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初探

  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初探

  角色是指一个人占有的职位,以及围绕这个职位发生的一套权利义务、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行为指个人按角色分工的各种行为。每个个体在组织内分担着两种角色,一是职务上的角色,二是正式团体中的角色[1]。中国医生角色行为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1 中国医生角色行为的文化传统

  1.1 上医医国,利则生民——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奉国君之命前往晋国为晋侯治病,在回答赵文子“医及国家乎”的疑问时,提出了“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名言[2]。所谓医国,即指出时政之弊,提出为治之方。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医生就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范仲淹作为一代贤相,在论述良医时也认为医生 “能及小大生民” 、“利则生民”,具有与丞相治国一样的社会价值[3]。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年也是一位“良医”。时至今日,许多医学家成为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正是“上医医国”这一文化传统的现代体现。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公立医院,医生以非营利性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是当代中国医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人与社会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认为个人与社会为对立本位,而在中国则以家族为社会生活的重心,消纳了这两方对立的形势[4]。中国医生在己群关系中有一种强烈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倡天下之大利,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救死扶伤”几乎成了全部医生的基本工作信条。他们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对自身付出的思考,始终将社会本位置于个人本位之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医生必须自觉地磨练,修养高尚情操和品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云:“凡为之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5]明代名医陈实功[6]提出医生要一戒重富嫌贫、二戒行为不俭、三戒图财贪利、四戒玩忽职守、五戒轻浮虚伪,清代文学家在评名医徐灵胎时也道出了“德医并重,以德为先”的真谛,说:“纪称德成先,艺成而后,似乎德重而艺轻,不知艺也者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有?人但见先生之艺精技绝,而不知之事亲孝与人忠。”[7]这些都强调了医生不仅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更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为他人诊疗疾病。

  以德医己和以技医人,与医德的发展密切相关,即医务人员先是严格遵守医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实践,把外在的道德准则,升华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等几乎成了古今中国医德的凝固剂,塑造了历代医生的光辉形象。自我修养先于他人服务这一文化传统在中国医生这一职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3 仁爱济世,传道授业——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中国古代医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师承制度而言传身教,因此许多医生同时还兼有教师这一角色。中国自古以来非常推崇教育,欲大有为者,无不以得到名师的指教为幸事;而为师者,亦无不以得到高徒传授为乐事。儒家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宏愿,医家则有“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的传统,并有“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之宝训。金代著名医家李杲,为了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可靠的接班人,明察暗访多年,寻找品学兼优者,终于找到了罗天益,将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与之。李杲还从经济上资助罗天益,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临终前更将耗毕生心血写成的书稿交与天益,嘱其广为传播[13]。当今医学院校的老师大多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医生,依然秉承着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这一优秀文化传统。

  1.4 以信为本,以和为贵——中庸之道主导和谐交往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中庸”思想,倡导“信为本、和为贵”。“和”是说“中”要达到的效果,东汉大儒郑玄对“中庸”解释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14]《淮南子》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15],因此中医在实践过程中也以“中和”平衡思想为思维方法的主线。以和为贵,不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强调身与心的和谐,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和谐,并且还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中国医生在交往过程中也具有这一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明代医家陈实功认为:“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6]不仅论述了医德,而且也昭示了中国医生在团体交往过程中的文化传统。

  2中国医生角色行为的文化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卫生事业的繁荣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医生的工作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下历久不渝,与社会流行的以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个别医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医德观念趋于淡漠,“中和”思想知行不一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2.1 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投资的具有社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是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个别医生淡化了医院的公益性,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不顾国家政策,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有效地承担向社会提供简便效廉的医疗服务的社会责任[16]。个别医院经营伦理失范,片面逐利,淡化社会责任,又加剧了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17]。

  2.2 医德观念趋于淡漠

  由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笼统性和保守性,难以全面应对当今新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所带来的新问题,导致少数医生在面对繁杂的社会现状时,对自身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负性情绪,个别医生甚至医德观念淡漠,对医德认知不清。如山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12.4%的受调查者存在“重技艺、轻品德”的错误思想。这与中国目前医德教育主体的构成单一化、知识非均衡化和观念差异化,以及医德环境中外部环境价值主导化倾向加剧密切相关[18]。

  2.3 “中和”思想知行不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追求一种有原则的“和”,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我国正在创建和谐社会,“和”的观念人尽皆知,但个别医生知行不一,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盲目追求国外的新指南新技术,不结合自身团队的实际,置和谐于不顾,造成时间与资源的浪费。

  3 深化伦理教育,强化文化传统

  3.1 探讨中国医生角色行为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

  医生不仅是医学知识的贮存者和传播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加工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构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探讨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可以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中国医生所特有的心理和品质,可以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反映到医生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医生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同时有利于当今医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剖析自身存在的伦理学问题,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作为价值主体回归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3.2 改善中国医生角色行为文化现状的伦理学思考

  3.2.1 加强社会责任感 当今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医疗费用高企,资源分配不均、卫生人才缺乏、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比较突出。作为卫生系统的一员,每个医生都有责任为医疗改革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应该只顾自己,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训,选拔讲政治、顾大局、管理能力大、法纪观念强的人员担任领导职务。中国医生一定要继续发扬“上医医国”的优秀传统,自觉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3.2.3 重视“中和”思想 以和为贵,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中和”虽是中国古代的思想,但它永远具有超时代的现实意义。“中和”思想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有标准的“和”,是一种在异变之中求和谐的思想,是不同之“和”。医生应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并整改,这样才能在医院营造出更加诚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在团体交往中一定重视“中和”思想,坚持尊重、平等、互信、团结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医学伦理观,在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盲从,不附和,才能使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中国   角色   传统   医生   文化   医德   和谐   思想   优秀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