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的“端午经济”

市场经济下的“端午经济”

一、传统民俗文http://wwW.LWlm.cOM化的商业价值

传统节日里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这在今天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例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以后,越来越受到老百姓追捧,端午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慢慢体显现。粽子促销、龙舟文化节、节日旅游及消费……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端午节蕴含着的巨大商机,都卯足劲儿围绕端午节大做文章。与此同时,其他的民俗节日也渐渐地被引导到商业化的路上,中秋节天价月饼、元宵灯会、清明节烧纸电子产品等等,这些由传统节日带动的周边商品的大热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延续着民俗文化,是经济与文化一体的显现。但显然民俗文化在民间的经济地位还是属于低下地位,一些洋节在国内反而受到年轻人的热捧,例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甚至西方的复活节,在国内年轻人的眼中都比本土节日值得追捧。湛江师范学院的商学院的陈兆坤教授认为,洋节之所以受到欢迎和带来巨大的商机,它不仅体现了西方的某种文化,也满足了人们的多元需求。要发展国内民俗文化经济,也必须做到满足人们的各种新时代的需求,把传统文化精神与具体的商业策划、产品营销相结合起来,更深入发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就能寻觅到更大的商机。

二、在市场环境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策略

端午节本身所蕴含的经济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如何做到既能保持端午节以及其他的民俗文化价值内涵不变,又能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互为补益成为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发展。

(一)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

自从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法定假日,弥补了过去中国人有节日无假日的缺憾,使得传统民俗习惯成为国家制度,必将为传统节日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各级政府部门也应作出相应的回应。丰富端午节的宣称形式、端午节乃至其他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以使优秀的节日民俗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民俗节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传统节日保护和传承的主题问题,实现从“政府办节”到“百姓过节”的转变,切实尊重民众在节日文化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并将文化传承的工作,真正办实,真正造福百姓。在保持端午节文化内涵、发扬端午节文化传承的同时,实现节日经济的活跃与调控。做大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部大棋。充分发挥端午节的文化优势,使得传统节日经济与西方节日经济并驾齐驱。

(二)全民的积极参与

民众作为节日文化传承、经济消费的主体,是促进传统文化繁荣、节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调动民众在节日文化参与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摆在相关文化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以往的节日庆祝中,民众只是被动地参与到节日活动中,这于继承传统文化百害而无一利,只会增加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反感抵触情绪。这无疑是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鼓励、倡导民众参与,丰富宣传庆祝形式,真正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作为普通民众也应摒弃应付参与的心态,以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心态融入到文化庆祝活动中去。并以此为契机,主动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加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

(三)新闻媒体的宣传支持

以报纸、电视以及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媒体是文化宣传的重要工具。在传统文化习俗日渐式微的趋势下,新闻媒体应承担引导民众文化消费方向、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消费领域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讲,媒体在响应政府部门的文化活动,对其报道宣传之外,作为最富于形式变化的文化宣传工

具,媒体自身也要开发出一些民众感兴趣的富于文化意味的文化继承形式。可是现在的新闻媒介,往往浮于表面的报道、记录,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宣传文化内涵的领域中去,使得民众不了解、不知道现在社会应该有、或者已经有哪些宣传活动值得参与。更有甚者,一些新闻媒体已经成为商家宣传的工具,商家给钱就宣传;不给钱,政府不拨款,再好事件也视而不见,虽说这是新闻媒体本身的素质不高作祟,但是在民俗文化普遍丧失的背景下,仍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商家的“有效”利用

商家作为促进消费的主要力量,本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积极化的重要作用。可是反观当前的节日经济,却往往被异化。什么天价粽子、特色粽子、特色月饼等等层出不穷,各地“新粽”纷纷粉墨登场,在粽子、月饼里加糖果、加巧克力,大大损害了粽子的原汁原味。

这里强调的商家的“有效”利用,并不是以端午节为名大肆破坏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讨好取悦部分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而对其他人则不闻不问。而是还原端午节的历史面貌,让下一代人、年轻人了解到真正的端午节是什http://wwW.LWlm.cOM么样子的。

民俗文化的继承发扬并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社会公民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不能仅仅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集中在韩国将端午节申遗成功的那一瞬间,在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而是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贯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尊重。不能将社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作为自己聚敛钱财的工具,损害民众的民族情感,更不能对传统文化歪曲摒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无本之花、无源之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经济   传统节日   粽子   端午节   端午   新闻媒体   市场经济   民众   民俗文化   节日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