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同对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影响

一、大同思想的理论内涵

中国的大同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大同这一概念最早记载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勾勒出的大同社会蓝图,据此可以总结出,理想的大同社会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天下为公

大同社会最根本之处就在于天下为公,即财富为社会公有,生产成果为大家共享,在经济方面实行公有制。但在这里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即便实行了全面公有制也不意味着就达到了天下为公的境界。因为如果人们因为生产成果和社会财富为社会公有,就在生产上消极怠工,消费上大肆浪费,那整个社会的发展必将陷入停滞且混乱的局面。就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推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如果人们还是在以一种私天下的思想再去从事生产消费,那这个社会就算实行了全面公有制,也不能被称之为天下为公。因而只有当这个社会的成员都能够做到劳动自觉,消费克制,拥有高度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时,才能达到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正所谓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在大同社会里,劳动是一件让人快乐且光荣的事情,不劳动才是悲哀的,令人感到可耻的。这也反映出此时的劳动已经成为了一种人们发展自我的途径,而不仅仅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二)選贤与能

大同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因为在大同社会中,凡是拥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积极主动的去参加劳动,社会根据个体的自身能力和意愿对其进行分工,从而使每个人都可以有用武之地。尽管在这样的社会里,可能依旧存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但每个成员间的地位是自由平等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存在等级上的差异,存在的可能仅仅是能力上的差异和意愿上的差异。管理者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的社会贤达,他们管理社会,服务他人。因而大同社会在充分选贤与能的情况下,存在的只有分工上的差异,而无地位上的不同。

(三)讲信修睦

大同社会里充满着温情与和谐,自由与平等。由于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这就营造出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人们团结友爱的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当中,不是只尊重自己的父母,而是尊重照顾所有的老人,并且像关爱自己儿女一样去关爱别人家的孩子。这就实现了去伪存真,讲信修睦,使博爱成为一种社会的常态。这才有了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为了战争的刀光剑影,没有为了利益的尔虞我诈,没有为了自身的争名夺利。全社会成员都可以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大同思想的两面性

虽然大同社会可能并不真正存在于过人类社会上,但这并不妨碍这一思想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大同思想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回到过去,而另一面则是创造未来。

(一)大同思想与回到过去

就客观层面而言,大同思想由于认为大同社会存在于遥远的上古时代,所以给人们一种回到过去的理论指导,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就此对古人或是大同思想进行过多的苛责和批判。因为就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历史是不断变化且发展的,这似乎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但是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却是一种极其革命且超前的观点。

(二)大同思想与创造未来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时,思想家们终于觉醒到,大同社会是否存在于过去已经不重要,而其能否在未来实现才是当务之急。这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自信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还是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包含着对于大同社会的追求与向往。这种大同理想,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此目标而不懈奋斗。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众多仁人志士努力为民族复兴奋斗时,这种大同理想更成为鼓舞他们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

我们可以发现,大同社会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极为类似的。两千年前的思想家们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是极富创造力的。虽然古人们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如何可以达到这样的理想社会,但大同社会的理想却鼓舞着世人不断奋进和求索。因而大同社会可能过去并不存

在,今后也未必能够实现,但是这种思想自诞生开始,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是我们不可以回避的事实。因而我们在审视大同思想时,既要肯定它的积极意义,也要对它的消极意义予以克服。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的用大同思想来指引我们改造社会,创造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讲信修睦   选贤与能   天下为公   公有制   中国   管理者   差异   多年   成员   理想   思想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