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实例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例

本文选自人教http://wwW.LWlm.cOM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以质朴的语言展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详略结合、重点描述具有代表意义的事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学习将记叙与描写相结合表现主题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语言魅力,感悟文章情趣;

(2)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为口头表达、写作做好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宁静、淡泊、闲适的心情和志趣超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引用诗词 导入新课

师:“唐朝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从这首诗中,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端午、屈原。

师: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生: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吃鸡蛋……

师: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看看那里的端午风俗,品一品那里与众不同的《端午的鸭蛋》。

(设计说明:以与端午有关的诗词导入新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端午的节日氛围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正音、正字:系(jì) 用酒和(huò) 络子(lào) 薄罗(báo) 门楣(méi)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给第一段,第二、三段,第四段拟一个小标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生:端午的风俗。

生:家乡的鸭蛋。

生:端午的鸭蛋。

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先写端午的习俗?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生:剪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生:放黄烟、写一笔虎、吃十二红。

生: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端午气氛是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背景。

(设计说明:以上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文章主旨,使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感悟。)

三、细读课文,问题探究

师: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

生: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质细而油多。)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高邮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多媒体显示:高邮鸭蛋。)

师: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是什么?

生:不仅希望高邮鸭蛋走向全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

师: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高邮鸭蛋。(学生交流,然后即兴回答。)

生1:高邮鸭蛋,蛋白柔嫩,质细油多。

生2: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双黄)蛋。

生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高邮蛋。(生笑。)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请一位学生读引文。)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有什么好处?

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古朴之气。

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请看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一名女生先读,感情表达有所欠缺。又有一名男生自荐读,赢得大家的掌声。)

师:作者为何要否定北京的鸭蛋呢?

生:通过对比和反问,突出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师: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和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情节的设计,让学生随着问题的逐层深入,感悟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揣摩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细微感情。)

四、品味语言,感受情趣

师:其实和高邮的咸鸭蛋同样有味道的还有作者的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本文的语言。

生:运用短句:如开头的“出鸭”“系百索子”。

师:短句读起来有什么感受呢?

生:如同唠家常,亲切自然。

师:除了短句,还有什么呢?

生:第143页,“蛋白……”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家乡鸭蛋的美味。

生:文中第143、144页用了“白嘴”“空头”,富有乡土气息。

师:这是什么语言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

生齐:方言。

生:第143页,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冒出来了,用一个“吱”字,极其形象,如闻其声,如观其象。

师:你真会用词,“如闻其声”“如观其象”,如临其境哪!确实,就这么一个字,便绘声绘色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动感与品尝者的快感。

师:但你刚才读的时候,红油冒出来了吗?我们大家一块帮她冒出来。

生齐读一次,再读一次。

师:这汪老就是不一般,文章写得很随意,很自然,很有生活情趣。

生:引用资料,比如引用了囊萤映雪的故事。我不懂的是,为什么要引用这个故事呢?

师: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同学们,谁帮我解答?

生:紧接上文做的蛋灯来写,也可以让我们领会古人的苦读精神。

生: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和眷恋。

生:引用历史上有关读书的名人轶事,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有淡雅的幽思令人回味。

师:这就是汪曾祺,写文章如同随意聊天。

生:有些语句形象,有孩子气。如“这有什么好看的呢?”“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对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不会老。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口语,方言,古诗,短句。还有一种语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所食鸭蛋多矣。”“矣”字经常会在哪类文章中出现啊?

生:文言文。

师:对了,这就是文言词语。作者善于使用口语,方言,短句,使文章通俗易懂;又善于使用文言,古诗,使文章典雅大气,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查找语句,品味本文语言朴素、幽默、典雅之美,感悟作者宁静、淡泊、闲适的心情和志趣超然的情感,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五、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必说端午,也不必说中秋,就是春节这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在今天似乎也显得年味儿有点淡了。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贴年画,不吃年糕,不贴窗花,以至于不断有民俗专家担忧春节是否会消失。因而有必要掀起一场“保卫春节”的文化运动;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春节在国外多个国家成为了时尚,春节开始走红世界——印尼把春节定为全国性假日。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理、俄罗斯总统等许多国家领导人,都会以新春贺信等方式,给华人拜年。而韩国已经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学了本文后,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得出结论: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思考,增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使命感,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份浓浓的乡情,一份甜甜的童趣。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东西:也许是带给你笑声的一个尖尖的沙堆,也许是轻轻滑过你脸庞的一片树叶……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真真切切地记下生活的滋味吧!请大家以“生活滋味,始于 ”为题写一段文字,记下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字数不限,但要写出乡土味,写出感情。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有一双观察生活,发现美的慧眼。同时,通过课后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一、在主题情感的挖掘上不够深入,探讨研究缺乏深度。

我对“为什么以端午的鸭蛋为题”这个整体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够,为了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来不及开展,未让学生很好地展开讨论,感受不够深入。在分析体味语言时,有些学生的发言未尽,也是轻轻点过,未让学生畅所欲言,挖得不够深。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二、板书的设计缺乏美感,知识呈现不够系统。

板书的得出比较匆忙,不够自然,应该因势利导,而且板书过分注重情感的表述,整体性不够。同时,在学生品析http://wwW.LWlm.cOM完语言后,未能做及时完整的归纳和鼓励。诸如此类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起注意、重视。

在语文课堂上,我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端午的鸭蛋》这课时,也是以此为出发点,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鸭蛋   端午   高邮   屈原   板书   短句   实例   语言   作者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