(方刚,2011;Liem,2012;陈劲,2013)分别以资源观为基础,探讨了专利管理、网络能力结构和产业集群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4 影响创新绩效提升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观

关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文章,国内被引频次较高的10篇文献中出现了5篇,排在国内文献共被引频次第二位的是Uzzi于1997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期刊发表的《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3]。Burt在1992年出版的《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结构洞理论,并将该理论应用到企业内部创新网络的研究当中[6]。自此,引发了学者广泛的关注。

可见,社会网络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在提升创新绩效方面,日益受到中国管理学研究者的重视。有趣的是,在国外共被引频次较高的10篇文献中,却并不见相关主题文献的身影,可见中外学者对此观点的分歧,也说明其在中国企业创新实践中的特殊性。

3.5 创新绩效的评价

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一直是企业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或服务的重要途径。各学者从研发的多个方面探讨了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如研发投入、研发网络、研发模式、研发团队、研发人员、研发外包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2006年陈劲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上发表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国内共被引文献上排名第十(见附表1),文中提出创新绩效的评价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R&D因素、生产制造因素、营销因素等,既要评价创新产出绩效,又要评价创新过程绩效,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做出较为杰出的贡献[11]。

  4 国内外创新绩效的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研究前沿通常表现为新主题词的大量出现、词间关系变化、主题词含义变迁以及主题词异常变化等。因此,探测文献集中主题词及相关属性的变化可以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20]。CitespaceIII 软件中的膨胀词探测功能,可以将大量的主题词中词频变化率高的词探测出来,依据词频的变动趋势来确定国内外创新绩效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从CSSCI的引文数据中选取突现频率高的前20个关键词,并按突现年份降序排列。如表2。

根据表2可知,2010年的突现词是结构洞,突现频次为2.33,可见运用结构洞理论研究创新绩效是2010的创新绩效的研究前沿。2011年突现频次较高的词有社会资本、学习能力、中介变量,这说明2011年创新绩效研究的最前沿问题是个人、团队或企业的社会资本和学习能力对各个层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并且各学者们更趋向于探寻这类影响关系的中介变量,以探讨前因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从而提出更为有效的创新绩效提升的策略。2012年突现的关键词有研发团队、知识转移、利用式创新,由此可以得出,研发团队的创新绩效研究、知识转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成为2012年创新绩效研究的前沿问题,且利用式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更受学者们的关注。2013年和2014年的研究前沿为协同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而这个研究领域更多的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组织内部协同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网络等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从SSCI的引文数据中选取突现频率高的前20个关键词,并按突现年份降序排列,如表3。

同样,从表3中可以得出,从2011-2014年的突现词一直为Exploitation,挖掘性学习(Exploitation)和探索性学习(exploration)最早由March(1991)提出,挖掘性学习是指可以用探索、应变、创新等来描述的学习行为,可见2011-2014年学者们依然关注于挖掘性学习对创新绩效(Innovation performance)的影响研究。2011年的突现词还有Adoption,表明2011年创新的采用引起各组织机构的研究兴趣,例如创新领域的技术采用、虚拟组织的采用等都与创新绩效相关联。在2012-2014年期间Sustainability和Collaboration突现的强度较大,这说明创新的持续性和合作创新成为创新绩效的研究前沿。

同样的分析方法,2013年到2014年的突现词为Economic growth、Firm performance、Financial performance、China、Research-and-development、Entrepreneurship。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在未来几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将更加侧重于以经济增长和财务绩效的增加来衡量各组织机构的创新绩效,更加关注于研发和创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而中国近几年发展迅速,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同时也表明了国内学者对创新绩效研究的本土化趋势。

5 结 语

文章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发现,能力观、组织学习理论和资源基础观成为创新绩效研究的经典理论基础,而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结构洞理论等则更多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特殊性。

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不仅仅研究了研发投入的影响,更多地研究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R&D因素、生产制造因素、营销因素等。研究也从静态的绩效向动态的绩效过程拓展,从显而易见的创新投入向结构洞等隐性因素探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从资源基础到组织学习到动态能力步步深入。

创新绩效未来研究将会更加关注社会网络关系、学习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研发能力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特别地,探索性创新、持续性创新、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重点。此外,将进一步针对创新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既要关注到创新产出绩效的评价,更要有对创新过程的绩效评价,而在中国情景下探索创新绩效研究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开发适合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总之,本文针对2005-2014年,从SSCI和CSSCI两个数据库中得到中文文献614篇,英文文献5 655篇,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根据图谱及相关数据的呈现,分析了与创新绩效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对国内外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给予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一些启示,并为推进中国情景下创新绩效的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Chen,C.The centrality of pivotal points in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networks[C].In Proceedings of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San Diego C A,2005.

[2]Cohen W M.Levinthal,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it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3]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35-67. [4]Zahra,SA,George,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85-203.

[5]Bruce Kogut,Udo Zander.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83-397.

[6]Ronald S.Burt.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7]Janine Nahapiet,Sumantra Ghoshal.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8]James G.March.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71-87.

[9]Wenpin Tsai,Sumantra Ghoshal.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the role of intrafirm net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4):464-476.

[10]Keld Laursen,Ammon Salter.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11]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86-91.

[12]Jay 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

[13]David J.Teece,Gary Pisano,Amy 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09-533.

[14]Fornell Claes,Larcker Davi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rsurement error,1981,18(1):39-50.

[15]Richard R.Nelson,Sidney G.Winter.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6]Podsakoff PM,Mackenzie SB,Lee JY,Podsakoff NP.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5):879-903.

[17]Walter W.Powell,Kenneth W.Koput,Laurel Smith-Doerr.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1):116-145.

[18]Robert M.Grant.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109-122.

[19]易朝辉,陈朝晖.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演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6):61-65.

[20]王霞.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20:175-17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绩效   文献   频次   引文   热点   学者   因素   趋势   能力   关系   组织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